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窗外,细雨沥沥,寒风阵阵;室内,热情高涨,暖意融融。11月18日上午八点,商丘市教研室中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师带徒”观摩活动在商丘市第一中学如期举行。市教研室教研员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王霞、梁园区教研室教研员张振军、市一中业务校长武星、市名师工作室成员及各县区教师共四百多人参加了本次活动。</p><p> 本次活动共安排了十节课,课型多样,特色鲜明,节节精心设计,精彩纷呈。十位教师在几位名师的有效指导下,大展身手,各显其能,给全市的语文老师送来了一场教学盛宴。我校语文组全体教师积极参与,认真观摩,热烈研讨,收获满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参加观摩的老师们风雨无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观摩室里座无虚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武星校长参加观摩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分会场听课的老师</p><p><br></p> <p> 18日上午,共进行了四节展示课,包括自读课,名著导读课,和写作课。</p><p> 首先是赵文超老师的《蝉》,这是八年级的一篇说明文。赵老师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抓住本文是“科学和诗的完美结合”这一特点,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的文学性和科学性,并能够关注且利用旁批,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p><p> 接下来是李扬老师讲授的《红星照耀中国》,这是一节名著导读课,李扬老师教态亲切,落落大方。她先提出一个主问题:这本书为什么能成为经典?接下来李老师出示了大量的文字材料,引导孩子从具体材料中体会文章在人物描写方面的不同方法和角度,感受经典的独特魅力——教义长存,永不耗尽。</p><p> 第三节课是吕静老师的一节写作课《如何突出中心》。吕老师由漫画导入,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文章的中心,接着结合例子,具体讲解如何突出文章的中心。整节课下来,既有老师的方法指导,又有学生的作品展示,充分做到了讲练结合。</p><p> 上午的最后一节课,是陈爽老师带来的名著导读课《朝花夕拾》。陈老师从目录着手,带领学生们给文章分类。接着让孩子寻找在生活中自己和小鲁迅的相似之处,拉近学生和名著间的距离。最后让学生去品味文章的语言风格。教师思路清晰,引导到位。</p><p> 这四节课内容充实、课型多样,师徒共同打造了精品语文课堂。名师尽心磨课指导,上课老师用心备课学习,通过师徒共同研讨、认真揣摩教材教法,提高授课老师的教学能力,充分发挥名师辐射作用。从呈现的课堂中能清楚地看到老师们扎实的基本功、敬业的态度,更能看到老师们对“语文”的热爱和热情。</p> <p> 上午的四节课程结束后,宁陵县中语教研员王美阁老师对这四节示范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王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几位讲课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和扎实的教学功底。接着,王老师结合每一节课做了具体分析,并提出几点思考。王老师指出,《蝉》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有思考有梯度,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出说明文的知识呢?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关于名著导读课,王老师提出,要以导为主,名著导读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对于写作课,如何在实践中充分利用教材,做到举一反三,则是我们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最后,王老师提出了课后三思: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有效?问题的设置是否关注到了各个层面?学生的参与度是否高?教育是与人相伴的过程,也是与成长相伴的过程,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思考和学习。</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王美阁老师做精彩点评</p><p><br></p> <p>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是优秀的语文教师,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学生,要看学生学习了多少语文上的东西,而不是看我们教了多少。只要我们坚持将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真正落实进课堂,就会让学生学有所得,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文、爱上语文。本次“师带徒”活动,使得听课老师们不断地获得感悟、引发老师们的思考。相信在积极探索中,我们会再踏新征程。(未完待续)</p><p>文/图:魏瀛芝 审核:王玉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