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0年11月8日18:00,庐山的夜晚已很冷,带夹层的风衣挡不住秋夜的寒风,小风“呼呼”的穿进体内,寒气逼人。庐山该看的又看了一遍,没啥事干,附近找个地方吃晚饭吧,明天下山。出宾馆不到100米,迎面有三家小饭馆,门窗缝里比较了一下就这家“847别墅餐厅”人最多,就是它了。</p> <p class="ql-block"> 推门进餐厅,怎么感觉有点熟悉?幻觉还是缘分?冥冥中有种说不清楚的异动。迎客的是老板姓胡,60岁不到,人特别热情,是个“老庐山”,不断向客人介绍着家乡和这家餐厅的故事。听他说着,我就问他这个餐厅以前是干啥的?他说是庐山唯一对外经营的旅社,蒋经国常来。我问七十年代初是干啥用的?他想了想,说是宾馆。我随即问是不是叫“第一招待所”?他说是的。听老板这么一说,记忆一下子把我拉到了48年前。</p> <p>第一次上庐山</p><p> 1973年7月,江西省外事办公室统一组织了几个地区的200~300名小学生集中在庐山进行为期20余天的歌舞文艺培训,据说是为了迎接“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西哈努克亲王的访问。很荣幸我成为这批孩子中的一员。初上庐山的第一周就住在牯岭街的“第一招待所”。</p> <p>图:现在“847别墅餐厅”的结账台就是过去“第一招待所”的服务前台,餐厅大堂是我们当年每天早晨集合的地点,带队的刘伯森老师的集合口哨声仿佛还在大厅回荡。也是在这个大厅我第一次见到新从师范学校毕业的正在帮女生扎辫子的邹莉群老师。</p> <p>图:旁边的那个转角楼梯我一下就认出来了,听胡老板说这楼梯的木头没有换过,原配,上面是否还有皇太子蒋经国的脚印👣我不知道,但起码有过我的鞋印。</p> <p>图:用铁架子做的拱形梁大门(在照片中上方,现在嵌着“美食城”广告牌,原先挂着“第一招待所”五个方块字),入门后是一直下坡的几十阶麻石台阶,我又见到你了——庐山第一招待所。</p> <p> 七十年代初的庐山,绿树成荫,游人稀少,路上也没有几辆汽车,更见不到骑自行车的人流;多彩的树下忽隐忽现的各国风情的别墅红、绿色洋房屋顶(庐山解放前曾有2000多栋老别墅,现在幸存的只剩300多栋),在阳光的映衬和湖水的倒影下美轮美奂,真可谓世外仙境。要说我们的运气也真好,第一次上庐山,就遇到并不是人人都能见到的“瀑布云”:现在加拿大的周捷同学还记得“当时天空有点下毛毛雨,白云顺着山顶向前移动,到了断崖处,浓密的白云像是突然失去了山体的支撑,顺着万丈断崖翻滚而下,那个磅礴气势比尼亚加拉瀑布壮观多了”。</p><p> 九十年代以后,庐山已被糟蹋的不行了,我有一次在新疆的计算机房里给同事讲庐山的昔日景色,那山那雾那水,大家听的入神,想象不出到底有多美,就像内地人来新疆前想象不出新疆有多美一样。😜</p> <p>故事一:</p><p> “堂堂第一招待所,臭虫成群蛆成窝,出门东西不保险,要住三天没法活”。我们住的那间客房有10张单人床,二个学生一张床,一人一头(对闻脚丫),墙上不知哪位住户用钢笔写的这首打油诗,由高年级的同学集体猜字辨认后,成为我诗歌的启蒙。从墙上发现这首诗的黄穗有个独特的爱好,他没事就爱把同学们的牙膏皮挤碾过的部分用石头敲的平平展展的,这个敲的过程有时就可能用力过猛挤废掉一点牙膏😭。学小提琴的宋涛,本来用牙膏就多,他小时间夏天头上常生“疖子”,每天要在上面抹牙膏,再加上黄穗的敲打,一管牙膏没多久就用完了,气愤的他和黄穗没少吵架😊。</p> <p>图:这是一栋六十年代建的“新建筑”,离我们住的房屋沿着台阶下坡200多米远,一楼是个小礼堂,二楼是我们吃饭的餐厅。