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同窗3年
<br> ——老同学杨吉谨献给<br> 同学毕业30年聚会
<br> 像河对岸的厮守,像叶对根的依恋,像鲜花对春天的期待,像小鸟对蓝天的思念,我们83级幼师班对伊春师范学校,及彼此间的牵挂想念,永远魂牵梦绕,割舍不能。我们毕业30年了,同学们的共同心声是:举办毕业30年聚会活动,纪念共同读书生活的3年美好时光,畅谈毕业30 年各奔前程彼此的人生最宝贵30年的经历与辉煌。
<br> 30年,人生长河中漫长的岁月。师范3年,人生长河中珍贵的时光,这3年像一幕黑白电影,一刹那就过去了;这3年像看一本书,一页页就翻过去了,这3年像眼前美丽的云朵,被一阵风吹过去了。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让同学们感慨时间流逝的无情,让同学们感受岁月变迁的悄无声息,让同学们感叹光阴如梭般一瞬即过,让同学们感到往事只能回味。
<br> 那时的我们放飞理想。1983年,我们考入了伊春师范学校幼师班。这一年,因为学校从上甘岭区往市中心区搬迁,9月1日没有开学,迟至11月7日才开学。在期待开学的日子里,我们激动,我们焦急,我们神往,充满着对校园生活的美好向往。
<br> 那时的我们绽放青春。11月7日,我们带着一纸通知书,带着“对人真诚,对己严厉”的誓言,带着心愿和宏伟壮丽的人生蓝图,走进了伊春师范学校的校门。走进校门的那一刻,我们是那般的意气风发、神采飞扬。我们将在新校园这幅空白画卷上,用我们的智慧和双手描绘属于自己的七彩青春。
<br> 那时的我们风华正茂。83幼师班43名同学,分别来自伊春市各市(县)区(局)。初中考学,出类拔萃,每个市(县)区(局)能考入幼师班的仅1、2名。班级清一色的小女生,16、7岁,每名清纯少女气质特性各不同,有的如桂林山水,清丽、神奇,有的像江南校园,安详、静谧,有的似滔滔江水,开朗、奔放,有的宛然山间清澈透明的小溪,纯净、润泽,有的同学性情沉静,像泰山一般严肃、端庄、仪态大方,有的同学姿态优雅,如天山一般秀丽、妩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热爱劳动。校园没有围墙,没有成行的树,没有整齐的榆树墙,没有成片的绿地,与我们入学前所憧憬的绿树成荫、甬道茵茵的“象牙塔”截然相反。在学校开展的绿化校园活动中,我们栽种白杨树,平整操场,铺设宿舍、教室、食堂三条石板小路。我们虽小,但劳动不落后。我们在教室前栽种的白杨树颗颗成活,现今,高大挺拔粗壮的白杨树见证了我们的播种,见证了我们的勤奋,见证了我们的成长。
<br> 那时的我们活泼好动。校园道路不平,坑坑洼洼,杂草丛生。我们戏说校园地形地貌聚全,有丘陵、有盆地、有小河、有湖泊。雨天,坑洼处积满雨水,大大小小的水泡连成片,调皮好动的同学连蹦带跳越过一个个小水泡儿。
<br> 那时的我们爱哭鼻子。我们被安排到了5个寝室,每个寝室8名同学,上下铺。被安插到到别班寝室的3名同学,不高兴、哭鼻子、找老师,她仨想与自己班同学住在一起。学校经常停电,没有热水,爱干净的小华刷不干净饭盒,在水房哭了。烧水的大爷问她,“是钱包丢了吗?。”少小离家倍思乡,为冲淡我们想家之苦,开学第二周,班主任以迎接新同学到来为主题举办了联欢会。燕子的一首思乡诗歌,勾起了同学们想家的思绪,第一个同学的哭声传染了大家,顿时,同学们呜呜咽咽哭作一团。第一次当班任的老师,看到这样的情景,手足无措,也跟我们一起哭了起来。同学们想家的情绪得到释怀的同时,更感受到了情感的共振与共鸣。
