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七)攒拳怒目增气力

美友313387681

攒拳怒目增气力,是八段锦中的第七式,通过攒拳来达到增加力气的作用,以及具有马步锻炼站桩,可以说这一式和武术中的马步冲拳一样,但是这一式更能养生。 接上式。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两腿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两掌握固,抱于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51)。<br> 动作一:左拳缓慢用力向前冲出,与肩同高,拳眼朝上;瞪目,视左拳冲出方向(图52)。 动作二:左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朝下;目视左掌(图53)。左臂外旋,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固;目视左拳(图54)。 动作三:屈肘,回收左拳之腰侧,拳眼朝上;目视前方(图55)。 动作四~动作六:同动作一至动作三,惟左右相反(图56图57图58图59)。 做完三遍后,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回收成并步站立;同时,两掌变拳,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图60)。  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要领<br><br> 1、马步下蹲时要立身中正,马步的高低可根据自己腿部的力量灵活掌握。<br> 2、左右冲拳时怒目瞪眼,同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力达拳面,旋腕要充分,五指用力抓握。<br> 易犯错误<br> 1、冲拳时上体前俯,塌腰、耸肩、掀肘。<br> 2、旋腕幅度不够。<br> 3、拳回收时抓握无力。<br> 纠正方法<br> 1、冲拳时上体正直,百会上领,下颏微收,肩部松沉,前臂贴肋前送,力达拳面。<br> 2、拳回收时,先五指伸直充分旋腕,再屈指用力抓握。<br>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动作要领和体悟方法<br> 1、身正步稳,头顶肩沉<br> 本式动作不管是握拳腰间,还是冲拳、旋腕,皆要求做到身正步稳,头向上顶起,肩部松沉。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松静自然,准确灵活的功法要领,进而达到高质量的健身效果。<br> 2、拧腰顺肩,力达拳面<br> 本式动作目的是调节肝的阳刚之气,使肝之气血充盈,濡养诸筋,起到强筋健骨,增强气力的作用。因此,冲拳时,前臂要贴肋前送,并当前臂离开肋部时,脚趾抓地,拧腰顺肩,肘关节微屈,使力达拳面;同时注视冲出之拳,并逐渐怒目圆睁瞪眼。<br> 3、按掌旋腕,屈指用力<br> 本式动作在单拳冲出后须变掌内旋,翻腕使掌心向前,指尖由内向外环绕,再成“握固”手型收于腰间。根据动作要领,冲拳到位时,肘关节应微屈,并当伸臂变掌,旋臂转掌心向外后,应先松腕向前按掌(此时肘微屈)使掌心向前,然后再旋腕使指尖由内向外环绕,才能使丹田力贯穿至肩,由肩直接通达于掌根,做到旋腕充分,屈指用力握固,从而确保功法导引的实际健身效果。<br> 4、自然舒适,循序渐进<br> 本式动作的马步高低要根据自己的腿部力量灵活掌握,遵照自然舒适(膝盖垂直方向不要超过脚尖),循序渐进的练功原则,由高到低逐步提高。<br> 5、意动形随,形神合一<br> 本式动作要运用意识引动形体,使劲力起于脚,及腿,及腰,及肩,及肘,达拳,节节贯穿,同时配合眼神逐渐圆睁瞪眼,怒目虎视,并保持怒目圆睁的形意至按掌旋腕用力握固完成,之后再逐渐缓慢将拳收回腰间。这样才能做到神与形合,气寓其中,才能更好地导引肝主升主动的阳刚之气,增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能力。<br> 综上所述,可知人体生命整体观是对人体生命现象以及相关事物的全面认知,是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因此,认识和掌握人体生命整体观,对学好和练好健身气功具有重要意义。<br><br> 攒拳怒目增气力动作口诀<br><br> 马步下蹲眼睁圆,双拳束抱在胸前。<br> 拳引内气随腰转,前打后拉两臂旋。<br> 吸气收回呼气放,左右轮换眼看拳。<br> 两拳收回胸前抱,收脚按掌式还原。<br><br> 攒拳怒目增气力的作用<br><br> 健身气功功法动作,是从人体生命整体观出发,以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等理论为基础,以养精、练气、调神为运动的基本要点,以形体动作为基本锻炼形式,用阴阳理论指导动作的虚、实、动、静;用气机的升降出入指导动作的升降开合、屈伸、俯仰;用独特的脏腑经络理论说明动作的形、神、气、血、表、里的相互关系。