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11月20日,山东省小学数学“送教支教”活动,在美丽的一小如期而至。</p><p>当我们仍沉浸在忙碌的教学生活时,仍按照固有的模式进行着教学活动时。深度教学、深度学习的理念之风拂面而来,让我们拨云散雾方见晴,如沐春风。</p> <p>按照以前观摩课例的习惯,根据秀姐分享的会议日程,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规划,带着思考去观课。</p><p>1.分数的意义,小数的意义都是高年级段这类知识的起始课。这些熟知的知识点,名师们会在课堂中如何标新立异、深入浅出的展现意义的本质,诠释深度学习?</p><p>2.我们都知道后续的学习都是意义的延伸与拓展,那么提炼概括出的定义与前后的知识点如何类比,迁移搭建联系,让孩子构建体系,体会学习它的价值和意义,灵活运用。</p><p>3.下午课例,都是近几年各县区小数团队的代表作。于老师别处心裁的让团队核心——最懂这堂课的人儿来展示。身边偶像身体力行的示范,怎能让人不期待!</p><p>4.数学文化不应该只是我眼中“你知道吗“的扩充,看名师课堂中如何应用。</p><p><br></p><p><br></p> 分数的意义 <p>观分数意义,学习活动在“我的教学中也有“的初体验中,慢慢的走向了深入……</p> <p>回头看中让学习活动走向深入</p><p>因单位“1”不同而出现计数形式的不同到因计数形式不同的分类中,抽象出单位“1”累加到整数,均分到分数的桥梁作用。</p><p>把分数和整数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哇!数学知识从来不是割裂的!在活动中深深的烙在了学生心里。</p> <p>为什么都用¾来表示?</p><p>在图例的依托中理解¾和把什么看做单位1没有关系,只要是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¾。</p> <p>分数就是先分后数的数。</p><p>在创造分数活动中,步步跟进的追问,从感知分数单位到理解分数意义的本质,抽象概括出分数意义。展开来看↓</p> <p>把同样是12个△,为什么会得到这么多不同的分数?</p><p>即使平均分的份数相同,为什么还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数?</p><p>把单位“1“先平均分一分,再取一取的过程中分数就产生了。</p><p>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分数?</p> <p>你能找到表示1份的分数吗?</p><p><br></p> <p>是谁决定了分数的单位的大小?</p><p>分子表示了什么?</p> <p>分数,分数就是先分后数的数。</p> <p>数学史中感悟分数单位的意义</p> <p>数学文化中数学素养的提升。</p> 小数的意义 <p>数是数出来的。</p><p>同课异构中“数轴”、“正方体”细分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手段,“以形辅数”。</p><p>在图形丰富的变换中,经历了小数概念的生成,沟通了分数和小数的联系,以及沟通了小数意义和十进制、位值制的拓展,完善了数位顺序表。</p><p>两堂分开来看:</p> <p>第一堂</p><p>数轴凸显了直观形象,便于感知数的大小,数的顺序的特征。</p> <p>两次平均分中找到0.32,充分的利用学生均分,分法的交流中认识了新的计数单位。</p> <p>四次数法的深度交流</p><p>1. 0到1这一段为什么分成10份?</p><p><br></p> <p>2.生问:0.3到0.4之间为什么又要分第2次?</p><p>为更精确。</p><p>师追问:这之间1个小格是多少?也就是几分之一?</p><p><br></p><p><br></p><p><br></p> <p>3.生:怎么知道是100份的?</p><p>一起找100份在哪?</p><p>0.32数了2次,先数的什么,又数的什么?</p><p>3个0.1,2个0.01</p> <p>4.不分开数,合起来数,0.32表示32个?</p><p>数出32个0.01?</p> <p>利用数轴贯穿始终,完成了位值计数法的拓展,数位顺序表的完善。</p> <p>数学史,生活中的数学文化等的渗透,明确了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p> <p>第二堂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p><p>这些小数是怎么数出来的,以0.5为例</p> <p>以比1还小的计数单位,0·1为单位数出的小数有什么特点?</p> <p>有没有比0.1更小的计数单位?</p> <p>利用计数器,巩固数数,强化十进制计数以及拐弯数这一难点。</p> <p>数学史的介绍,体现了爱国教育。</p> 思想先行 率先示范 <p>下午的活动在动听的歌声中走来</p> <p>由王晓艳老师带来的因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充满理性与灵动的《和的奇偶性》</p><p>数形结合的理性分析,有理有据的推理中不断完善简练了规律,领略了数学的魅力!</p> <p>幽默风趣的康立军老师引领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悟体积单位的意义;感知了量是量出来的,发展学生的量感。</p> <p>臧晓梅老师带来的可能性的大小,三次探究活动从小数据的随机性入手到发现大数据中的规律,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折线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完美融合感悟可能性的规律性。</p><p><br></p><p><br></p> 为专业敬业的小数人点赞! <p>会议最后各位专家在徐老师和于老师的带领下以课例中数学文化的运用做了举例说明,让我们一线老师明确了数学文化的类型及功能,为专业、敬业的小数人点赞!</p> <p>随笔,记下的是收获,留下的却是思考,用心记录,用心感悟,用心反思,当然,我们也得到了满心的收获。</p><p>体会意图,感悟理念,一点一滴,皆为成长;</p><p>悉心整理,用心珍藏,一帧一话,都是收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