<br> 那时的我们意气风发。每天清晨5点半,宿舍楼的起床铃声准时响起,睡梦中的我们速速爬起,洗漱、穿衣、叠被,几分钟后,冲出宿舍楼到操场集合列队跑步。刚入校时,我们大多长头发,梳着马尾辫,可为了晨起跑步节省时间,不迟到,不掉队,我们把心爱的辫子剪掉了,变成了短头发。我们绕操场整齐列队跑步,“一、二、三、四”的口号清脆响亮,响彻校园,划破天空,迎来朝阳。我们在熠熠生辉的阳光下,更像一群英姿飒爽的女兵。毛泽东《为女兵题照》也堪为我们的写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亲密无间。我们每一个寝室就是一个小家庭,每个寝室都按照年龄和生日排出了大小,就像过去家里排行一样,分别叫老大、老二、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老七、老八。我们在一起很少称呼名字,互称排名,或互称姐妹,闺友闺蜜,无话不说,亲昵无比。我们经常挤到一个被窝里,说悄悄话,考试没考好着急上火,挨老师批评了不开心,谈恋爱处对象烦恼、、、我们互相倾诉,互相宽慰,互相释怀。
<br> 那时的我们吃穿简朴。我们上学国家给发放助学金,头一年给19块5,第二年起给31。同学们家里生活大多不富裕,父母给补贴1、2十块钱。寒暑假从家里回校,兜子里装的瓶瓶罐罐,盛满各种咸菜酱。家庭条件好些的同学往往带些好吃的,像花生米、午餐肉罐头、带肉的大酱,家庭条件不好的同学都分享过这些“美食”。偌大的食堂没有椅子,我们围着圆圆的大桌子站着吃饭,吃完饭把餐具装到花布兜里挂在食堂的墙上。三年里,大多数同学没有到学校外吃过一次饭。上学第一年,大多数同学穿着带补丁的衣服,穿着自家姐姐穿小穿剩的衣服。谁要能穿上一件运动服,就已是非常惹眼了。
<br> 那时的我们不怕艰苦。我们住在没有上下水、没有卫生间的楼里,到了晚间,每个寝室开门拎铁桶的声音不断,宿舍楼内散发着刺鼻难闻的味道。每天上课前两人一组的值日生要从四楼把脏水抬到室外公厕。5个半寝室当中,卫生评比411和421经常被评为优秀。我们用热水要到距离宿舍楼3、4百米远的对面锅炉房排队。寒暑假来往,唯一一趟火车总是挤得水泄不通,翻身都难。火车站离学校很远,大多数同学来回步行,不舍得乘坐仅1毛钱车票的公交车。</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勤奋读书。我们学习课程排的满满,上、下午都是四节课,只周六下午上两节课,晚上6点半到9点半两个小时的自习课。只有寒暑假才是我们回家的日子。周日的时间我们自己做主,往往赖床到头昏脑胀,却感到慵懒生活甜蜜无比。周日的教学楼往往是安静的,只有少数同学在悄无声息地看书,个别痴迷的“书虫”钻进图书馆“知识的蜂巢”里贪婪地“觅食”。
<br> 那时的我们力争上游。幼师专业课有心理课、舞蹈课、音乐课、乐器课、声乐课。无论是学校的节日演出还是对外汇演,我们班的节目拔头筹。琳琳演唱的《我爱你塞北的雪》红遍校园,小杰朗诵的《北方木棉花》获得全国大中专学校汇演二等奖,至今,我们都能吟诵上口。燕子创作、小杰朗诵的《老师七尺的讲台》在全校师生汇演上获得一等奖。我们自编自创的集体舞《小螺号》、《小背篓》荣获大学校园表演一等奖。运动会接力比赛,小新和小莉集体荣誉感强,阑尾炎手术出院没几天,参加接力赛长跑,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br> 那时的我们可爱淘气。课桌中间常常划上一条“警戒线”,不让同桌胳膊越过。前后桌也经常起地域之争,不让桌椅间隙缩窄。作业没完成,把好友作业拿来抄抄,真是莫大鼓励。考试题答不上来,飞过来一个小纸条,真是澎湃无比。运动场上不管跑成啥样,同学们鼓起的掌声真是不知所以,同学们递过来的一瓶汽水,真是侠胆义气。在青少年宫演出,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舞蹈《生产队里养了一群小鸭子》退场时,队列最后的小霞快要退到幕布边,突然故意转回身来,把一只手放在嘴前面伸缩着做了个鸭子吃食的动作,真是可爱滑稽。
