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秋风冬寒,告别了深秋的一地金黄,我们迎来了初冬时节的连绵小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此刻,映衬着窗外那枯落瑟瑟的是“遛”班里多彩的欢腾。瞧,“遛”宝们又在忙些啥?</p> <p class="ql-block"> 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最高信仰。视频里的山川大海、旁白声里风土人情,在“遛”宝的眼里都不及一次真实的体验。精彩小兵的连队生活之后,带着越发热忱的热爱,我们的“民族”研究正式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早就眼馋于小伙伴们五彩民族服饰装扮的“遛”宝们,迫不及待的开始了自己的选择。</p><p class="ql-block"> 投票、唱票,已经习惯于用数据来说话的宝们就这样简单高效的确立了共同的方向。接下来,咱就撸起袖子尽情干吧!</p> <p class="ql-block"> 来自于祖国西南的藏族,充满色彩和活力。金碧辉煌的殿堂、浩如烟海的经书皆为那神秘多姿的宗教仪轨;美妙精美的唐卡、馥郁悠长的藏香,神秘的是是我们从不曾知道的远方。于是,在走近藏族的小组调查中,孩子们用自己的视角为我们展开了属于他们的藏族风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们喜欢的会是什么?极具特色头饰?充满民族风情的歌舞?意料之外的答案让我们眼前一亮,嘿!原来是你呀,轻盈绵长的“水袖”!</p><p class="ql-block"> 听,这孩子们的声音,在我们听来是这世上最壮阔的成长交响曲:</p><p class="ql-block"> “藏族的衣服上面,怎么会有有个好长好长的袖子。”</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袖子都是到手颈这里的,洗手的时候还要撸上去。”</p><p class="ql-block"> “这个是水袖,昨天爸爸和我查电脑的时候,就看到了。”</p><p class="ql-block"> “什么是水袖?”</p><p class="ql-block"> “对啊,专门用来唱歌跳舞什么的,而且它能甩起来。”</p> <p class="ql-block"> 不甘落后的老师们赶紧悄悄准备了关于水袖的视频。午餐前的新闻时间,我们的“每日焦点”开始了!惊喜若狂的视频观看,孩子们发现常见的衣袖,因为“轻”和“长”,而超越了平凡的功能,能够进行艺术性的表现。</p><p class="ql-block"> “我们也想做水袖。”是孩子们毫不掩饰的热情和自信。</p><p class="ql-block"> 而“水袖怎么做?”、“需要哪些材料”,结合已有经验和对表象的猜测,他们自己绘制了关于水袖制作的设计图。</p> <p> 第二天,架子上随手可及的布,刺激了一系列探究行为的产生和多角度思维的碰撞。</p> <p class="ql-block"> 因为心中存在的水袖图式,在“剪、撕、拉”等多种动作的尝试作用下,“一块布”的改造工作开始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水袖有多长?”</b>根据穿着特征,孩子们意义明确的选择同伴或者自己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胳膊”</span>,作为衡量水袖长度的参照物,可是“比胳膊还要长一点”的额外附加,更是一种目之所及的对于“水袖”长短的特定估量。</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水袖是什么样子的?” 长度确定后,水袖独特造型的研究更具有挑战性!平铺的长方形白布通过</span><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围圈、比对、裁剪,对折</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显现出“圆柱形”袖子的最初形态。</span></p> <p> 可是,“如何让袖子合在一起?”自然而然地成为下一步需要解决的问题。</p>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 “可以用胶粘。”</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用针,用针,我奶奶在家就是用针缝衣服的。”</span></p><p> </p><p> 不同的材料使用过程,孩子们不断的运用新信息,改变思维活动和尝试新经验。</p> <p class="ql-block"> “穿针引线”的往复循环,让我们发现“头尾相连”是最和谐的搭配方式,“平着缝就能成为一条直线”的缝合方法,“打结收尾,正反面交换”的自成行为……</p><p class="ql-block"> 口耳相传的“教授”,在这里演变为原始的直接经验的自我获取,自我创造和自我实现。</p> <p class="ql-block"> 环境中的材料一旦被孩子们发现、认同,便能在把玩、操作、互动中延伸出多种可能。而且,每一种方法的诞生,在孩子们的眼中都是“独特的”、“值得欣赏的”。各种具有黏贴属性的工具,都在孩子们的手中发挥出作用,为水袖的闭合所服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到这里,水袖做好了吗?然而……事实永远不是一个听话的小孩。看看,“遛”宝们又遇到了什么难题呢?</p> <p class="ql-block"> 禁不起肆意的舞动和总是容易“滑”落,让<b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237, 35, 8);">“固定”</b>是当下每个小组聚焦研究的主题。</p> <p class="ql-block"> “绳子系”、“胶布贴”,在实际操作中似乎还是药不对症的无奈和焦灼。这可怎么办呢?</p><p class="ql-block"> 习惯于在失败中挣扎折腾的孩子们很快带来了“新”材料。