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巷子一一北方叫胡同,南方叫巷子。时间久了,日子长了,小巷在我的心里滋生着、蔓延着······在小巷里,我可以去寻回儿时的记忆,</p> <p>👇米市巷</p><p>民国时期因此巷是米市交易场所而得名。现今已不再以米市闻名。但透过古朴的巷子名,旧时飘散的阵阵米香,小贩的热闹吆喝,商客的讨价还价,以及运米时的骡马声声,仿佛仍旧穿越了历史的烟波红尘,至今历历在目、萦绕耳畔。</p> <p>👇米市巷的尽头是天主堂。是在原天主教真福堂旧址上新建的教堂。1996年开工,2002年竣工,2003年2月由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正式颁证开放。</p> <p>👇回头拍的米市巷。</p> <p>👇新华巷。</p> <p>👇电力巷。</p> <p>👇翠微巷。</p> <p>👇翠微巷旁边的翠微园。</p><p>翠微园与甲秀楼相毗邻。翠微园内是典型的中式庭院格局,布局方正,麻雀虽小却五脏俱全,亭台楼阁,绿树假山,应有尽有。</p><p>翠微园始建于明宣德年间(1425—1435),初为南庵,后数易其名。民国29年(1940年),设甲秀小学于中。1990年起,市人民政府修复,命名为翠微园。</p> <p class="ql-block">👇翠微巷中段旁边的贵州省气象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