<br> 那时的我们风采动人。85年校运动会上我们给每个班级的运动员代表队当前导员,我们身穿藏青色的连衣裙,站在每个班级的运动员代表队前面,亭亭玉立、气宇轩昂、神采飞扬,我们成为运动场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敢于拼搏。排球赛场上,全班同学为运动员加油的喊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我们拼过了老幼师班,获得了全校排球赛冠军。胜利的那一刻,我们蜂拥到运动员身边,把她们团团围住。我们流出了激动的热泪,我们举着双臂欢呼胜利。回到寝室,我们还是那般地狂喜,兴奋地拿起筷子勺子敲响饭盒奏乐歌唱,庆贺胜利。
<br> 那时的我们年少轻狂。学校校长给我们上教育学课,我们大胆地提出,提前下课,到食堂排队吃饭。因为我们经常下课晚,吃饭排队在后面,往往吃不上饭。校长听取了我们的意见,让食堂单独给我们班开设了打饭窗口。
<br> 那时的我们热情洋溢。1986年一天清晨醒来,耳边传来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的胜利消息,我们欢呼雀跃,全校沸腾了。有的学生激动不已,把床单被单撕开,写上“为中国女排骄傲、向中国女排学习”等口号标语。我们跑到操场加入到学生自发的庆祝行列当中,我们振臂欢呼,庆祝中国女排胜利。奋力拼搏的女排精神,极大地振奋了民族精神,振奋了我们努力拼搏的斗志。
<br> 那时的我们爱心无限。学校一教师被流氓用刀捅了,鲜血直流,送进医院时已经昏迷,急需献血。学生们各个踊跃献血,我们也急迫地要求老师停课,跑到医院为这位老师献血,奉献一片爱心。
<br> 那时的我们激情奔放。当时流行的十六步和摇摆舞迪斯科,我们一学就会,跳出了青春活力,舞出了美丽未来。我们的歌星偶像崔健的一首《一无所有》极大地震撼了我们年轻的心灵。他的声音就像是我们自己的怀疑:“为何你总是笑我,一无所有?!” 我们几乎不假思索的爱上了他的音乐。他歌声中的爱情让我们温暖、愤怒是我们的不平、温柔是我们的声音、晦涩令我们拘谨。他的歌声改变了我们的心态,世界一天天在变,变得我们自己都不认识自己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想唱就唱。刚进校门,我们就唱起了1983年首届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最流行的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每次联欢会上我们翻唱着首首流行歌曲:《我的中国心》、《回娘家》、《阿里山姑娘》、《难忘今宵》、《小草》、《十五的月亮》等等。平时,我们嘴里哼唱那种单纯、清爽味道的校园民谣:《校园的小路》、《垅上行》、《外婆的澎湖湾》、《乡间的小路》、《请到天涯海角来》等。我们关注的青歌赛,尽管在校念书看不到电视现场,但是我们通过校广播或周日逛影音店,很快就知道了青歌赛上获奖的歌手关牧村、殷秀梅、毛阿敏、韦唯、董文华,及她们演唱的歌曲。
<br> 那时的我们崇拜英雄。电视剧《霍元甲》中霍元甲、陈真,不仅是国人的偶像,更是年少的我们的偶像,我们从中深切地感受到了中国人的力量和傲骨,激励我们发奋读书,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为国家幼教事业奉献青春与智慧。电视剧《排球女将》小鹿纯子展示“流星赶月”的发球和“晴空霹雳”的扣杀电视画面,至今记忆犹新,我们的头型也剪成了“纯子头”,喜爱打排球的我们也像小鹿纯子那样敢于拼杀,勇往直前。
<br> 那时的我们向往爱情。83版的《射雕》依旧是我们心中最好的《射雕》,我们喜欢憨厚朴实的郭靖、娇俏灵动的蓉儿、英俊风流的杨康、孤傲潇洒的黄药师、哀怨凄美的瑛姑、顽皮跳脱的老顽童……记得,熄灯了,闺蜜一般的我们还在悄声演说剧中的爱情片段。《上海滩》里的许文强,头戴礼帽、西装革履,白围巾轻拭鼻尖的派头倾倒无数少女,也同样倾倒了同学们纯真少女的心。有几个同学谈恋爱了,纯真的感情缔结了好几对美满姻缘。
