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意义》心得体会

草莓拿铁🍓

<p>今天有幸听了迟老师的《小数的意义》一课,我认为这是一节较成功的数学课,首先教师能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这一理念为统帅,整节课所有的课件简单而朴实,全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设计,每个环节的设计都珍视孩子个性化的体验,引发孩子深度的思考,尤其是教师对教材的专业理解,不再是做教材的消费者,而是做教材的开发者和创造者,教师扮演的只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这一角色。</p><p>纵观这节课,刘老师简约的设计、简单的方法,简练的语言,达到了教学的最大效果。尤其是很多出彩的地方更是让我们值得借鉴。</p><p>1、新知、旧知链接巧妙</p><p>只有课前精心的预设,课堂才会有无法预约的精彩生成。</p><p>2、探究深入、注重思想方法的渗透</p><p>数学思想方法是是数学知识结构的灵魂。在教学中,既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培养,更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本节课中,迟老师在教学1分米= 1\10米=0.1米时,渗透对应、包含等数学思想,如“由0.1想到0.9,0.2想到0.8这是对应思想的渗透”,1里面有几个0.1这是包含思想的渗透,这一渗透为后继学习“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十”做好了铺垫,整个过程教师由扶到放,牵引的痕迹逐渐淡化,更多的是学生浓浓的探索味道;</p><p>可贵的是教师在处理一位小数、二位小数、三位小数时,时间调控的非常科学合理,并不是平均使用力量,而是把重心放在一位小数的探究上,通过观察、猜想、对比等一系列的师生活动,进而逐步完善归纳出小数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经历了由此及彼、迁移类推出二、三位小数的意义。归纳小数意义时,在学生多层面、多角度丰富感知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层层剥笋的方法,渗透抽象化的方法,去掉单位名称,抽象出小数就是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使学生顺利地从直观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通俗而易懂。</p><p>3、练习设计梯度性强、含金量高</p><p>巩固练习是一节课不可缺少个重要环节,是反应孩子一节课学习下来的状况,更是反馈他们在这节课的收获信息,往往被老师忽视,多数老师时常随意的出一些只满足于巩固新课的基本练习。</p><p>而本节课习题的呈现,不单单是模仿例题的基本练习、不单是最简单的应用练习、更多的是把孩子思维引向深处的拓展练习,可谓题题典型,道道经典,让人耳目一新。</p><p>独具匠心的结束是通过呈现一首诗,加深了学生对小数的理解,最后通过举例生活中的小数,说明生活中无处不存在着数学,让数学回归生活,并应用于生活。</p><p>4、风趣的语言是课堂的调节器</p><p>在教学活动的进程中,教师还时不时的穿插些风趣幽默的语言,如:两位数中的老大,用笑脸和苦脸来评价自己这节课的收获等等,使孩子们感受到数学原来如此有趣,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树立了孩子们的学习信心。</p>

小数

渗透

教师

练习

数学

学生

孩子

这节

思想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