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子鼠年,国庆又中秋,二节同日,我俩也决定这一天两方老人都要尽到心意——中午陪公婆吃饭,晚上陪娘共晚餐。打电话,娘说有车,她也顺道去看望一下我的公公婆婆,遂接了她一起前往。</p><p>半个多小时的车程到家,婆婆已和弟媳在包饺子,安排我和老公到山底的田里摘豆角。娘又要同去,家人异口同声百般阻挠,娘还是跟着我们下山了,只是,勉强答应了我们拄上拐杖。</p> <p>娘不怎么会使用拐杖,多数时间是拖着拐杖走,遇特别陡峭难走的路时才借助一下拐杖以保持平衡。</p> <p>枯叶挂满了两侧的斜坡,小径更是松软。欢喜雀跃于天然的“地毯之上”,听鸟鸣林间,赏秋叶斑斓,忽忆起了朱敦儒 的《西江月》: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此诗很符合我彼时的心境。</p><p><br></p> <p>田头,枣白了,红了。他说白瓣枣最好吃,我说红的才是熟透的。他要我尝白瓣的,以证明他说的正确,我认真比较了一下——都好吃。</p> <p>娘摘豆角,带着情感,专注、认真、想必娘是想起了自己那些年的峥嵘岁月吧。</p> <p>瓜熟蒂落,硕果累累。</p> <p>粮不入仓,老百姓们是没有过节休息这一说的。</p><p>不知是预约好的还是临时定下的,吃午饭时,邻居走进院里说一会儿车就开来给家打玉米了。记忆里,儿时脱玉米粒还是靠手剥,长大后依稀见过或者听说过能用一个小小的机器脱玉米粒,如今开着车来打玉米,是怎样的情形呢?我有点期待。</p><p>下午三点多,躺在床上的我忽然听到外面有人说机器来了,接着突突突的声音就传进了耳朵——听声音,这机器不小。一骨碌下床,拿着手机就往外跑,于是就见到了这样的场面——</p> <p>我说现在真是进步了,身旁的人说还有比这高级的,只是不适合咱们这里的小块地——机器开进地里收割,直接收玉米粒回家。</p> <p>假期的第三第四天,天气多雨阴冷。雨天睡觉,我觉得这是人生之一大美事。男人确实属性阳,他不冷,也不在意天空落下的中雨小雨毛毛雨,连续两天都举着伞外出走路。</p><p><br></p> <p>假期第五天,天空放晴,我和他一起出门散步晒太阳。我选的线路是他第一次走的卧庄方向。</p><p>去往卧庄,一程都是满满的记忆——</p><p>儿时,这条马路上有我们兄妹臂夸篮子,跟着拉煤炭的大车(马车),拾因马路坑洼不平而颠簸下来的煤炭的身影。那个花脸黑手、满身灰污的我和哥哥仿若又出现在了眼前,笑意从心头掠过。</p><p>我家出门不远的马路右边,现在被建成四五层楼房的地方,原来是一大片地,人们起名叫七亩Shan(读去声)。长大点,有了“亩”的概念后,我估算了一下,那块地离七亩大还差点。有一年夏天,那片地的地埌后忽然出现了两条蛇,一夜间,传言四起,说这两条蛇是“老爷”蛇,可给人治病——只需拿上土纸平铺于地上,朝地埌的方向磕头朝拜,嘴里再絮絮叨叨说说你求的药要治什么病,片刻,纸上就有药粒出现。把土纸折叠好,回家净手,倒开水冷至温和,撕下有药的一角,连纸连药一口水同时服下,可药到病除。</p><p>药到病除不知是怎么检验出来的,只记得后来我家门前的马路上,来往的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手里都提着篮子或者包袱。我知道,那里都是贡品和土纸。虔诚的人,挨着人流挤到地埌前磕头拜药;等不及的人,找块离那片地近一点的平整地方就铺上纸跪了,据说也能拜上药。那段时间我特别开心,一是热闹,二是好看,最好看的是晚上:人们打着手电筒,没手电筒的提着马灯,都朝着七亩shan方向移动,排队到了地里的,就绕着七亩Shan地的边缘逆时针涌动——涌动到最佳位置拜药,拜上药再随着人流离开。夜晚看不到人,但四面八方往来的光源和地里缓缓流动的光影,让站在家门口远远观望的我,觉得那景象像极了闹元宵时夜晚街上的跑马灯活动或璀璨的星空。那片地那年种着小麦,已快到了收割的季节,队里的人怕把庄稼踩坏了,拿着喇叭一直吆喝制止,可结束拜药后,庄稼还是被踩踏了不少。</p><p>据说,最后是公安局的人拿枪打死了这两条蛇,人们才不去拜药了。</p><p>再往上走,路的左边是气象局,气象局旁边有个汃池,那是村里人干旱季节浇地的水源,也是我们洗衣服、洗猪草的地方。汃池唤醒了很多我儿时艰辛艰难的记忆,也有很多开心的画面穿插其中。</p><p>想着过去,说着现在,不知不觉,我们就溜达到了卧庄村。卧庄村里安详静谧,村旁的柿子树在阳光下熠熠发光。柿子诱人,老公想法弄下了两个软点的柿子,我吃的有点涩,他说不涩——他的嘴皮实。