<br> 那时的我们学会思考。那会儿,痛诉文革悲惨命运的“伤痕文学”流行一时,张贤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部。小说用浪漫与写实手法交织,将刻骨铭心的伤痛转化成为普遍的人性体会。我们不少同学买来这本书,放在枕边偷偷地阅读,精湛独特的叙事手法,吸引我们进入高潮迭起、震聋发瞶的小说新境界!我们开始学会思考人性话题。1984年,我们喜爱的香港演员翁美玲去世了,同学们惊疑、难过,昔日说说笑笑的我们沉默不语、心情沉重,空气好像都凝固了。我们心里都在怀念年仅26的翁美玲,我们心里都在猜想翁美玲的死因,我们心里都在替翁美玲遗憾惋惜。尽管那时没有出现追星这个词语,可在我们身上已经体现出追星的痕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那时的我们重情重义。校园里留下了我们刻苦读书的身影,留下了我们欢乐幸福的场面,也留下了我们美丽的瞬间。张张黑白照片上记录着我们俏丽的容颜、学习生活的轨迹。要毕业了,同学们纷纷到照相馆照一寸照片,并洗出43张,赠给每一个同学,献给未来的回忆。同学们三五成群聚到学校的各个角落取景留影,教室、寝室、操场、小树林,排球场、打靶场、校门前,都与我们一起镶进了相框里。
<br> 那时的我们激情豪迈。我们把张张照片粘贴在毕业留言簿上。同学少年,相互道别时的留言气壮豪迈:愿你是知识海洋里的健将,事业里程上的勇士,生命旅途中的强者!知识之窗在向你敞开着,攀登之路在你脚下延伸着。祝:继续奋进,不懈登攀,有所建树!人生应是奋斗,追求搏击,自强不息。人生到处都是驿站,一挥手便是新的征程。相信你在未来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这些陌生而又熟悉的语言,令人是感慨万千,从某个角度某个侧面,一下就看出那个时代的缩影,比起现在个性化的毕业留言,那些豪言状语简直就无法理解,可是,那都是真实的。
<br> 那时的我们相约相见。毕业联欢会上,从不沾酒的我们端起酒杯,话情谊,畅未来,再相见。我们就要分别了,哭声一片。我们含着泪说,20年后,我们相聚,30年后,我们再相聚。我们兑现了诺言,毕业20年时,我们聚了,如今,毕业30了,我们即将相聚。
<br>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也许季节的栅栏锁不住时空的斗转星移,时光的年轮不停地旋转着芬芳的岁月,芬芳的岁月不断地塑造着人生的道路。我们如同小舟,离开了平静的港湾,离开了学校。<br><br> 我们怀念校园,怀念的是同学情深,怀念的是那份纯真,那份质朴和那个不知真愁的少年,怀念的是那湿润的青春岁月和装满不着边际梦想的自己,更怀念的是那份天真和肤浅。<br><br> 青春从来没亏待过我们,只是我们亏待了青春。文字太轻,回忆太重,请珍惜或怀恋,我们永不再复的青春。<br><br> 同窗3年,我们一生难以忘怀!<br><br> 同窗3年,我们一生都会记住!</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文得到了同寝室六姐管影秋等同学的帮助和支持,当我把草稿微信给她看时,她感动得眼角湿润了,她很有同感,开始跟我一起回忆那些难忘的记忆,并就文章结构段落和写作方式提出了宝贵意见。同寝室七姐培新、二姐张杰和春燕也提供了宝贵素材。在此,感谢她们的关注与支持。<br> 3年学校生活每位同学心里都珍藏着难忘的记忆,谅不能一一提及。)</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