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觉察日记(20201121)

梅梅

<p>关于“语言”和“执拗”</p><p><br></p><p>语言:&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丫头最近语言进步很大,我每天和她在一起都能特别感受到这份进步,能完整陈述需求和感受了,主动性的语言和对视也更多。今天周六,下雨,原本答应她去花鸟市场的去不成了,她就跟我表达想去阳湖的零食店,希望骑电瓶车去,不想坐汽车,今天沟通的过程中我没有着急给她旁白,只是蹲下来专注于她,等待她,然后我看到她很努力地在整合语言来表达自己,先是零碎地表达,后来她对着我说:“妈妈,我想去阳湖的那家零食店,骑电瓶车去,我不想坐汽车,我害怕汽车轮胎的声音”,接着,她补充:“不要妈妈开车,也不要出租车”, 听到她表达得如此完整,我真的很惊喜,在我用心努力帮助她的时候,这个小小人儿自己也在尽全力呢!我笑着向她表达:“ 好的呀,欣儿刚才说的妈妈听明白了,你说得很棒,妈妈好开心!👍🏻 我们一会儿就去阳湖的零食店!”,她很开心,接着我说:“问题是现在下雨的,骑电瓶车会淋湿的呢,骑爸爸的三轮车去可以吗?”她愉快地答应了!</p><p>(丫头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滞后的,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在自然情境里多觉察帮她旁白引导,给予她表达的空间和机会,多让她体验语言带来的益处,给她足够的时间耐下心来等待她点滴的进步,慢就是快!)</p><p><br></p><p>执拗: </p><p>&nbsp;&nbsp;&nbsp;&nbsp;&nbsp; 爸爸回来了,答应骑三轮车带我们去阳湖她说的那家店,过了文峰桥有两条路可以去,我自作主张地选择了一条近路,到了那家店门口,丫头却说不是,拒绝下车然后,爸爸猜想是不是另一家店,待我们换到另一家,丫头又说不是,有点情绪却又表达不出来,我猜想应该还是先头那家店,只不过和我上次骑电瓶车带她走的路不一样,于是,我们回到文峰桥,重新再按照我上次带她走的路过去,果然,再次到那家店,丫头开心地跑进店里,我和爸爸相视一笑,没有任何对她执拗的担心和焦虑,爸爸说:“她应该还是享受这一路来的过程体验,需求的并不一定是这家店的零食,零食哪里都能买,注重过程的体验,和我一样。” 我有点惊讶爸爸是那么地懂她,也让我在尊重和接纳她的执拗时更加懂得和欣赏这份执拗。“执拗”是每个儿童成长阶段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先生对于“执拗”的解读,让我看到孩子执拗的背后不单是获得安全感和自我意志,还有儿童是活在每个当下的过程中,而不是成人追求的结果里。</p><p>我猜想,先生的小名“犟子”也是源于这份比一般孩子多几倍的“执拗”吧!他笑着说,估计没少挨打!</p><p><br></p><p>当我懂得,“执拗”便不再是烦恼,而是乐趣和一份可贵的品质!当被尊重和满足,她也一定会来到“尊重”!</p><p><br></p><p><br></p><p>记录完这些,我的心是平静和喜悦的!</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