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恋庐山(一)原创

紫氣東来

<p> 前序 </p><p><br></p><p>我原本想随笔写庐山游记的,岂知踏上庐山后,这里的奇峰峻岭、万木峥嵘,这里的风云人物、历史典故,这里的豪情传奇、爱情佳话等等都让我感叹不已!这里万水千山都是情啊!</p><p>我不知从何说起,先从哪里下笔,搁置了许久。时不我待了,才鼓足勇气,将我看到的,听到的,学到的,逐字例文供大家赏阅品读,吾愿虚心聆听文友友们、文史学大咖们更正指教,互相交流,共同增长知识。</p> <p>1980年7月,中国上映了一部很潮的电影《庐山恋》。从此,一部电影,一座名山,一个潮流时代,一段爱情故事,便成为了那个时代人成长的美好向往,那个时代人追求纯真爱情的范本,也是那个时代人永不褪色的经典回忆。这部景美、人美、服装美、故事美,一切都美出天际的影片,也同样吸引着我。更有作为政治、文化、宗教名山、爱情名山集于一身的庐山。</p><p>当年我正值二九芳华,对于《庐山恋》男女主人公的扮演者張瑜、郭凯敏非常羡慕和崇拜,对于庐山更是痴迷向往,并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一定要去庐山。”如今,事隔整整4O年,这40年太久的热盼终于圆梦。</p><p>啊!传奇庐山,我要穿越时空来看你!</p><p><br></p> <p>走近庐山,心里的那种兴奋难以自抑,脑海里全是它的魅力所在;历史悠久、文脉悠长、山川悠远、生活悠美,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与鸡公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中国四大避暑胜地。”</p><p>坐在游览车上,眼前驶过的也是群山巍峨、万木吐翠、风光旖旎。庐山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波涛不绝美长江。一山飞峙,湖天一色。有着磅礴大气的优越地理特质,是中国最佳文化旅游名景,是中国天然大氧吧。</p> <p>说庐山是天然大氧吧,绝非虚构。庐山早有“神仙之庐”的传说,水气缭绕的万顷江湖,使庐山夏日清凉,雨水充沛,空气清新。庐山上二个最大人工淡水湖“如琴湖”和“芦林湖”便是这绿茵山莊清爽怡人的资源。</p><p> 如琴湖修建于1961年,面积约11万平方米,湖水清澈见底,游鱼清晰可见。因形如一把提琴,故得名如琴湖。它紧依奇山密傍花径,婉如一块无瑕碧玉,一颗璀璨珍珠,镶嵌在险峰峻岭、绿荫花海之中。它浮光跃金,环境幽雅,湖心设有孔雀岛,上缀水榭,配建九曲廊桥将亭榭与湖岸唯美相连。湖水因山壮阔,山因碧水灵秀。当山泉源源不断汇入湖中时,那涓涓流水声,就好似琴师在拨动《泉水叮咚响》的乐曲,余音袅袅,清爽怡然,曼妙悠长。</p><p> 游如琴湖一定不要错过观赏如琴湖的夜景,当傍晚临近,我们再次游走如琴湖时,只见湖的四周已经亮起了五彩缤纷的霓虹灯,碧绿蔚蓝的湖面明镜般地倒映着焰火的霓彩,皎洁的月光,雪白的云絮,萋萋的芳草,本色的木廊,玲珑的亭阁,还有我们欢快的身影和喜悦的笑脸。</p><p> 如琴湖我们真真的环游了一周,那是个意外的收获。我们没带导游,自主随性前行。人生地不熟,全凭勇者胜的精神,环游了如琴湖,误打误撞又将牯岭镇繁华街头逛个尽兴。我们本无心插花,却花簇锦绣。</p> <p>  芦林湖位于庐山区海拔1040米的东谷芦林盆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此地原是芦草丛生,野兽出没的芦林谷。1954年在玉屏和星洲两峰之间筑坝蓄水库,壮观的水坝下是小桥流水的山谷。次年,建高30米桥坝一体的芦林大桥,拦水建成芦林湖,芦林湖所蓄之水是庐山牯岭镇居民的主要水源。纵观芦林湖全景,峰峦叠障,苍松翠柏,波光粼粼,景致绚丽,好似一块斑斓润泽的翡翠含蓄在青山秀谷之中。站在湖边你能感受到它的空谷幽兰,天水一色的神奇,还有在缥缈的云烟衬托下,犹如天上神湖的仙气。</p><p> 这么仙灵的神湖,怎么可以缺席领军人物的身影。中国的领袖毛泽东就曾多次在芦林湖中击水畅游,并在桥坝旁留下了伟岸的身影。毛主席在芦林湖畅游的照片,我在芦林一号别墅里见过,也拍了照,只可惜时间紧迫,许多珍贵的抓拍照失误了,没有留存下来,至今遗憾。</p><p>这里还是电影《庐山恋》男女主人公耿桦和周筠最后相遇,跳水狂奔的取景地,这里成就了一段爱情保卫战。</p> <p>说到爱情,我要讲一段因《庐山恋》电影放咉,庐山上电影院的真实故事;</p><p>2020年9月,庐山国际爱情电影周盛大启动,庆祝电影《庐山恋》上咉40周年,全国娱乐圈里的明星们,还有男主演郭凯敏悉数到位,再次开启电影与庐山的不了情。其中有一对特别的人物也参加了盛会,这便是新《庐山恋》的男女主人公杨霖和吴惠。他俩是1981年陆续来到庐山东谷电影院做放映员的,两位年青人从早到晚认真负责地只放映《庐山恋》这一部电影。这个影院成了传播真善美的一个载体,成了启蒙年青人如何恋爱的夏令营。俩人原本就互有好感,再长时间地在一起放映庐山恋,片段中的真情美景,都推波助澜了他们的爱情火花,最终也随电影故事的结局,有情人终成眷属,传为佳话。</p><p>基于庐山东谷电影院的独特放映模式,</p><p>1985年将影院改名为《庐山恋电影院》,此影院放映的《庐山恋》,在2002年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还创造了多项有趣的世界纪录。</p><p>如今,《庐山恋》这部电影已经循环放映了2万多次了,近700万人次观看。