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锦艺术

夏雪

<p>在2006年5月20日,壮族织锦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锦在壮语中被称为“kjavb(盖住)faz(天)”,意译为“天被”,可见壮族人民对壮锦的尊崇程度之高。</p> <p>壮锦在壮族人民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产生丰富而精彩的纹样,强烈地反映了他们对生活、大自然和民族文化的热爱和崇敬,渗透着民族文化的乐观精神,凝聚着人们的美好向往,表达出真诚的情感,在满足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把物质的实用功能与精神需求紧密结合,成为承载民族文化记忆的"活化石"。</p> <p>数以万次的机械动作,编织的不仅仅是美丽的图案花饰,更是编织着“人”对生活的热爱与美好期盼。这份爱与美好,才是技艺文化得以“活”态传承与发展的种子。</p> <p>各色棉线在一双双巧手织就下,变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寓意独特的壮锦。</p> <p>那么,在孩子的画笔下,会有哪些美丽的“壮锦”呢?</p> <p>一笔一画一壮锦</p><p>一色一格一生活</p><p>画笔下的“织锦”是孩子们对壮族人民身体健康、生活幸福的美好祝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