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深情绘太行</p><p> </p><p> ——邵智太行山写生组画小识</p><p> </p><p> 邵智以画静物见长。近些年在成都看画展,他的静物画总能一下子跳出来。能从风格各异、琳琅满目的展场夺目而出,凭的不是画面构成与色彩对比等等造成的视觉冲击,而是洋溢其间的那股安静、恬淡与温馨、平和的气息。画如其人。如果用一个字概括邵智作品特点的话,我以为可以用一个“静”字,即安静,平和,温润,细腻。人因静而能够专注、深入,画因静而易生幽深、悠远意境。邵智的一些作品能令人过目不忘,大概就是那股静气。</p><p>这里展示的邵智今秋太行山写生作品,有一种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除了造型准确,空间感强,画面构成以及色彩明度关系处理得比较好之外,尤其可圈可点的是,无论构图、还是用笔、敷色,都流溢出一种强烈的情感色彩,因而使得画面整体上带有较浓的抒情意味。与四川山水风貌迥异的是,太行山的风骨带有典型的北方地域特征,崎岖陡峭,植被稀疏,质地粗犷坚硬,色彩对比分明,其刚毅重厚朴实之态,一如北方大汉,令人望而顿生敬畏之感。或许直面这些满目新奇客观对象时的感受格外强烈,或许作者近些年不断求新求变的努力实践惯性使然,很显然,邵智此番写生,对景动笔时情绪甚好,构图果断,下笔干脆,整个作画过程中比较放松。状态身心双畅,作品的调子自然明快、响亮。</p><p>邵智此次太行写生的几幅水墨画,具有明显的探索意味。构图、笔墨,概括简洁,景物取舍大胆而富机趣,用墨率性而收放自如,情绪奔放又得到适当控制,营造出一种的梦幻般空灵意境。不言而喻的是,国画构图及笔墨中的简,有特定内涵和内容,绝非空无。譬如这幅《太行牧童》,观之忍俊不禁之余,还引我品味再三,啧啧生叹,为何?仅从构图上看,虽说也简,在“经营位置”上却颇见匠心:画面所取之景似乎简的不能再简了,却有“大景”(正面大山体)“小景”(左下方景物),“活景”(人与动物)“死景”(一大一小山石),“虚景”(云雾)“实景”(山体、人与动物)之分;就图景的构成布局而言,则可见古人所谓“近详远略法”、“主次配合法”、“大小互融法”、“纵横交错法”、“虚实相生法”等诸多传统技法的综合运用,你看中间飞泄而下的瀑布,正好把上下皆为横势的物象破开,正和古人所谓“画有一横一竖,横者以竖破之,便无一顺之弊”(清代华翼綸《画说》)之规。再看主山体下方那些自由挥洒的用笔,真让人不由得想吟咏古人那句“落墨有神气,渲染有元气”赞词啦!</p><p>如此这般,在壁立千仞的山崖险绝之境依山而建的“太行山明珠”,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挂壁公路”闻名于世的郭亮村,其壮美险绝风情,在作者笔下幻化为一幅幅充满抒情意味的田园牧歌般的风情画。</p><p> 刘粮库</p><p> 2020年11月23日</p> <p> 油画《太行山村》60X80cm</p> <p> 油画《太行秋歌》60X80cm</p> <p> 油画《太行秋意》60X80cm</p> <p> 油画《太行郭亮村》60X80cm</p> <p> 油画《山村的清晨》60X80cm</p> <p> 油画《太行秋雨》60X80cm</p> <p> 油画《太行夕照》60X80cm</p> <p> 水墨《太行牧童》70X70cm</p> <p> 水墨《太行挂壁路》70X70cm</p> <p> 水墨《太行人家》70X70cm</p> <p> 水墨《太行牧歌》70X70cm</p> <p> 水墨《太行唱晚》70X70cm</p> <p> 当看到成都油画家邵智从太行山带回来的八幅油画写生和几幅国画写生作品时,刹那间被作品视觉上的感染力冲击了一下。再一一观看,从邵老师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郭亮村最独特的自然之美。山势奇特、峰峦叠嶂、质朴的石舍,四面是山,悬崖峭壁,形成了一幅幅妙曼而秀雅的山乡秋韵。</p><p> 邵智老师的油画作品有情节、厚重且质朴,用写实的手法叙述着他对自然、对油画语言最本质的深刻理解。</p> <p> 郭亮村依山坐落在壁立千仞的山崖上,地势险绝,景色优美,是一片石头的世界。这里有令人惊叹的绝壁长廊,古朴秀雅的山乡风情。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的“挂壁公路”闻名于世,又被称为“太行明珠”。</p><p> 张荣华 </p><p> 2020年11月22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