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这些建筑照片,是自己近距离目睹观看手机随拍,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美的留意与记录。建筑之美,令人赏心悦目,为之动容感慨!</h3> <h3>现代浦东建筑群远景造型<br> 浦东陆家嘴——中国长江经济带国家级金融中心,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黄浦江畔,隔江面对浦西外滩。是众多跨国银行的中国及东亚总部所在地,也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金融中心之一。<br> 上海浦东,现代国际化大都市,高楼林立,鳞次栉比,极目远望,造型唯美。</h3> <h3>上海长江大桥<br> 从“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桥梁诗话开始,万里长江上建起各类桥梁百余坐。人们熟知著名的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九江长江大桥等,但是否知道上海长江大桥?上海长江大桥,是中国上海市崇明区境内的跨海大桥,位于长江入海口之上,堪称长江门户第一桥,是上海到崇明越江通道南隧北桥工程的重大桥梁,2009年10月建成投用,类型为公路特大钢索斜拉桥。大桥起于长江隧道长兴岛登陆点,到长兴岛东北部跨越长江口北港水域至崇明岛陈家镇,线路全长16.63公里,跨江部分正桥9.97公里。简单说南隧北桥的越江流程为:上海市区 —>长江隧道—>长兴岛—>上海长江大桥—>崇明岛。大桥接连隧道,一气贯通,出隧道上大桥,畅通无阻,置身其中的感觉是,上海的交通建设之发达,令人惊喜不已,叹为观止!<br> <br></h3> <h3> 因车速太快,在车里只能拍到这张照片。无独有偶,后来在上海博物馆里发现了一张上海长江大桥及隧道的组合图片(上图),心生暗喜,随即拍下。<br> <br><br><br></h3> <h3> 上海长江大桥位于万里长江入海口之上,成为上海地区的又一标志性建筑。车行大桥,江海一色,放眼望去,苍茫无际,白色桥体如一条银链腾起江面,绵延伸向远方。长桥卧波,如龙出海,气势恢宏,壮哉美哉!<br> 长江门户第一桥,从雪域高原蜿蜒走来的万里长江在此涌入浩瀚东海……<br><br><br></h3> <h3>上海东方艺术中心<br> 坐落于上海浦东丁香路世纪广场对面的东方艺术中心,地处浦东行政文化中心,周围与陆家嘴,上海科技馆,源深体育馆为邻,是上海大型音乐会、歌、舞、剧等文艺演出及公益演出活动的举行地。2006年1月,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入选“上海十大时尚地标”,被誉为“上海最新的高雅艺术发布地”。<br> </h3> <h3> 东方艺术中心由法国设计师与华东设计研究院联合设计,2005年7月建成投用,建筑形状为五个大小不一的“花瓣”半球体,总体形成墨绿色碗状造型,宛若一朵“蝴蝶兰”。<br> 中间一张全景专业图,更完整的呈现出来。</h3> <h3> 艺术中心内有演奏厅,音乐厅,展厅,歌剧厅等设施。每个厅的外墙面均采用红,黄,赭褐三种不同颜色的陶瓷,体现了中国传统色彩。</h3> <h3>艺享空间,欣赏高雅音乐</h3> <h3>鄂尔多斯博物馆<br>湛蓝的灯光建筑形体,是否像巨型蓝宝石?</h3> <h3>鄂尔多斯大剧院<br>镂空式建筑外形别具一格</h3> <h3>鄂尔多斯达拉特白塔公园<br>白塔,行人,夕阳,斜影,一副和谐美景。</h3> <h3>包头维多利商厦<br> 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巨幅塑像巍然屹立在门前广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主席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让人们驻足诵读,体会一代伟人的雄才大略与非凡气度!</h3> <h3> 一组翻拍的老照片,那些年老式相机存留下的纪念<br><br>南京秦淮人家<br> 十里秦淮,钟灵毓秀,两岸建筑,古朴典雅,正是:“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桂落花格窗”。<br> 古老文明的秦淮河孕育了金陵古都的灿烂历史文化。走过朱雀桥,乌衣巷,来燕路,仔细品味秦淮人家的古风雅韵与现代繁华。</h3> <h3>厦门同安影视城里的天安门</h3> <h3>江西南昌滕王阁<br> 滕王阁东依南昌,西临赣江,始建于唐代初年,几经重修重建,终以仿宋式楼阁建成,于1988年10月19日竣工,滕王阁被称为江西第一楼,南昌市的地标性建筑,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合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滕王阁因初唐四杰才子王勃在此写下的千古名篇《腾王阁序》而闻名天下。