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彩云之南(13)西双版纳~AAAAA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园

娃哈哈

<p>植物园里百花开,</p><p>奇树异草遍地栽。</p><p>千年铁树开了花,</p><p>亲眼目睹没白来。</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如果说云南是“动植物王国”,那么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就是植物王国凤冠霞帔上最璀璨的绿宝石。</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纯美多姿的热带植物及自然风光,周围万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精气将植物园塑造成纯天然氧吧。</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年均温21.5℃,使这里成为理想的避寒胜地。</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长达半年的雾凉季里,乳汁般的薄雾让人感觉置身天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森林—石林复合的奇观,使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叹为观止。</span></p> <p>壮观的王莲池</p> <p>罗梭江穿境而过,如玉带、如彩绸。</p> <p>昆曼国际大通道将植物园纳入了大湄公河次区域黄金旅游圈;</p> <p>贝叶文化博大精深、“香发公主”传说亦幻亦真……给人一种返璞归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轻松与愉快,充分感受边陲“世外桃源”的情趣。</p> <p>版纳植物园正在研究的重大项目有 973 项目、国家产业化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和科学院、云南省重大项目 20 项。</p> <p>四十多年的科学研究, 完成科研项目 600 余项,取得国家级、省部级成果 88 项、其它成果 270 余项,发表学术论文 1800 余篇,申请专利 24 项,授权专利 8 项,主编出版专著 45 余部。</p> <p>版纳植物园 与 50 多个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有着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其国际影响不断扩大。</p> <p>现已成为“国家知识创新基地”、“全国科学普及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科教基地”、全国“ AAAAA级旅游景区(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p> <p>每年近 50 万人来园旅游并接受科普教育,为地方带来数亿元的经济收入。</p> <p>植物园好大啊!只能乘电瓶车走马观花🌸。要认真看看,可能要一周吧。</p> <p>美食</p><p>园内拥有装修豪华的宴会餐厅 2 个、雅座 3 间、民族风味餐厅一个,能同时接待 300 多人就餐。可为宾客提供滇菜、川菜、粤菜等色香味具全的佳肴及傣族特色系列菜。</p> <p>交通</p><p>在景洪客运站乘坐到勐仑、勐腊的车,到勐仑下车,票价12元,行程1小时30分左右。从昆明、思茅出发可以乘坐开往勐腊方向的车到小勐仑镇下车。从勐仑客运站步行到吊桥需10分钟,买票后过吊桥需20分钟才到景区。</p> <p>门票价格</p><p>成人票 门市价80元 同程价 70元</p> <p>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系我国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教授领导下于1959年创建,位于101°25′E,21°41′N,海拔570m,年平均气温21.4℃。在云南省省会昆明市设有分部。&nbsp;&nbsp;</p><p> </p><p><br></p><p><br></p> <p>197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云南省热带植物研究所”。197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更名为“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p> <p>1987年1月“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与昆明分院生态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其余部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p> <p>1987年1月“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的植物群落室与昆明分院生态室合并成立“中国科学院昆明生态研究所”,其余部分成为“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p> <p>1996年9月经中编办批准,昆明植物研究所所辖的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与昆明生态研究所合并为中国科学院的独立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沿用现名。