</p> <p>故事二:</p><p> 兰兵同学被老师批评了想不通,一直哭不吃饭。刚毕业的邹莉群老师特意把他拉到餐桌身边的位置坐下。才二年级的兰兵是个小镢头,流着鼻涕😪,不管老师怎么哄他给他夹菜,他都嘴里不停的嘟囔着“不吃,就是不吃”。坐同一个餐桌演“老鸠山”的周忆刚(他当时五年级,算是大孩子了)自己夹起一块红烧排骨,把肉吃掉后高举骨头往桌子上一扔,大呼一声“不恰(南昌话:吃),不恰,就是不恰”。全桌哄笑,接着就是兰兵的号啕大哭😭。</p> <p>图:第一招待所旁边的这个“清真寺”还在,小时候很好奇“清真寺”是干啥的?所以特别有印象。寺内一楼的小面馆现在扩建成清真快餐厅,价格还算公道,吃饭的人不少。</p> <p>图:我专门去“清真寺”餐厅吃的早餐:牛肉面18元/碗、茶叶蛋2元/个、油条2元/根、牛肉煎包4元/个,葱油饼3元/个。一个人怎么吃这么多?鸡蛋和葱油饼是带在路上吃的,不要乱雀(南昌话:乱说话)🤪。</p> <p>故事三:</p><p> 73年我们在庐山期间,江西省歌舞团也在庐山扎营,他们的驻地在我们的后面几百米处。学校给大部分的乐队成员每人指定了一位歌舞团的老师,舞队选派杨琪、夏丹、张漪铱、易智民和我去她们驻地学习“大头舞”《庆丰收》。每天下午由老师带着我们五个人走路去学舞二个小时左右,路上都是上下坡的台阶,很辛苦。这个舞蹈可能由于布景太大(是一个几米宽二米多高的稻谷堆),学成后一直没演出过。不过这次学舞让我认识了省歌的两大美女台柱:隋玉敏、王志红,她们教我们时又耐心又专业,更重要的是她俩让我对什么是好的舞者有了一点点认识😊。那时的她们也就20岁左右,青春靓丽,在她们脸上和身上体现出女人所该有的味道!不知道她们现在何方?是否安好!</p> <p class="ql-block">图:省外办当年的钱没有白花:70年代中期接待外宾的少儿演出基本都是我们这批孩子承担的。这可是彩色照片,是外宾回国后冲洗寄过来的,那时我国还不能生产彩色胶卷,国内玩彩照的人堪比现在拥有私人飞机的,极少。第一排右三是我。</p> <p class="ql-block"> 1985年暑假,我们“大头舞”的几个伙伴(唯独少了易智民)合计着大学生活快结束了,结伙去庐山玩一趟吧。“吉人自有天相”—我无意中在南昌的马路上遇到了同学雷建玉,她三天前才从庐山回来,得知我们的需求后便自告奋勇可以带我们上山(她叔叔是庐山的公安局长,能帮我们安排吃住)。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雷建玉要上班呀,谁给假?好在她爸爸是她单位的党委书记,“活缠硬磨”就差“苦肉计”整了一通,还好,给了一周假😊。</p> <p>故事四:85年庐山的套票是20元/人,雷建玉为了给大家节省钱,在上山检票口声称我们是庐山的家属—免票。那个年代没有身份证也没有手机,门卫不让进。雷建玉真厉害,跑到警卫值班室抢过电话☎️就给他叔叔的孩子(也是当地警察)乱拨一通(没敢直接给叔叔电话,搞不好要被剋),可怜的一大巴的其他人就这么陪着我们等待了2小时。叔叔的孩子到后把那几个门卫一顿训斥,放行!这一把我们九个人总共节约了180元。</p><p> 顺便说一下,这次庐山之行我们每人预交款40元(夏丹统一管账)。火车票、大巴票、住宿吃饭五天一起,每人退款8元😜。</p> <p>图:一提到庐山,我脑海里最先出现的肯定是“仙人洞”。毛大人为夫人提的那首诗让仙人洞更增添了几分神秘和灵气。这张彩照是我们花钱请景点门口“照相…照相”师傅照的,回南昌拿到照片时才发现焦距都没对好,但事实上我特别喜欢这张照片。看看照片上每个人的表情、衣着、姿态,各领风骚各不相同,要说到底有什么不同?