<br></h3> <h3>上海古镇朱家角<br>青砖白墙黛瓦,小桥流水人家</h3> <h3>长城山海关<br>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区东部15公里处,建于明代洪武年间(1381),是万里长城的最东端,因其北倚燕山,南连渤海,故得名山海关。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于世,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四个城门,是一座防御体系完整的城关建筑,地势险要,历史上曾是重要的御敌军事要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颐和园十七孔桥,<br> 位于北京颐和园内的十七孔桥,东接昆明湖东堤,西联南湖岛,全长150米,宽8米,联拱石桥结构,建于清代乾隆年间(1750),因有十七个桥孔而得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r> 十七孔桥像一道彩虹飞跨于昆明湖碧波之上,桥下时有金光穿孔之奇观,桥上雕有精美石狮数百座,形成“孔桥石雕”的著名景观。<br> 照片中十七个桥孔和桥上的石狮子清晰可见</h3> <h3>包头早期的高层建筑金融大厦和邮电大厦远景</h3> <h3>包头一宫三鹿塔<br>鹿城的标志,腾飞的象征</h3> <h3>包头青山乡镇宾馆<br> 偶遇这一小建筑,屋檐翘角,转角外廊有点中国古风的味道,远视错落有致,入眼可观。<br><br><br></h3> <h3>上海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br> 始建于1846年,是中国第一家西商饭店。浦江饭店坐落于上海著名地标外白渡桥北端东侧,一座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后成为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诞生地。<br><br>(巴洛克式建筑风格:起源于18世纪初意大利罗马的建筑,他的特点是豪华富丽,外形自由,动感立体,打破了建筑与雕刻绘画的界限。)</h3> <h3>上海白玉兰大厦<br> 地处北外滩黄浦江沿岸区域的白玉兰大厦,2017年1月建成,高320米,66层,是浦西第一高楼。获得过上海市优质工程“白玉兰”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br> 白玉兰大厦设计灵感来源于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方形塔楼顶部,精心打造出形似七层花瓣够成的一朵白玉兰花。夜晚灯光七彩变换,绚丽多姿,又一北外滩的标志性建筑,与对岸陆家嘴摩天大厦隔江相望。<br><br><br><br></h3> <h3>上海邮政博物馆<br> 邮电大楼建成于1924年,总高51米,欧式建筑风格的代表作。经过了战火沧桑的百年老建筑挺立在苏州河畔已百年,荣获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12月2日大楼入选“第二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毛主席的题词“人民邮电”四个繁体大字高悬醒目。</h3> <h3>上海大厦<br> 原名“百老汇”大厦,1934年由英商所建。位于苏州河北岸,外白渡桥北端西侧。大厦高76.7米,22层,钢筋混凝土结构,早期现代派风格,八字式结构造型,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气势雄伟挺拔。</h3> <h3> 上海大厦,外白渡桥,陆家嘴建筑群,外滩源及苏州河外滩源码头,新老建筑荟萃,与蓝天、白云、苏州河、黄浦江交相辉映,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h3> <h3>上海外白渡桥<br> 外滩北部的外白渡桥坐落在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分界之上,1907年12月建成,1908年1月通车,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梁。距今116年的老桥,历史悠久,设计独特,成为上海的典型标志之一,是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h3> <h3>南北两跨桥外观造型如雄鹰展翅</h3> <h3>据资料提供,外白渡桥上的铆钉数量有16万之多</h3> <h3><br><br></h3> <h3> 桥中央车辆通行,两侧为人行道,共游人上桥观赏,东侧黄浦江东岸陆家嘴建筑群及人民英雄纪念塔一览无余,西侧苏州河两岸优秀历史建筑美景尽收眼底。