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周二专程到县里看望两位村民,一位70岁的五保户王某,也就是上篇文中“王大哥”,另一位是87岁的贫困户王大爷。</p><p> 早上天气不错,就是气温低了点,恰好形成了呼玛雾凇奇景。开车到了县里后先直奔黑龙江边,看看封江没有,就能知道我亲爱的黑河封江情况。</p> <p>足球场式的冰排~呼玛段</p> <p> 找了个果蔬超市买了些水果和牛奶就去看望两位老人。</p><p> 首先看望的是五保户“王大哥”那,由于道路不熟,再加上福利院新搬迁好多人都不知道,找了二十多分钟才找到,这还是通过电话联系乡里负责民政的同事告诉我的地址。</p><p> 进门后我和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叫我在门厅等着,他去叫“王大哥”,还说别着急他腿脚不是很利索,稍等一会。在等的时候我看了这里的环境还是不错,两层楼,很干净,楼也是刚建没几年,楼外环境也不错,地方挺大,树木绿植也多。</p> <p> “王大哥”下来了,我一眼认出了他,不是因为他拄着拐,是因为他们兄弟长的很像,听说村里有人来看他,他很高兴。坐下来后,我先介绍自己,还没等我多说,他就向我打听村里的一些情况,我把我了解的人和事都讲给他听,他听的非常认真,好像肯怕拉下啥似的。“王大哥”从村里出来住到福利院已经快5年了,所以村里有些人和事知道的很少,一听到那些老哥们的事时,显得特别激动,他说如果腿脚好的话,他也不愿意在这住,身体能动多好,自由自在,还能打工赚钱,可现在身体不允许了,还是要感谢政府,能把自己安排这么好的地方,有吃有住,条件比起以前好的不知道多少。我看“王大哥”对我有了些信任和好感,我就提起了此行的另一个目的,撮合两兄弟和好。当我说起走访五弟家时,知道了你们两兄弟感情这事,我就给您五弟讲,兄弟之间的事没有什么里表,尤其是大哥这么多年为五弟养育孩子,承担了一个本应该父亲的职责,一个外人也会懂得要感恩,何况你们是亲兄弟,不能让大哥寒心,说到这看见“王大哥”眼里多年的委屈快要倾诉出来。他说不想啦,就这么地啦!我和他说五弟已经知道错了,这么多年的愧疚怕直接来大哥也不会接受,就让我代写了封信,把他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希望大哥原谅,等时机成熟时再来看大哥。起初“王大哥”信也不想看,后来好多歹说,书记的面子得给,我就把信放在带来的水果袋子里,并委托工作人员帮忙拿到寝室,我把自己的手机号码也存到他手机里,告诉以后有什么事随时可以联系,有时间我会再来看望他。</p> <p>和“王大哥”聊天。</p> <p> 劝说没有成功,我安慰自己,这么多年的疙瘩,不可能一下就能解开,彼此都得需要一段时间,但好在事情已经向好的方向发展,调整心态,不能让情绪影响我去看另一位老人,继续出发,加油!</p> <p> 经过了几次打听终于来到了“博爱敬老院”,因为之前电话和王大爷联系过几回,所以见面聊起来不是那么陌生。</p> <p>王大爷住的敬老院。</p> <p> 王大爷今天87岁,住敬老院快四年了,腿脚都很好,思维敏捷,根本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他有四个孩子,三个儿子都在外面打工没成家,女儿在县里陪读,也经常来看他。大爷就是惦记外边没成家的这几个孩子,老大在外面打工,听说这些日子犯高血压,在住处养病,他就想让孩子回到身边。我和大爷说:如果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还符合咱们本地情况,可以回来干事,一来离老人近,方便照顾,二来实现价值,为故乡服务,无论做啥,哪怕回来打工,小了说是为家乡服务,大了说就是为国戍疆(呼玛县对俄的边境线长达371公里,是黑龙江省对俄边境线最长的县)。</p><p> 我把自己的电话号码也存到了王大爷手机里面,告诉他有事的时候可以联系我,儿子要是回来了,可以打电话给我,我和他们聊聊,正好借此机会还能了解一下村民在外打工的生活情况!</p> <p>看看87岁王大爷的精神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