</p> <p>1998年底首批成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单位之一。</p> <p>2011年7月荣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3年6月成为中国植物园联盟理事长单位。 </p> <p>版纳植物园是集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机构和国内外知名的风景名胜区。</p> <p>版纳植物园占地面积约1125hm2,收集活植物13000多种,建有38个植物专类区,保存有一片面积约250hm2的原始热带雨林。</p> <p>版纳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p> <p>版纳植物园立足中国热带,面向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开展以森林生态学、资源植物学和保护生物学为主要研究方向的科学研究、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p> <p>截至2016年底,版纳植物园共有在职职工382人(含项目聘用人员3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09人,包括研究员及正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8人、副研究员及高级工程技术人员68人、物种保存和科普教育人员86人。 </p> <p>版纳植物园现设有生态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植物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并设有生物学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共有在学研究生266人,其中博士生95人(含留学生12人)、硕士生171人(含留学生13人),在站博士后共计15人(含外籍9人),其中与工作站联合招收1人。 </p> <p>版纳植物园下设2个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森林生态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热带植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综合保护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27个研究组等研究部门;建有标本与种质保存中心、3个野外台站(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研究站、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元江干热河谷生态站)、园林园艺部、科普旅游部等支撑系统及业务部门。 </p> <p>版纳植物园经过50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启动,版纳植物园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热带植物科学研究基地、热带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和科学知识传播中心。</p> <p>在热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学术界有一席之地,培养和成长了一支高水平的科技队伍,为我国热区尤其是西双版纳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平衡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nbsp;&nbsp;</p> <p>蔡希陶(1911年-1981年),出生于浙江东阳,上海华东大学毕业。历任昆明植物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兼任云南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副院长。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p> <p>1930年进入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1932年1月5日,蔡希陶进入云南考察,采集植物标本上万种。1938年在黑龙潭创办了中省第一个生物研究所-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p> <p>经过研究,蔡希陶确定了在中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适宜栽培生产橡胶的论断,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橡胶工业。</p> <p>此外,他还参加了云南香料植物樟油、桉树油、香叶天竺油的开发。</p> <p>1958年,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p> <p>1958年,蔡希陶在西双版纳的葫芦岛筹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热带植物研究所,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热带植物研究基地。</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81年3月9日,蔡希陶因患脑溢血,不幸在昆明逝世,享年70岁。