<br><br></h3> <h3>紧邻桥旁的是苏州河汇入黄浦江处的泄水匝<br></h3> <h3>当苏州河涨潮水位上升越线或接近警戒线时,打开泄水匝门排入黄浦江</h3> <h3> 站在桥东侧眺望陆家嘴:一匝分隔苏与黄,大厦宛在水中央</h3> <h3>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br> 纪念塔建成于1993年,为缅怀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建成的纪念性建筑。位于外滩黄浦公园内黄浦江边,塔高60米,塔底圆岛直径56米,塔体由三块直上青天的枪状巨石组成。三根枪状擎天巨柱巍峨挺拔,寓意着鸦片战争,五四运动,解放战争以来光荣牺牲的人民英雄烈士们永垂不朽!</h3> <h3>雄伟的纪念塔,与浦东现代建筑群隔江呼应。</h3> <h3>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br> 黄浦江西岸,有一批租界时期的房子,汇集了不同年代,不同风格,不同国家的建筑,被称为万国建筑群。<br> 从延安东路到外白渡桥长达1.5公里的外滩西侧矗立着海关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北楼、原汇丰银行大楼等52幢欧洲古典式,哥特式,文艺复兴式,巴洛克式,中西合璧式等各种风格的建筑,外形风格各异,轮廓协调统一,在浦江西岸划出了一道优美的天际线,享有“万国建筑博览会”的盛名。<br> 外滩这一区域的老建筑多数已历经百余年,均被誉为优秀历史建筑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上海的标志建筑群。<br></h3> <h3>欧洲古典建筑简浅小结:<br>1,古典柱式建筑,公园前7世纪末起源于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以柱式、拱券结构为主,体现高贵完美的风格特点。<br>2,哥特式建筑,12世纪下半叶,源自法国,后发展到欧洲各国。外观空灵纤瘦,直立的尖塔,丰富的雕刻,绚丽的彩色玻璃窗,特点概括:高耸,尖锐。<br>3,文艺复兴式建筑 ,14至16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至欧洲各地。可以使用古典柱式和半圆,拱券,穹顶等古罗马元素,并创新融合地方风格。特点 :和谐,典雅。<br>4,古典主义建筑,17至18世纪时,运用纯正的古希腊,古罗马,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样式和古典柱式的建筑,主要是法国古典主义建筑。<br>5,巴洛克式建筑,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并在17世纪至18世纪广泛发展和演变,豪华富丽,自由多样,雕刻丰富,是欧洲历史上一种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风格 ,后期巴洛克逐步向新古典主义过渡。<br>6,新古典主义建筑,出现于18至19世纪的法国。发展形成两大类,一种是用简化或写意的方法把古典建筑元素或符号抽象出来,巧妙地融入建筑中,使古典的雅致和现代的简洁得到完美的体现。另一种是建筑师可以充分表现自己浓厚的古典文化情趣和深厚的古典建筑功力,比抽象更细致,更精美,更富丽,更庄严,更有使命感。<br>7,折衷主义建筑 ,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欧美兴起,盛行,不追求固定的表达形式, 可将任何物体自由排列组合在一起,是一种不受约束的多元化,不统一风格,通俗讲就是“混搭”。<br> <br> </h3> <h3> 照片中的建筑从右向左依次为: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麦加利银行大楼(春江大楼)—>字林大楼(友邦大厦)—>招商银行(原台湾银行大楼)—>上海外汇交易中(华俄道胜银行大楼)—>上海市总工会(交通银行大楼)—>海关大楼</h3> <h3>海关大楼<br> 海关大楼于1927年底重建落成,希腊式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与雍容典雅的汇丰银行大楼比肩并列,相得益彰,被称为汇丰银行的“姐妹楼”。 高耸的钟楼引人注目,著名的大钟被誉为亚洲第一大钟,每隔15分钟响起《东方红》乐曲,钟声乐曲声浑厚悠扬,阵阵回荡在浦江两岸。</h3> <h3>和平饭店(北楼)<br>建成于1929年,原名华懋饭店(沙逊大厦)。位于南京东路与外滩交叉口,外滩最高的建筑,有着远东第一楼的美誉。