<br> 现在我们一起来分析攒拳怒目增气力的动作,在以五脏为中心人体生命整体观方面,可发现,攒拳和怒目皆与五脏的肝相关。<br> 中医认为,肝与胆、目、筋、爪等构成肝系统。肝为刚脏,具有刚强之性,其气主升主动,易亢易逆,故被称为“将军之官”。肝有喜条达而恶抑郁的生理特性,故肝气宜保持柔和舒畅,升发条达的特性(宛如春天的树木生长那样条达舒畅,充满生机),才能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在肝系统中,目与五脏六腑均有关系,尤其与肝的关系最密切(有目为肝之外窍之称)。<br> 中医又有“怒则气上”的情志意气关系理论,功法中“怒目”的动作正是采取“怒”的神意,来提高肝气主升主动的阳刚之性,增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的能力。由此可见,“怒目瞪眼”动作既具可提升肝的阳刚之气(通过神的锻炼),又可有效刺激肝经(通过形的锻炼),使肝气充盈,泻出肝之浊气,从而提高肝的疏泻和藏血功能。<br> 另一方面,本式功法要求两腿下蹲十趾抓地、手指逐节强力抓握攒拳的动作,也主要是抓住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的整体关系作用来编排的。因为中医认为人手的握力与肝经有重要关系,而通过手指抓握的握固活动,正是增强肝功能的筋爪活动方法。再有,两腿下端成马步的姿势,也是中国传统武术练筋和气力的主要方法,这从中国传统武术众多拳法皆以马步站桩作为基本功进行锻炼中,就可以看出其对练筋、骨、气、力的重要性。此外,通过马步的脚趾抓地,旋腰转脊,双手旋腕,以及手指逐节强力抓握等动作,可有效刺手、足三阴三阳经的俞穴,以及带脉和督脉,具有疏经活络、强筋健骨的作用。长期坚持锻炼,可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br> 作用<br> 1、怒目瞪眼,可刺激肝经,使肝血充盈,肝气疏泻,有强健筋骨的作用。<br> 2、十趾抓地、攒拳、旋腕、手指抓握动作,刺激足三阴三阳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使全身筋肉结实,气力增加。<br> 此式动作要求两拳握紧,两脚拇趾用力抓地,舒胸直颈,聚精会神,瞪眼怒目。此式主要运动四肢、腰和眼肌。根据个人体质,爱好、年龄与目的不同,决定练习时用力的大小。其作用是舒畅全身气机,增强肺气。同时使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兴奋,有利于气血运行。并有增强全身筋骨和肌肉的作用。<br> 左拳向前缓缓冲出,同时百会虚领,脚趾抓地,气力发于丹田,沉肩坠肘,力达拳面,怒目圆睁,目视左拳。随后臂内旋,左拳变掌虎口向下,展肩,目视前方。随后左臂外旋不停顿,肘关节微屈,同时左掌旋腕,向左缠绕,变掌心向上后握拳,同时大拇指压在无名指指根,五指逐节用力抓握,以刺激十二经脉的俞穴和督脉等,目视前方。<br><br>攒拳怒目增气力讲解<br><br> 攒拳怒目增气力每天做几次<br><br> 本式一左一右为一遍,共做三遍。<br><br> 攒拳怒目增气力呼吸方法<br><br> (1)呼吸方法(左攒拳):接上动,身体重心右移,左脚向左开步(吸);两脚徐缓屈膝半蹲成马步,两手抱拳于腰间(呼);身体重心微微提起(吸);屈膝成马步的同时,左拳徐缓用力向前冲出(呼);左拳变掌外缠绕(吸);左掌变拳屈肘回收至腰间(呼)。<br> (2)说明:右攒拳的呼吸方法同左攒拳,每一次攒拳旋腕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br> 第二种呼吸方法<br> 动作一:两脚开立,成马步桩,吸气,两手握拳分置腰间,拳心朝上,两眼睁大。<br> 动作二:呼气左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右。<br> 动作三:吸气,左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br> 动作四:呼气右拳向前方缓缓击出,成立拳或俯拳皆可。击拳时宜微微拧腰向左。<br> 动作五:吸气,右肩随之前顺展拳变掌臂外旋握拳抓回,呈仰拳置于腰间。<br> 动作六:上述动作,左右手各九次。<br> 动作七:呼气,落掌,起身,收脚。<br> 第三种呼吸方法<br> 1、初级练习水平,掌握动作即可。<br> 2、为增强健身效果,掌握动作以后,应配合呼吸进行练习。配合呼吸的方法是:<br> “动作一”配合缓缓吸气;<br> “动作二”配合缓缓呼气;<br> “动作三”左臂内旋变掌时,配合缓缓吸气;左臂外旋握固时,配合缓缓呼气;<br> “动作四”配合缓缓吸气;<br> 做完三遍后,并步站立时,配合缓缓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