</span></p> <p>千年铁树王</p> <p>没见过这么高大的铁树</p> <p>望天树</p> <p>1911年3月12日,蔡希陶出生在浙江省东阳市的一个小镇上。从小他就热爱大自然中一切有生命的东西。</p> <p>1928年,通过姐夫陈望道的介绍,他从上海来到了北平静生生物调查所工作。在这里,他与植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对绿色世界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从此拉开了帷幕。</p> <p>1932年,一个寒气袭人的早晨,蔡希陶受所长胡先骕先生重托,告别了古老的京城,只身闯入了云南这块蛮荒之地。</p> <p>渡过金沙江,踏着越来越深的秋草,他的采集工作一步步深入到了彝族聚居的凉山边缘地带。他以过人的胆识,慑服了黑彝头人,得到了在大凉山地区活动的许可。</p> <p>眼前是一片莽莽苍苍的大山,无边无际的原始森林,使得蔡希陶兴奋不已,他陶醉了,他不知疲倦和艰苦,甚至生命的危险,在丛林中采集着一份又一份植物标本。</p> <p>从1932年到1937年,他跑遍了云南的三迤(注:清代云南的迤东、迤西、迤南之道,合称"三迤")。采集植物标本12000余号,共120000余份,第一次向世人揭开了云南植物王国的面纱。</p> <p>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北平的各大机关纷纷南迁。静生生物调查所在昆明成立了工作站。蔡希陶临危受命,带着家人和他的植物学,再次踏上了云南这块红土地。</p> <p>在当时云南省教育厅厅长龚自知的关心和支持下,北郊黑龙潭的一幢庙宇成为了工作站的站址。</p> <p>在这里,他不仅安置了一批又一批来昆明逃难的科学家,而且克服了重重困难,建立了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展览室和图书馆,还有冒死收集来的几万号标本,都统统向来昆明的科学家和学生们开放。</p> <p>黑龙潭的那尊破庙,一时成了旧中国植物分类学研究的活动中心。</p> <p>1938年,蔡希陶在黑龙潭创办了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任副所长的他在战乱时期挑起这样的担子,实在是艰难。</p> <p>为了养家糊口,他开办过农场,当过鹦鹉店老板;为了农林研究所的生存,他绞尽脑汁,跑遍过昆明大街小巷,收集茶花与美国的科研机构交易,用900美元,扩大了100亩科研基地。</p> <p>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在困境中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研究工作,为了云南的烟草事业,从美国引进了大金元著名品种,进行引种栽培试验获得成功。大金元轰动了昆明。</p> <p>今天,烟草已成为云南经济的重要支柱。</p> <p>1950年云南农林植物研究所归入了中国科学院属下,"中国科学院植物分类研究所昆明工作站"正式成立,他被任命为工作站主任。</p> <p>1951年8月初,召开了橡胶会议。这时,昔日的好友,当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曾推荐蔡希陶任北京动物园的主任,但为了共和国的橡胶,他放弃了回京的机会,继续留在了云南这块红土地上。</p> <p>为了找到三叶橡胶和宜林地,不惑之年的蔡希陶再次请缨出征。</p> <p>他和同事在边境地区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走遍了滇西南等地的山山水水,大小坝子,终于找到了橡胶树和宜林地的线索。</p> <p>这次考察证明了:在中国北纬21℃--23℃之间的广阔土地上,是适宜橡胶栽培生长的地区,从而结束了中国无橡胶宜林地的历史。</p> <p>1956年,蔡希陶已是功成名就,但对绿色世界的眷恋之情却丝毫未减。</p> <p>为了圆这个绿色的梦,他带着一群刚刚从大学、中学毕业的年轻人,奔向了绿海茫茫的西双版纳。</p> <p>1958年12月,以他为首的开拓者们乘坐独木舟横渡罗梭江,进驻林海莽原的葫芦岛,"十八把大砍刀"劈出了绿色的家园。</p> <p>1959年元旦那天,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宣告成立,蔡希陶为第一任园主任。</p> <p>文革磨难</p><p>在西双版纳绿色的土地上,蔡希陶与同事发现了难以数计的于人类生产、生活有用的植物,引进了许许多多外国的植物加以驯化,在植物分类、植物资源学的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 <p>为了寻找南药血竭资源植物,为了抗癌植物美登木的发掘利用,处处充满险恶的深山密林也未能使他这位年过六旬的老人却步,他以丰富的植物学知识在绿色的大地上写下了一篇充满恢宏气势的"大地论文"……。</p> <p>为了完成这篇"大地论文",文革期间飞来的横祸,"海瑞罢官"事件的株连,牛棚、批斗,劳动改造没有使他折腰;疾病的缠身,爱人的病逝,也没有使他倒下。</p> <p>1981年3月9日这一天,蔡希陶却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他五十年充满传奇色彩的绿海生涯结束了。</p> <p>精神永存</p><p>青山在呼唤,在葫芦岛,他的大部分骨灰掩埋在他亲手栽下的龙血树下,他离不开这片绿色的土地,他对这片土地有着深深的挚爱和眷恋之情。</p> <p>岁月流逝,沧桑巨变,昔日荒凉的葫芦岛已是繁花似锦、硕果累累,900公顷的园地上,20多个独具科学内涵的植物专类园区,近5000种来自世界热带地区的植物,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犹如一颗镶嵌在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绿得闪闪发光、熠熠生辉。