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忘的缘,一首赞美的歌,,文/龙启厚 图/宋家云

宋家云

<p>编者按:</p><p> 《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从官方到民间一直认为:词曲写得非常好并广泛在海内外传唱。但这首歌背后的故事大家不一定清楚。其实,追寻这首歌创作的轨迹,有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下文是退休老同志龙启厚写的,他自己说是有感而发,现分享给大家。</p><p><br></p><p>下图为广州二沙岛公园一角</p> <p>八十年代初,我国音乐界相继推出了一批好作品,如施光南的《祝酒歌》,就充分反应了当时全国人民的上好心情。引领了歌唱祖国的主旅律。八五年前后,词作家张藜(就是写巜亚洲雄风》的那位)一直在强烈地思考着一个音乐主题《我和我的祖国》,那时的他,无时不在捕捉、期待自己的灵感。</p><p><br></p><p>下图为北京金山岭长城</p> <p>2019年,中宣部推出100首爱国歌曲。其中一首就是张藜作词,秦咏诚作曲的《我和我的祖国》。这首歌的词就诞生在我的家乡一一举世闻名的张家界永定城区(历史称大庸)南门口。当时的南门口,座落在天门山下,与天门洞遥相呼应。澧水河穿城流过,码头商埠繁荣,白帆樯橹连片,人称“小南京”。过去还有“城南一带并河房,晓起人家市更张,三月新丝五月谷,不断风帆往来商”的诗句描写这一胜景。从南门口放眼望去,可以看到魏魏天门,它时而壮丽,时而若影若幻,难道这不就是祖国的大好河山么?</p><p><br></p><p>下图为广州大桥珠江上的朝霞</p> <p>  一九八五年秋,辽宁大连的音乐人秦咏诚因参加文化部举办的一个学习班,张藜与他不期而遇。一天,张藜专请秦咏诚来家作客。席间,张藜说起非常喜欢秦咏诚多年前谱写的一首小提琴独奏曲《海滨音诗》。此作在突出器乐技巧的同时,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有的音色和演奏的歌唱性、抒情性,音乐主题鲜明、旅律优美。他曾多次尝试想把其改编成一首音乐作品,但均未成功。这天,张藜当面恳请秦咏诚,是否可再写首同样情调,但旋律却不雷同的乐曲,来共同完成一首歌曲。这一见,可能是俩人的心灵碰撞神奇般地汇合到一起了,不到半小时,张藜心仪的《我和我的祖国》曲部分就完成了。</p><p><br></p><p>下图为埧上草原</p> <p>  作为局外人,特别是外行人的我,根本体会不到一个音乐人完成一部经曲传世作品的艰辛历程。这首依曲填词的歌曲,我想,张藜不知有多少个不眠之夜都在苦思冥索,试图填上那些句不二的歌词。这首歌,不是专唱我的祖国,而是唱我和我的祖国,重点在“我和”。难度自然更大。在得到曲谱的半年內,张藜多次提笔想写词,却无从下手。文艺界有一个共识: 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所以不朽,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教导人民的艺术家要想创造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作品,就必须深入生活,而且这是创造的唯一源泉。这时的张 藜想到的是必须走下去,深入生活,才能成功。</p><p><br></p><p>下图为延安抗战时期中国近代作曲家郑律成指挥合唱《延安颂》</p> <p>  一九八五年秋,张藜随中央采风团来到了张家界。入住在南门口天门旅社。当时只觉得这个山区小城竟然有这么热闹,却不知道他竟就在这个地方完成了自己心愿。清晨,他推开窗户,眼前的美景触发了他的灵感,打开了他的创作思维。天门雄山,高俊巍峨,山下,青山绿水,炊烟袅袅,莺歌燕舞,好一幅祖国的盛世画卷。多年激荡在自己心中对中国共产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赤爱,此时此刻全部涌上心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就这样一气呵成。之后,也就是一九八五年,他们选定由我国著名歌唱冢李谷一老师演唱该曲。这样一首烩炙人口的爱国歌曲就在张家界诞生了。</p><p><br></p><p>下图为张家界天门山后山风光</p> <p>人们会问,张藜的《我和我的祖国》的歌词为什么诞生在张家界?应该说,这是偶然中的必然。是张家界的绝美风景和人文情怀极大地震撼了艺术家,触发了艺术家的灵感。此时,他一定认为,这里就是祖国大好河山的浓缩版,精华地。在这里他和祖国已融为一体了,永远不能分割。我们常说的“一发而不可收拾”,大约就是这个淋漓尽致的感觉吧!</p><p> </p><p> </p> <p>下图为张家界天门山的99道弯天路</p> <p>  有一种情怀,永不磨灭,那就是爱国;有一种理想,永不埋没,那就是复兴;有一种关系,永不分割,那就是我和我的祖国。这种情怀,这种理想,这种关系,在当代世界面临百年之大变局中显得尤其重要。现在,张家界市委市政府对南门口进行了修缮,丰富了大庸古城的內容,建立了《我和我的祖国》主题文化广场,为张 藜、秦咏诚两位艺术家塑了像,供人们瞻仰。</p><p><br></p><p>下图为草原轻骑</p> <p>一首歌,代表了一个时代。一个品牌会火一个地方。《我和我的祖国》一首赞歌,将伴着张家界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