这一次,他们会成功吗?</p> <p class="ql-block"> 土豆的发现似乎带来了新希望。因为看见过妈妈的使用方法,因为日常的观察累积让他想到了家里用来修改裤子腰带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橡皮绳”,</span>其特有的伸缩特性刚好符合孩子们固定的要求,因此一解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可是,再好的猎枪也要为“我”所用,心有目标的孩子们极有针对性的“二次加工”,突破了“原型”的局限,在和布的连接中,“隐藏式”的呈现,更符合他们心中对于水袖的“完整认知”。</p> <p class="ql-block"> 当然,创造者的精神绝不会让所有的方法都r还有这么一群乐于搜索的孩子们,在开放互通的区域材料箱里,找到了“紧紧缠裹”在一起的<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金属线圈</span>…</p> <p class="ql-block"> 孩子的想法从不单调,当袖口<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由“大”变“小”,</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 1, 1);">紧紧的套在胳膊上,不</span>也是抓住了问题解决的关键。瞧,探索具有伸缩性质和固定用途的材料时,又启发了他们新的视角和经验。</p> <p> 因为完全的投入和高速运作的思维,问题—解决,再发现—再解决,整个过程,由他们自行的调整策略和速度,<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变换材料的形态、固定的方向”</span>,采取多种方式只为达到心中预设的目的。此时,他们总是表现得超出自己的年龄特点,超出日常的行为表现,仿佛高出自己一头。</p> <p class="ql-block"> 历经风雨的水袖即将竣工,还未来得及欢悦的孩子们又遭遇了新一轮的挑战。几番试验,总是难以达成理想“飘逸”的难道是……</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不够长?”</b></p> <p class="ql-block"> 重新回看了原版水袖,寻求异同,孩子们力求“完整”的心理趋势再次升温。</p><p class="ql-block"> “视频里的水袖都是到脚底下的,快拖地了。”</p><p class="ql-block"> “我们的太短了,得加长!”</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2px;"> “加长”</span>就是把原来的水袖再加一截。在没有干预的条件下,孩子们发现问题,提供想法。看,这群人儿自然的将曾经“接绳子”的经验迁移,“再接一块布”是他们最初确定的法子。</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袖子有多宽?</span>关于物体“周长”的数学概念,孩子们追溯到“水袖的产生”,利用一切材料和方式对眼前的“圆柱形”进行细化和分解:</p><p class="ql-block"> “一个长方形对折成的圆柱形。”</p><p class="ql-block"> “把水袖量两次就是它敞开的宽度。”</p><p class="ql-block"> 闻之高尚的“思维可逆性”,不就是此时孩子们主动建构的对于事物的新认知。</p> <p> 其实,最令人感动和惊叹的不仅是“过程”,更是他们不拘泥于“标准”,崇尚并勇敢的开创“多元”。</p><p> “咱们<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重新做</span>一只很长很长的水袖。”</p><p> “在粗的袖子里面<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粘上细细长长的布条</span>,也能让袖子变长。”</p><p> 这群人儿眼里的“加长”,都是那么的妙不可言!</p> <p> “把水袖往下拉,不也能变长!”观察和尝试几番,这组男孩在行动中打破了原有的理解和经验,努力地将想法融于行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合拢、固定、加长,多番工序,多重表征,终于打造出符合孩子们认同的“水袖”。穿上水袖的瞬间,心跳不止的他们,统一的动作便是:</span><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18px;">“甩”!</b></p> <p class="ql-block"> 难得庐山真面目的无奈在此刻更为真实,恨不能伸出援手让孩子们快乐一下的老师们,强忍着心疼与泪水努力的站住脚步,忍住心急,领会的成就感还是由自己发现才会更加美好。看!不同姿势、方向、力度的“甩袖”层出不穷,伟大的孩子们努力拼搏着心中想要到达的山峰。坚韧从容着享受着失败带来的新成长。</p><p class="ql-block"> “跳出有感情、有花样、有动感的水袖舞。”</p> <p class="ql-block"> 因为多次的失败而成功带来的愉悦和投入,潜移默化地感染了身边的每个人。转换新环境,孩子们自主地迁移经验,巧妙地利用周边一切可用的材料,看,藏族“水袖”真切地在每家每户演绎出多样风格、极具智慧的“生活艺术”。自主成长的“精神”,隔着屏幕也熠熠发光!</p> <p class="ql-block"> 走进祖国,走近民族。没有宏大壮观的微研究,因为兴趣的聚焦而更加适应于孩子们对于祖国每一处的探究与热爱。是的,人间天上的每一种真诚的相爱可不都是从了解每一个笑容、每一缕阳光而渐浓渐深吗?</p><p class="ql-block"> “水袖”或许是对民族更贴近的具象认识,带着这份最初的体验,我们走进生活,走近周围的社区,在充满烂漫色彩和现实主义的日子里,发现新信息,探索新联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