</p> <p>蔡希陶的<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主要著作有《四十头牛的悲剧》、《系统植物分类》、《中国植物志》、《植物资源学》、《油瓜落果原因的研究》、《十年来的中国科学-生物学Ⅱ》等。译作有《系统植物分类》。</span></p> <p>曼陀罗(学名:Datura stramonium Linn.)又叫曼荼罗、满达、曼扎、曼达、醉心花、狗核桃、洋金花、枫茄花、万桃花、闹羊花、大喇叭花、山茄子。草本或半灌木状,高0.5~1.5米,全体近于平滑或在幼嫩部分被短柔毛。茎粗壮,圆柱状,淡绿色或带紫色,下部木质化。叶广卵形。花单生于枝叉间或叶腋,直立,有短梗;花萼筒状。蒴果直立生,卵状表面生有坚硬针刺或有时无刺而近平滑,成熟后淡黄色,规则4瓣裂。种子卵圆形,稍扁黑色。花期6~10月,果期7~11月。</p> <p>曼陀罗<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常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喜温暖、向阳及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具有药用或观赏而栽培。</span></p> <p>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应该对室内空气是有好的影响的,但是,曼陀罗却是个意外。</p> <p>曼陀罗的观赏性很强,也可以净化空气,但在家中种植曼陀罗还是比较少的,因为曼陀罗不但是剧毒植物,而且花香有致幻的效果,我国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华佗发明的麻沸散的主要有效成分就是曼陀罗。所以种植在室内不合适。即使是种植在室外也要注意。</p> <p>曼陀罗花中毒为误食曼陀罗种子、果实、叶、花所致,其主要成分为山莨菪碱、阿托品及东莨菪碱等。上述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阻断M-胆碱反应系统,对抗和麻痹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其实就是神经性中毒。</p> <p>一般食后0.5-2小时出现症状,先为口、咽发干、吞咽困难、声嘶、脉快、瞳孔散大,皮肤乾燥潮红、发烧等。</p><p>2.食后2-6小时可出现谵忘、幻觉、躁动、抽搐、意识障碍等精神症状。</p><p>3.严重者常于12—24小时出现昏睡,呼吸浅慢、血压下降以至发生休克、昏迷和呼吸麻痹等危重征象。</p><p>4.严重可至死亡</p> <p>有毒部位</p><p>全株有毒,曼陀罗一向是观赏性与毒性成正比,可谓是致命的诱惑。家庭种植需谨慎啊!</p> <p>曼陀罗中毒的解救方法多重,《动物毒物学》记载曼陀罗中毒后,应立刻用0.1%的高锰酸钾溶液或1%~6%的鞣酸洗胃,然后内服氧化镁、木炭末或通用解毒剂(活性炭2份、氧化镁1份、鞣酸1份),也可用盐类泻剂灌服,同时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呼吸抑制者应及时给予兴奋剂(如尼可刹米、洛贝林等);《中药大辞典》记载:中药解毒可用甘草30克、绿豆60克煎汤频服或用绿豆120克、金银花60克、连翘30克、甘草15克煎水服;亦可用防风、桂枝煎汤服。</p> <p>药用价值</p><p>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p><p><br></p> <p>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p> <p>观赏价值</p><p>如果不考虑曼陀罗的毒性的话,其实曼陀罗也是家居风格搭配的好选择,因为曼陀罗一来有香味,二来曼陀罗艳丽妖娆,给人就是高贵华丽、品味特殊、有特质的装饰。而且还带着神秘、圣洁、浪漫的气质。</p> <p>所以,曼陀罗适合英式或是法式的家居风格;此外也适合中国古典式的装修,尤其是适合具有田园风味的家居风格。</p> <p>但是,种植花卉除了为了体现主人的品味外,更重要的是对家居环境以及家人健康的影响,曼陀罗毕竟是剧毒之物,可致癌致幻。</p> <p>所以,曼陀罗并不适合用于家居装饰中,不过可以种植在庭院中,只是要提防小孩路人勿要误食或近闻其香,以免中毒。</p> <p>经济价值</p><p>某些品种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从而带来市场。另外种子油可制肥皂和掺合油漆。</p> <p>曼陀罗花语</p><p>无间的爱和复仇! 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p> <p>曼陀罗花色花语</p><p>紫色曼陀罗——恐怖。   </p> <p>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p> <p>红色曼陀罗——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生前的记忆。   </p> <p>粉色曼陀罗——适意。   </p> <p>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p> <p>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的不归之路。   </p> <p>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p> <p>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p> <p>白色曼陀罗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