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起源】<br> 又到一年小班季,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哭潮已经逐渐褪去,孩子们情绪稳定,渐入佳境,真是可喜可贺。我们终于可以基本正常的开展各类活动,来到户外活动的时候,孩子们开心的笑逐颜开、老师阿姨也觉轻松舒缓许多。<br>我们的新班级小一班的种植园地地处班级后门口的一个小角落,占地面积很小,但是有着和班级互通的有利优势。在这块土地里,正生长着上一届小班小朋友播种好的花生呢。时隔一个暑假,花生的枝叶在这片小小园地里面蔓延着生长着。户外活动时候,孩子们有时候皮球不小心滚落至此,有时候沙包被扔了进来,于是有时候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语“别把小草弄坏了。”“老师,皮球滚到草地里去了。 教师思考:孩子们显然已经对种植园地中的内容有着不小的误解,他们单纯的称这些绿叶为“小草”,而指南指出:3-4岁能认识常见的动植物,能注意并发现周围动植物是多样的。花生作为一种果实生在在泥土里的植物,本身具有着特殊性,对孩子来说也将是趣味十足,陈鹤琴认为:作为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中的机会,发现、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些,那么孩子的好奇心与探究就很有可能消失。因此我想,这一片即将成熟收获的花生地也许正是引领这些天真懵懂小班娃娃走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美好契机呢! 环节一:猜猜这里长着啥?<br>于是,我带领孩子们来到我们的种植地,介绍种植地,通过我的介绍,孩子们知道种植地就是农田,农田里面种的都是可以吃的食物,而不是自然生长的小草。那么,这里头到底种的是啥呢?孩子们用稚嫩的语言开始众说纷纭:是“苹果”“是花朵”“是小鱼”“是菜菜”等等,听着孩子们的回答,我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br>到底是什么?老师的电脑可厉害啦,它知道很多很多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问问电脑吧。通过电脑查询,我们了解到,苹果长在高高的树上、小鱼在小河里游来游去,捡起一片种植园地的叶子到电脑前和青菜的图片、白菜的图片比对一下,样子都不太一样呢。这到底是啥呀?孩子们的小脑袋里充满了疑问。而我顺势也跟孩子说:“这是一种果实生长在地里的食物,有的果实长在高高的树上,有的果实很特别,长在泥土里,我们种植园地里的这个食物就是一种果实长在泥土里的食物”。<br>顾梓萱说:“是花生”;刘梓彤说:“是土豆”;刘东志说:“是萝卜”。 教师反思:通过和孩子们的对话交流,显然孩子对于植物的生长规律的生活经验是不足的,当我告诉他们,地底下生长的是一种可以吃的食物的时候,部分孩子能够说出“土豆”“萝卜”等名词,而这几个孩子正是顾子萱、刘梓彤等几个月龄较大的孩子,可见孩子的年龄与生活经验的积累以及认知都存在非常密切的联系。 环节二:动手揭晓答案<br>又经过了大约两周的时间,有经验的保育员阿姨告诉我花生基本已经成熟,到了可以收获的时机。<br>老师卖了这么大的一个关子,小朋友们早就已经迫不及待了,那到底会是什么呢?得到了老师的肯许以后,孩子们开始自己动手解密啦!看,孩子们拔花生的过程中诸多曲折自是不言而喻,毛佑鑫力气大,抓住一把一使劲,很顺利的连根拔起,第一个发现了花绳的秘密。周颂雅是个女孩子,别看她个子高,可是怎么也拔不动,张皓萱看到其他小朋友都获得了花生,急的简直就是快哭出了眼泪。这时候,我说:“农民伯伯在地里工作,有时候都会用到一些工具。”这时,张皓萱兴奋的发现边上老师已经准备好了的一框工具,孩子纷纷来到工具箱的取工具。有的用耙子,有的选了锄头------在农用工具的帮助下,地里的花生就再也无处可藏了。 教师思考:孩子们在使用工具的过程中自然是有诸多方法不对的地方,但是种植活动的目的难道是让孩子们掌握种植工具的使用吗?当然不是,对应指南,我想通过使用种植工具,能够让孩子的手部动作得以发展,使手的动作协调灵敏才是工具使用过程中的最大化效应。因此,我通过分组的方式来确保孩子们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之后,让孩子们自由自主的选择工具,并尝试用工具挖出花生,体会到工具的作用、体会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过后所换来的成功的喜悦,相信这样的经历会让他们对今后的种植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 环节三:花生探秘<br>看着自己亲手劳动收获而来的花生,孩子们别提多兴奋,这真的就是我们平时常吃的花生吗?