</h3> <h3>古典与现代建筑风格相融合</h3> <h3>中国银行大楼<br> 紧邻和平饭店北楼右侧的是中国银行大楼,建成于1944年,是一幢由中国人设计、建造的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高层建筑。与和平饭店比肩,自然协调,优美和谐。</h3> <h3> 和平饭店南楼,又名汇中饭店,建成于1908年,英国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欧洲情调浓厚。位于南京东路与北楼相对,距今115年的历史,处于外滩地标性建筑的黄金地段。<br> <br> (欧洲文艺复兴:14至16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扩大到西欧各国。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权威的人文主义核心思想,批判神权,肯定人的价值。文艺复兴运动期间,欧洲的文化艺术空前发展,音乐,戏剧,绘画,雕刻,建筑及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br> </h3> <h3>夕阳下的和平饭店南、北楼</h3> <h3>汇丰银行大楼<br>又名市府大楼,现在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的总部驻地。1921年开建,1923建成,被认为新古典主义建筑的最高杰作。</h3> <h3>汇丰银行大楼与海关大楼互为毗邻,“姐妹”相称</h3> <h3>亚细亚大楼<br> 建成于1916年,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兼有古典样式、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特点及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是外滩建筑群排序第一号,且当时最高的建筑,因此被称为外滩第一楼。</h3> <h3>上海总会大楼(华尔道夫酒店,原名东风饭店)<br> 始建于1909年,1910年启用,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历史悠久,是外滩建筑群中的著名建筑。</h3> <h3>怡和洋行(外贸大楼)<br> 建于1920年,典型的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装饰精致自然 ,线条优美大方,是上海市政府公布的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h3> <h3>中国光大银行<br> 又名东方大楼,建于1914年,法资建造,法国典型的古典建筑风格。</h3> <h3> 图片建筑从左到右依次为:招商银行大楼—>字林大楼—>麦加利银行大楼—>和平饭店南楼—>和平饭店(北楼)—>中国银行大楼</h3> <h3> 照片中建筑从左至右依次为:中国工商银行(原横滨正金银行大楼)—>中国农业银行(杨子大楼)—>怡和洋行(外贸大楼)—>格林邮船大楼(上海清算所)</h3> <h3>上海市总工会大楼<br> 又名交通银行大楼,初建于1886年。新楼建于1946年,1948年竣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外滩建筑群中最后建成的一幢大楼,近现代主义风格,故称为“最年轻”的老建筑。主体6层,中间8层,建筑外形呈山字形,造型独特,线条垂直,简洁明朗。<br><br></h3> <h3>有利大楼(原名联合大楼)<br> 建于1916年,是上海市第一幢钢结构建筑,古典风格,历史悠久,如今是汇聚美食、艺术、文化、音乐及时尚的上海地标性建筑之一,是外滩建筑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 <h3> 幕色降临,华灯初上,点亮魔都不夜城,漫步外滩,浦江两岸的建筑夜色景观美轮美奂,令人心驰神往。</h3> <h3>上海外滩源<br>外滩源,顾名思义外滩的源头。<br>这里拥有外滩地区最早建成的优秀历史建筑和一批建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各式近代西洋建筑,是外滩“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源头,也是上海现代城市发展的摇篮。我国近、现代的金融业和贸易业均从这里孕育发展并日益壮大繁荣。外滩源为外滩历史文化的核心区域,是外滩风景线形成的起点。<br></h3> <h3>外滩源1号,最早建于1849年,原英国驻沪总领事馆,文艺复兴式建筑风格</h3> <h3>外滩源2号,始建于1882年,二层砖木结构,总领事馆领事官邸。转角处是连接1号楼的通廊</h3> <h3>外滩源3号</h3> <h3>外滩源4号</h3> <h3> 浦西现代建筑拨地而起,高层花瓶式建筑设计造型独特,极具艺术风格。