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南浔古镇

鹰舞飞翔

<p><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是由南林和浔溪两村组成,具有七千余年的历史。</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 南浔古镇,是明清时期的江南蚕丝名镇,是以中西合璧风格著称的江南水乡古镇。</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一条市河穿镇而过,古老的石拱桥、沿河而建的街头小巷、依水而建的古朴名宅,具有中西合璧江南大宅园林式风格的宋、明、清、民国古建筑群,构成一幅江南水乡美景画卷……</span></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南浔历史悠久、名胜古迹众多、人文荟萃、文化昌盛、教育发达、名人辈出。</span></p><p><br></p> <p>小桥流水古街老巷,白墙黛瓦鳞次栉乙比错落有致…</p> <p>漫步在这石阶老巷,不知不觉来到刘氏梯号,这是南浔首富刘塘三子刘安泩的住宅。此刘墉非彼刘墉也。南浔自南宋祐年(1252)建镇。从耕桑到后来以经营丝绸起家。</p> <p>  不远处南浔“四象”之一的张石铭故居又让我大开眼界:这座坐西朝东,占地面积约六千多平方米的巨宅,设计之经典、风格之奇特、结构之恢宏、工艺之精湛、建筑之精华,让游客惊叹不已……,这座中西结合的巨宅称它为“江南第一民宅”应该名副其实。如此看来,授小镇以“富甲”果然当之无愧。</p> <p> 张石铭的同族兄弟、民国奇人张静江的故居保留了传统的建筑风格,也是南浔少有的一处豪宅,然而我最感兴趣的是张静江其人…… 出身于江南巨贾之家的张静江,又名:张人杰。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在结识孙中山先生之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以经济上的支持,可谓辛亥革命的经济后盾。后任国民政府要员,孙中山称其为“革命圣人”。蒋介石称其为:革命导师”……。</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中西合璧建筑,既具有江南厅堂形式,又有上海石库门里弄风格,还有西欧格调的装饰。求恕里大门正对着浔溪的分支鹧胡溪,所以门楼上雕刻“鹧溪小隐”四个字</h3><p><br></p> <p>除了高大并无异于其它建筑,穿过深深的院落,一座欧式风格的红色建筑展现在眼前。大宅里中西文化融合一体。</p> <p>小莲庄又称"刘园",是清代南浔富商刘镛的私家花园和词堂。</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小莲庄是南浔乃至江南一道靓丽的风景,属“四象”之首的刘墉的私家园林,内含刘氏家庙。家庙之气派堪比皇家。最值得深思的是墙壁上刘氏后人总结的祖上发迹的三条秘诀:</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一是“官府里要有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是“要与洋人打交道”。</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三是 后代要读点书,这一条很重要。&nbsp;&nbsp;&nbsp;从这简简单单三条可以看出刘墉及家族开阔的眼界以及敏锐的洞察力……。</p><p> 但因某种原因家庙就没有拍照了…</p> <p>精巧园林设计不乏曲经通幽之美,碧叶加映衬着池边亭台。格外美丽。</p> <p><span style="color: rgb(15, 84, 143);">  园林以荷花池为中心,以地形设山理水,形成内外两园。中心荷花池微风中飘逸灵动,池边植有花柳、水芙蓉,布置有台榭。满池的绿色,几朵粉嫩的荷花点缀其中,清香中透着淡雅,淡雅中透着自然,自然中又多了一份纯洁……。漫步于台榭之上,那份雅致,那份清净,那份闲适如同世外桃源一般……</span></p> <p>从一个侧墙露出小洋楼一台。</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氏家庙前有两座御赐牌坊,东面是积善牌坊,为清光绪皇帝所赐;西面是贞节牌坊,为清宣统皇帝所赐。家庙照壁、石獅、旌旗都有,但家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门槛实在太高了,几乎到常人的腰部了。既然这么高的门槛,我们也就跨不进去了。</h3><p><br></p>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刘家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地方叫嘉业藏书楼。嘉业藏书楼因清代溥仪皇帝题赠"钦若嘉业"金匾而得名。其开创人是刘镛的长孙刘承干。楼主刘承干一生就干了一件事,都是围绕着书的:藏书、刻书、印书。最鼎盛时期有藏书60万卷,其中不少为海内外秘籍和珍本。"嘉业藏书楼"的匾是书法家刘廷琛写的,其中藏字少了几画,是个错字。其实是楼主故意少掉的,他觉得自己虽然藏了不少的书,但世界上的书是藏不尽,读不完的,希望他的后代也能继续藏书,所以故意在藏字上少写了几画。</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整个书楼呈一个巨大的口字形,砖木结构,为中西合壁的两层楼房。中间的大天井足有三百平方米。在文革中由于周总理的亲笔信,才保住了这个藏书楼。</p><p>很遗憾,在装修维护。</p> <p>古镇的夜景格外温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