杨霖夫妻在“庐山恋电影院”也携手走过了39年,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最感人故事”的节目。他们俩的共同心声就是“相伴一世,一辈子只作一件事,相守一生,一辈子只爱一个人。”这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郭凯敏和張瑜曾称赞他们夫妻说;“你们才是《庐山恋》的最佳男女主角。”</p> <p class="ql-block">庐山的情愫不止有现代版本的言情佳话,还有历代文人墨客、英雄豪杰的足迹传奇。</p><p class="ql-block">花径便是文人雅士们聚会舒情并挥豪泼墨之所,它厚实的石柱大门上方书刻着“花经”二字,两旁刻有“花卉山寺,咏留诗人”的对联。花径园中繁花似锦、亭院深深、曲径通幽,曾是庐山历史上的三大名寺(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之一的大林寺所在地。相传花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咏诗《大林寺桃花》的地方,这位情致高远的“诗魔”,是位现实主义诗人,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一生因耿直忠言,得罪权贵被贬任江洲(现江西九江)司马,时常多愁善感,郁郁不得志。逐于公元816年登庐山游览。时逢暮春,山下桃花已落,不想此处却桃花盛开,感慨吟咏,为后人留下传世佳作;“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挑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后人为了纪念他,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并书写了巨幅石刻“白司马花径”伫立在院前。园中草地上有座伞状红顶的圆亭,这就是花径亭。出任庐山董事会董事的学者李拙翁(李凤高),因沉浮宦海,深感仕途艰险,便辞官隐居在庐山中。一日漫游,发现了花径内有一块石头,上刻有“花径”二字,相传是白居易手书。为保护古迹,1931年李拙翁邀集了山上山下的社会贤达、名流志士集资捐款建造了景白亭,花径亭,并补种了五百多棵桃树,还原了昔日桃花遍野的胜景。1944年李拙翁无疾而终,后移葬在庐山东林庐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白居易曾在庐山北麗香炉峰下建草堂隐居,现在的白居易草堂陈列室,是根据白居易撰写的《庐山草堂记》一文中描写的那样,在1988年移迁拓建的。1996年著名雕塑家王克庆制作了2米多高的白居易石像立于湖畔与草堂之间,草堂室内陈设着许多白居易为庐山的山水园林写下的诗文;代表作有;《 香炉峰下新置草堂》;“何以洗我耳?屋头落飞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 </p><p class="ql-block">《别草堂三绝句》;“三间茅舍向山开,一带山泉绕舍回。山色泉声莫惆怅,三年官满却归来。”</p><p class="ql-block">《山中独吟》:“自为江上客,半载山中住。有时新诗成,独上东岩路。”等等。</p><p class="ql-block">他经常采用隐逸思想的写作手法针砭时弊,谏喻朝政。他在九江、庐山呆了3年,写下了60多首流芳百世的作品,借助庐山的神奇美景来赋诗咏词,足见白居易对此山此景的最爱和崇尚简朴的文人情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我面前肆意妄为的大口瀑布,就是唐代“诗仙”李白《望庐山瀑布》诗的写景地。李白一生酷爱庐山,在25岁至6O岁期间,五次登临庐山,遍览了庐山大大小小的瀑布,被凌空飞降的瀑布所震憾,留下了奇思纵横、气势恢宏的20余首与庐山有关的千古佳句。其中我们最熟知的有;《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p><p class="ql-block ql-block">《望庐山五老峰》;“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等等,他的诗文风格大气磅礴、字字珠玑。晚年的李白,选择在三叠泉与五老峰之间的青莲谷结庐而居,筑太白读书堂,至今仍有遗址。</p> <p class="ql-block">博学多才的诗神苏轼(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治水名人,担任过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朝廷要职,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苏轼对社会中的种种不合理现象,都抱着一肚皮不入时宜的态度。始终把批判现实作为诗歌的重要主题。他的一生跌宕起伏,既有殿堂之上的纵横捭阖,也有贬谪天涯的人生无常。因“乌台诗案”遭人诬陷下狱,后因弟弟苏撤以官位赎兄罪才保命,被贬入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p><p class="ql-block">1084年又贬迁至河南临汝。在赴临汝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同游庐山,他曾四次来庐山,望见山水的奇景伟观,触发逸兴壮思。