每个人给出的答案恐怕都不一样,但能从照片中看出八十年代大学生群体才有的那种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朝气”。</p> <p>图:庐山最鬼秘的地方是仙人洞,最凶险的地方是会址,最气魄的位置是含鄱口。小时候记得去含鄱口真累,因为不能坐车,要走好远的路。那时候还不时兴看日出日落,就随便一个时辰站在含鄱口上看着远处虚无缥缈的鄱阳湖,都能产生一种伟人“高瞻远瞩、洞察风雷”的激动。</p> <p>图:背后是“如琴湖”,庐山为什么美?因为她到处有水,有了水才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处高低各不同”的韵味和羞涩……。看看最左边的杨斌,照相不站到队伍里面,也从来不好好看镜头,东张西望😄。左二的雷建玉,小时候没觉出来她的“大小姐脾气”,85年庐山后再没见过她,期待着当面对她说一声谢谢的时刻😜!</p> <p>故事五:看到张漪铱(右四)身上的带肩章的外衣吗?那是我从上海新买的。前面我穿,照彩照时杨斌只穿着件二道背心,为保持严肃性,就让杨斌穿,这里漪铱再穿,还有我头顶上戴的帽子不知道是哪位女生的😀,真的是“同甘共苦,患难与共”。</p> <p>故事六:左三的王岚,我在湖北读大学时,常让已在武汉工作的她帮买回家(武汉—九江)的船票,她排队抢购从没说过“不”字,我也很“廉洁”没买过一点东西谢谢她🤭,毕业后三十多年时常会想起她“是谁把你的长发盘起,是谁会跑到'红钢城'给你做嫁衣”。</p> <p>图:这是庐山植物园,也学着别人在地上铺几张报纸,围在一起“过家家”。别看她们喂的香,其实就是一粒爆米花。穷学生,瞎起哄,甜中作乐,吃一粒玉米花也不忘摆个PS。多少年后我在深圳最繁华的“东门街”见到几个十几岁的打工妹,坐在路边休闲,每人拿着一根最便宜的冰棍,你嗦一口我吸一口,那个惬意——这就是青春。</p> <p>图:庐山无名峰上从右至左杨琪、张漪铱、喻晓明,对比一下她们叁每张照片的表情分别是开心、嬉闹、严谨。三个女人三台戏,我给她们三台戏分别取名“中方”“西方”“买办”。中方始终在政府部门任职;西方一直在外企服务后移居了海外;买办开着律师事务所,律师本来就是个舶来品,游离于原告和被告之间😀。难道真的是人的命天注定?</p> <p class="ql-block">图:2020年11月7日,时隔35年后再一次踏上了庐山。这是在牯岭街街心公园照的。看看我背后的房子,密密麻麻满山遍野,都是些不中不洋,不伦不类,仿旧的新建筑:旧的真货在不停的坍塌、拆除;新的假货在不断的涌现、扩展。—无语!😔短短五十年不到,我从一名小学生成了一位小老头也就算了,却没想庐山从一位优容华贵的公主摧残成了风烛残年的老妇。逝者如斯夫!都说岁月是把杀猪刀,不但杀人,而且宰物😰。</p> <p> 曾想过再也不写过去了,陈年往事,不说也罢。但一旦搭上了记忆的神经,欲罢不能。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庐山就是我在最不经意时常出现的幸运转折点,也从小开拓了我的眼界:</p><p>一、从这里我知道了“天外有天”。这个世界最有钱有势的人不是只住在上海滩那样的高楼大厦里,还生活在不为人知的大山里,有喧闹更要安逸。</p><p>二、在这里我看到了“人外有人”。“要想人前显贵,必得人后受罪”,哪怕是跳个舞,拉个琴不经过长年的苦练是做不好的。</p><p> 人要往前看,希望每一次的庐山好运继续:人生在世,愿我们一步步前行,一步步优于过去的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