往教育的更深处漫溯

昆明市白沙河中学

<p>  白沙河中学九位老师有幸入选为“2019年度教师梯次递进式项目课堂教学能力提升(第二期)”的学员参加为期三天的学习,在好老师的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因为正如进修学校张俊贤老师说:“好老师需要好培训,好培训铸就好老师。”</p> <p>  11月18日,一行九人带着浓浓的求知欲准时来到盘龙区进修学校一楼报告厅,在热情洋溢的开班仪式后,重庆市特级教师刘光文老师给大家带来了题为《基于实践改进的“四小研究”的实操手法》的讲座,讲例结合地给大家诠释了以“关注小现象、聚焦小问题、提出小策略、撰写小文章”为途径的撰写文章的方法分享,为广大教师指引了一条操作性极强的,能让教师由上课型转换成研究性教师的道路。</p> <p>  对于刘老师的讲座,白沙河中学的老师们也有自己的感受。</p><p>  英语组的蓝丰伶老师这样来重新审视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琐琐碎碎。</p><p>  “作为一名长期疲于与学生战斗在一线的新手老师。我鲜少去想自己能做什么样的学科研究,我似乎一直活在教学的生存挣扎中。直到学校教科室下文要求全体老师交校级论文作业。于是我万般痛苦地写了一篇有关花式打卡教学对线上课堂促进作用的小论文。</p><p>  我想老师们都有过同样的感受,那就是我们经常被淹没在各式各样的表格和文件里。我自己从未想过平日这些繁琐之事能带给我什么,直到刘光文老师的讲座分享到我们可以从教案到论文,从听课记录到论文,从工作总结到论文。我自己才意识到,作为老师,我同样应该换一个视角去看待日常教学的细小、细微、细节。”</p><p>  最后,她以画龙点睛之笔概括到:</p><p>  “见微知著,格物致知。一点小细节,会让我们自己成长得更快。”</p> <p>  语文组的印朝会老师则用清晰的数据与大家分享了自己撰写小论文的心得。</p><p>  “我自己也确实从写小文章中得到了不少收获,2018年8月,我因为有幸加入了杨晓炜老师的工作室,自此开始了每周一篇小论文的作业生涯,粗略统计,累计到现在已经写了70篇这样的小文章,共117629字,这一年将这些小文章中写得好的拿去参加比赛,国家级、省级的奖状统共拿了13张,这些小文章带给我的不止是奖状赋予的荣誉,更是像愚公移山般慢慢地、慢慢地搬走了我备课、上课路上一个个碍眼的石头,教学世界的太阳也一缕一缕地照进了我的窗户。</p> <p>  很多名家大咖的著作不也是这样诞生的吗?比如钱梦龙老师的《钱梦龙经典课例品读》,肖培东老师的《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李镇西老师更是将自己每天的日志集结成册,还分学期出了《李镇西班级管理日志》,周丽蓉老师则是将自己长期的博客内容集结成册,最终有了《行走的风景》一书……试想,如果我们也坚持‘一次看到一点,一次思考一点,一次记录一点’,那我们会不会就是下一个肖培东,或者下一个苏霍姆林斯基呢?</p><p>  孔子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想,针对我们老师那就应该叫做‘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写则殆’。”</p> <p>  11月19日。他们兵分三路,语文、数学、英语分别前往昆十一中、金辰中学和铁五中听课——同课异构。</p><p>  语文是由毛圆圆、赵玲、于红宇三位老师给大家上七年级第四单元的《猫》。</p> <p> </p> 数学是由严明霞、李佳敏、刘常华三位老师给大家上八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p>  英语则是代红丽、丁丽蕊、陈旭东三位老师带来七年级第六单元的《Do you like bananas? Section 1a-2c》。</p> <p>  老师们的课真正让我们领会了什么叫做“百闻不如一见,见面更胜闻名”。同样的教学内容,但在不同老师的课堂上散发出了不同的魅力,我们高山仰止,我们沉醉其中,同时,我们也跃跃欲试。</p><p><br></p><p>  于是有了20日邹璐老师主动请缨的一节英语课,在第二天要当着50个老师上课的重压之下,她当晚备课到凌晨五点!凌晨五点!这就是白沙河中学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p><p> 次日上午,邹璐老师也不辱使命,完美地完成了示范交流的重任。</p> <p>  20日下午,全员回归,187名学员齐聚进校一楼阶梯教室,进行结业典礼。</p> <p>  典礼上,白沙河中学的老师积极申请作为小组代表上台发言,从而促进自身深刻地去回顾三天的学习所获,进一步将所学内化为所思所想,真正发挥培训的最大功效。</p> <p>  其中印朝会老师作为语文组代表率先做了名为“碧波深处有珍奇”的交流总结,总结从“四小研究启智慧、瞻前顾后重文本、碧波深处有珍奇”三个方面总结了本次学习心得,最后她说到“一言以蔽之,无论是刘老师还是赵老师,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唯有沉淀,才能深远”。并诚邀老师们一同吟诵了钱梦龙老师的诗《北戴河海滩拾贝》:</p><p><br></p><p> 偶来拾贝海之湄,沙上留痕似雪泥。</p><p> 少得终缘涉水浅,碧波深处有珍奇。</p> <p>  蓝丰伶老师则作为英语组的代表带来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学习交流体验。蓝老师的心得分享分为4个部分:一点思考、见微知著、头脑风暴和那些成长。她用自己的教学经历结合这三天的学习畅谈了自己的成长。</p> <p>  最后,她说:“来到世间,总要做些什么。说不负韶华也好,说拼搏进取也罢。心中有一片灿烂芳华,总强过被庸碌的尘俗压垮!”</p><p>  交流在她分享给大家的一句英文中流连忘返地结束了:“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p> <p>  从两位代表的发言不难看出,老师们都在本次培训中汲取到了充分的养分,无论是教学方法、教学理念,还是科研方向、科研手段,这让他们此次学习不虚此行。从老师们一丝不苟的笔记中大家也能感受到每一丝用心和珍惜。</p> <p>  进校袁蕾校长在总结发言时,多次点名表扬白沙河中学这群抓住机会就迎接挑战的老师们:表扬邹璐老师主动承担上课任务的勇气,表扬印朝会老师和蓝丰伶老师抓住机会展示自我、展示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表扬了所有在白沙河中学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的老师们,最后还将他们形象地比作袁枚《苔》中的苔,且深情地吟诵了这首小诗:</p><p>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p><p>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p> <p>  最后要感谢所有坚守在学校上课的老师们,因为之所以九个小兵能出去接受洗礼,得到学界大咖的熏陶和锤炼,全仰仗背后一群战友的挺身而出——帮大家分担繁重的上课任务。</p> <p> </p> <p>  教师的一个学习现状是:我们一边传授知识给学生,但自己却没有时间和机会去学习和填充自己,长此以往,越到后面就会越来越感到自己知识的贫瘠,到最后演变成尖锐的工学矛盾。但类似本次这样的培训活动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白沙河中学的老师们使劲抓住每一个这样的机会,所有老师也全力以赴地支持外出培训的老师们,因为大家都懂得:知识不会辜负任何一个渴望它的人。</p><p>  这,就是白沙河中学人!</p>

老师

沙河

中学

自己

教学

论文

语文

大家

培训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