</p> <p>卧庄煤矿,也有我的很多回忆:小时候捡拾煤炭时来过这里,拔猪草时来过这里,替妈妈干农活挣工分时来过这里,上学时给班里担煤炭来过这里,给家里拉过生火做饭取暖的煤炭来过这里……曾经的画面一帧帧在眼前浮现,望着后来修建的煤矿大门,我思绪万千。</p> <p>拐上步道,清风、蓝天、白云、野花、芦苇……我心旷神怡,心情舒畅。那天没有梳洗,穿的衣服也随意,只留下了几张人的轮廓。</p> <p>6号从老家回来,7号相约朋友一家到段河游玩。</p><p>行在路上,放下俗事,眼望前方,聊天,赏景,拍照——这是我想要的感觉。</p> <p>晋城一中南岭分校——它原来在这里。</p> <p>富晋大桥。</p><p>刚上桥头,三人就急急下车,司机一人把车送至桥的另一头。</p><p>桥上吹吹风,拍拍照,桥的前后左右都是好风景。那天天气不错,心境开阔。</p> <p>走错了路,我们来到了李寨的陟椒村。这里是来过的,但我依然以第一次观赏的热情参观了刘家大院。</p><p>刘家当年是靠贩卖铁器和贩红果发家,相传安徽州城中有陟椒村刘家一条街的商铺。村里的古建筑,主要刘家所建。院落相连,青石铺路。全部建筑为砖瓦结构,木柱支撑。大院气势恢宏,建筑风格独特,是我国北方民居一绝。</p> <p>挹</p><p>yì</p><p>(1) ㄧˋ</p><p>(2) 舀,把液体盛出来:~取。~彼注兹。~注(喻从有余的地方取出来,以补不足)。</p><p>(3) 拉。</p><p>(4) 古同“抑”,抑制,谦退。</p><p>(5) 古同“揖”,作揖。</p><p><br></p><p>或出自“朝乾夕惕”</p><p>朝乾夕惕[zhāo qián xī tì]</p><p>朝乾夕惕,汉语成语,拼音是zhāo qián xī tì,意思是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p> <p>刘家后人激情洋溢地为我们讲解。</p> <p>有年代的青石长条铺满了院里院外。</p> <p>何谓老何谓不老?心存童心,永远萌萌哒。</p> <p>院里八十多健硕的老人给我们介绍:</p><p>青石上的圆孔,是当年卡油桶的地方。——当年油桶的底部是锥形的?</p><p>可移动、分上下两层的类似铁鳌的东西,是当地人做月饼的工具,加热的火源是木炭。</p> <p>分不清是北房还是南房,一进去,砖垒的巨大的灶台就让我兴奋不已。小时候,我们的一日三餐、冬日一家人或坐或倚或躺姿态的取暖、闲聊、打盹,现在想来,那情境那画面是多么的温馨、温暖、幸福!</p> <p>房间里bi出了一块地方供奉着祖先牌位。</p> <p>以为箱子下面的柜子是顶箱柜,可柜子没有门,房里人说是当年的储钱柜。哇!😯</p> <p>秋天景象</p> <p>三教堂的木构建筑十分精美,献亭的各处斗拱就运用了浮雕、浅雕、镂雕、透雕等技法,雕绘有人物、花鸟、虫鱼等各种图案,精美绝伦,巧夺天工,是中国北方木雕的博物馆,被古建筑专家誉为我国“古代木雕艺术的精品”。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陟椒三教堂创建于明嘉靖十五年(公元1536年),清康熙48年与乾隆19年两次扩建,道光年间大修。</p> <p>从陟椒村出来,返到富晋桥,找到了前往段河的方向。</p> <p>山脚下,路旁边,有亭,有石,有水,有草,有清风,有我们的嬉戏、欢笑。</p> <p>他说,我就想这么看着你拍照。</p> <p>虽已人到中年,依然执手相视。</p> <p>进段河村了</p> <p>以横竖夸张的比例吸引了我的眼球。</p> <p>想起了我家老房子的窗户</p> <p>这家人做柴火福饼,也叫柴火月饼。</p> <p>段河村水井多</p> <p>门前屋后的丝瓜</p> <p>村后的百丈悬崖</p> <p>依山傍水,半亩田,两间屋,一条小径,远远望见,莫名而来的归属感、踏实感就油然而生。房前花,房后树,房周围的庄稼,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四季轮回,看事物周而复始——我的眼前,仿若出现了我和他里出外进的身影,和恬淡幸福的一天、又一天……</p> <p>阳光正好,岁月静美。</p> <p>一步三回头,依依不舍离开了段河村。</p> <p>假期最后一天,参加同学儿子的婚礼,游天官王府。这已是第N次到来,不做赘述。</p> <p>拉面馆设在楼上,一妇人端饭碗倚窗而坐吆喝生意,我想起了古装电视剧里的一些画面。。。</p> <p>2020年的国庆又中秋的假日结束了,陪老人,伴朋友,寻常着每一天,又充实快乐着每一天。岁月可回首,更期许未来有更多可回首的美好时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