</h3> <h3>上海豫园城隍庙——江南古典园林建筑</h3> <h3> 南京东路、外滩,古老建筑与现代大厦融为一体,尽显国际大都市的繁华气息</h3> <h3>上海外滩信号台<br> 信号台位于外滩南端延安东路口 ,最早是1884年的桅杆式气象台,为当时海上商船航行提供气象信息。重建成于1907年9月,总高约50米。这座古老的气象信号台,是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是上海外滩的地标性建筑之一。</h3> <h3> 外滩信号台是中国第一个气象信号台,从桅杆竖立于黄浦江畔至今,几经沧桑已有139年的历史,随着现代气象信息的发展发达,也许高高的桅杆归于沉静,但它是一代海派人心中永久的风向标。</h3> <h3>上海国际饭店<br> 上海国际饭店,30年代的远东第一高楼,高度保持了半个多世纪。楼高83.8米,24层,1934年建造,是上海的城市坐标原点。位于南京西路繁华地段,人民广场对面。年少时听说上海国际饭店楼高24层,从此“听说”便成了想象中的神话。<br> 早年中学时期的贝聿铭经过这里被前所未见的高层建筑所震撼,不久远渡重洋,赴美留学,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弗大学建筑系,学习建筑学,后成为闻名世界的华裔建筑大师。一幢建筑,一段历史,一个佳话,故事古老而精彩,留给后人阅读欣赏感叹!</h3> <h3>上海体育大厦<br> 体育大厦紧邻国际饭店,建于1928年,美式建筑古典风格,马蹄形造型,装饰艺术派。原名“西侨青年会”,曾改为上海体育俱乐部,后命名为体育大厦。与体育结缘,为体育而名。当年毛主席曾两次来俱乐部游泳馆畅游,而陈毅、粟裕则经常光顾。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体育大厦成为冠军的摇篮。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凝聚的历史,名人轶事写在里面,故事很长,在此抛砖引玉,有兴趣的朋友可专门去了解。<br> 可以肯定,建筑不是钢筋混凝土的简单堆砌,建筑是艺术,是美学,是历史,是文化!<br></h3> <h3>上海金门大酒店<br> 金门大酒店,1926年建成,意大利建筑风格。位于南京西路商业街,毗邻上海体育大厦、国际饭店,地理位置优越。曾经改名为华侨饭店,后又恢复原名。</h3> <h3>上海南浦大桥<br> 南浦大桥是上海市境内连接黄浦区与浦东新区的过江通道,位于上海市南市区(已合并到黄浦区)南码头,与内环高架路相接,主桥纵跨黄浦江,距下游杨浦大桥11千米,距上游徐浦大桥10.2千米,距卢浦大桥3.5千米,是上海市区内黄浦江四大桥之一。桥梁类型为特大公路斜拉桥,1991年12月通车投运。</h3> <h3>耸入云霄的浦东现代摩天大厦三件套<br> 上海中心大厦:2016年4月27日建成投用,高632米,地上127层,地下5层。中国第一高楼,世界第三,建筑造型为旋转形体,盘旋上升,宛如一条腾飞的巨龙。<br> 金茂大厦:1999年8月28日使用,高 420.5米,共 91层,地上 88层,地下 3层,佛塔造型。<br> 环球金融中心:2008年8月30日建成使用,高492米, 地上101层,地下 3层。主体方形柱顶端合为倒梯形风洞,造型独特,以减轻风阻,也体现了天地融合的构想。</h3> <h3> 上海中心大厦,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大厦夜景,宏伟的建筑,加之霓虹灯光的渲染,五彩斑斓,美不胜收。<br> 国庆期间,632米高的中心大厦顶部,“国庆”字样熠熠生辉(时年2017,建国68周年)。</h3> <h3> 东方明珠:高468米,1994年10月建成。闲游浦东滨江大道,仰观明珠夜色,颗颗璀璨耀眼。<br> 旁边的是北外滩白玉兰大厦隔江入境,顶部白色造型更像白玉兰花。</h3> <h3> 环球金融大厦99层,隔窗而望夜幕中的金茂大厦与东方明珠,灯火绚烂,流光溢彩</h3> <h3>明珠塔在右边,这里是北外滩,夜色霓虹闪烁,迎国庆73周年<br><br><br><br><br><br><br></h3> <h3>复旦大学第四教学楼<br>前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h3> <h3>上海戏剧学院,通往艺术之门</h3> <h3> 一些优秀的历史及现代建筑不仅有着壮观典雅的外形,更标志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科技进步与都市生活变迁,也体现出现代城市的历史文化、人文风貌与繁华气息。<br> 世间好景无限,使人目不暇接,但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美景千万,珍惜我所见。看建筑其实是在读历史,长知识,听故事,赏艺术,阅科技,品美学,学无止境,老有所事, 夕阳未晚,美在余晖。</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