让我们来个花生大探秘吧!<br>孩子们将花生从根须上摘下,发现花生上面有很多的泥土。<br>摸一摸:小朋友亲自从地底下挖出来的花生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呀?仔细的观察一下花生外形,段轶然说:“花生的壳硬硬的”;王淳意说:“花生的壳上面有花纹”李智说“这个花纹好像爸爸汽车上的轮胎”。<br>清理好的花生带回教室继续仔细观察,数一数老师分给我花生有几颗?看,李智和顾梓萱发现了每一颗花生大小都不一样的秘密;而王淳意和段轶然正在给花生排排队呢,听到老师对他们两个人的表扬以后,顾子萱也很快就给她手里的花生排好了队。<br>“花生的壳为什么会这么硬呢?它想保护好谁呢?”我问道。潘伊一脱口而出“花生米啊”,对啊,花生米就是花生的小宝宝。小“朋友想看看花生宝宝么”?于是,我们剥花生米的小组赛就这样开始了。 教师的反思:探秘花生的这个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无限自主探索的机会,花纹像轮胎、花生保护花生米、这些都是孩子给到老师的无法预设的惊喜。活动中,教师始终作为引导者和支持者,引导幼儿运用各种感观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满足了幼儿运用感观去感知和操、运用和体会。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们第花生的外形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表达能力得以提升,更是在趣味剥花生比赛中对参与活动感受到了活动的乐趣,从而培养了乐意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美好品质。 环节四:美味花生<br>一盘盘诱人的花生米呈现在眼前,孩子们垂涎三尺的同时毫不掩饰的向我表达他们迫不及待想要品尝的心情“老师,我好想吃呀”!“老师,可以吃吗?”在得到了我的允许以后,花生品尝会开始了。“真好吃”“好好吃呀!”我问,这个花生和小朋友平时吃的花生一样吗?“恩,一样”周伊一说。此时,芒果组出现了不和谐的场景,谢宇恒将嚼碎了的花生吐了满手满地,见我过去,他说:“太难吃了。” 教师的思考:在让孩子们生食花生之前我已经做过确切的调查和了解,生花生有着非常丰富的营养。而经过一番了解,原来我们班的孩子大部分是外地孩子,许多孩子都曾有过生食花生的经历,因此生花生的生腥味儿孩子们也都能接受。顾梓轩是土生土长的胜浦本地孩子,未曾有过类似经历,从小吃的花生是加工过后的。此时,不论是是否无有过生食花生的经历,孩子们显然对于花生有多种口味这一个生活常识是不甚了解的,他们缺乏的不是经验,而是经验的总结,该怎样让孩子们了解这样的内容呢?是直接告知,还是静待他们自己发现呢? 环节五:在生活区和花生相遇<br>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我再生活区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花生,鼓励孩子们自由自主的到生活区里来剥一剥,尝一尝。这天,黄夕涵说:“老师,这个好吃,这个不好吃”,在一旁的王嘉洛说:“这里的是甜甜的,这个里面的是咸咸的”原来花生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这些不一样的味道是哪里来的呢?通过电脑,我们了解到了花生的许多加工过程,有煮熟、有炒制···<br>这一周,我和孩子们讨论专室预约,提出了到烘焙室里把花生煮一煮的想法,孩子们欢呼雀跃。因此,我们在烘焙室里清洗花生、煮花生、品尝煮熟过后的花生。 【活动反思】<br> 小班幼儿虽小,其探究意识、探究能力与持续性尚处在发展阶段,但他们拥有最宝贵的对事物的敏锐好奇与好问。因此,在主题实施过程中教师始终尊重幼儿兴趣,耐心细致的倾听幼儿表达,创造条件让幼儿亲身实践,敏感发现捕捉幼儿活动中的点滴好奇与问题,激励并指导幼儿用多种材料和形式再现自己的感知和体验,使得幼儿在主题中的探究兴趣得以持续激发,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显著增强。<br> 活动中,教师营造了宽松、支持性的学习氛围,为幼儿创设了充分的操作、直接感知的机会与条件,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体验水果的多种形态、味道和营养,引导幼儿在实践中获得观察、比较、操作的方法,发现和分析简单问题并愿意尝试解决。幼儿在亲身实践过程中投入的学习状态和能力发展让教师更加坚信:孩子的学习源于动手,让他们动手去做就是学习,就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