写下了近5O首庐山游记诗,其中脍炙人口的就是;</p><p class="ql-block">《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p><p class="ql-block">《庐山烟雨》“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p><p class="ql-block">世人皆看不透苏轼,而他却看透一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这就是他的洒脱人生。</p> <p>诗圣杜甫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生长在“奉儒守官”的传统官僚世家,内心根植了儒家文化教养和大有作为的雄心。一生写诗无数,系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他的许多诗都抒发了对仕途抱负的壮志未酬和对民间疾苦的悲天悯人。亁元元年,因疏救房琯事件而受牵连,被贬为华洲司功参军。不久杜甫因对污浊的时政痛心疾首,放弃了司功参军的职务来到成都,在城区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世称“杜甫草堂”。杜甫对庐山也是推崇倍致,创作的诗句更是别具一格,例;《大觉高僧兰若(和尚去冬往湖南》“巫山不见庐山远,松林兰若秋风晚。一老犹鸣日暮钟,诸僧尚乞斋时饭。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飞锡去年啼邑子,献花何日许门徒。”</p><p>《留别公安太易沙门》“隐居欲就庐山远,丽藻初逢休上人。数问舟航留制作,长开箧笥拟心神。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先蹋炉峰置兰若,徐飞锡杖出风尘。”</p> <p>陆游是宋朝时期最著名的爱国诗人,也是一位悲情诗人,无论是他的爱情悲剧还是他的人生悲怆都充满了悲催和遗憾。他是一位诗作最多的诗霸,一生笔耕不辍,据传写了三万多首诗,载入《剑南诗稿》史册的有九千多首。一生宦海沉浮,官至吏部郎中,辗转历任多州官职,多次被奸人弹劾嫉恨,仕途动荡。1179年陆游任江西常平提举,主管粮仓、水利事宣。他亲自“榜舟发栗”,仍不得志,忿然辞官,归隐山阴。他对观赏庐山美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喜乘舟自长江逆水而进,漫游于鄱阳湖之上。庐山的远景和近影都令他无限惊异,神驰意畅,并将自己所见所闻以丰富的感受写入了《入蜀记》之中。陆游二次游览庐山,对名人曾经居住和到过的地方一番猎奇、双重情趣。留下了力作。《初见庐山》;“从军忆在梁州日,心拟西征草捷书。铁马但思经太华,布帆何意佛匡庐。计谋落落知谁许?功业悠悠定已疏。尚喜东林寻旧社,月明清露湿芙蕖。”</p><p>《宿东林寺》“看尽江湖千万峰,不嫌云梦芥吾胸。戏招西塞山前月,来听东林寺里钟。远客岂知今再到,老僧能记昔相逢。虚窗熟睡谁惊觉,野碓无人夜自春。”</p><p>陆游那种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还有对子孙后代的教导都直击人心。他对祖国的一片丹心,直到临终也是“但悲不见九州同”,他的“报国虽死无战场”的遗恨,永远留在祖国的江河大地上,也留在千古匡庐的灵山秀水中。</p> <p>岳飞是南宋杰出的横刀跃马的大英雄,是历史上著名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抗金名将,是一位令人敬仰的文武全才。他保家卫国的赤胆忠心,抗击金敌的英勇善战皆苍天可见。</p><p>1131年3月,岳飞率军第一次到江西九江,第二年正式戍守江西九江。岳飞及其家族生活在庐山西麓多年,九江为岳飞的第二故乡。岳母姚氏就葬在庐山岳母墓,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可惜英雄被奸臣所害,时年仅39岁。但他的力作却经久传颂。《寄东林慧海上人》;“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征灭土酋。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作赤松游。殷勤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力修。”</p><p>《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林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p><p>后人祭奠英雄并阙上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便是对岳飞最高的评价和追忆了。</p> <p>王安石江西省抚州市人,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改革家,他推行的“熙宁变法” 是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地,是激进的改革运动。他刚正不阿、记忆惊人、博古通今、才华出众,却也生性倔强,侍才傲物,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变法操之过急,不得其法,最后以失败告终。此后他辞官隐居,潜心学问。一生文学作品颇丰,流传到现在的诗共有1500多首。其中就有登庐山游览赋的诗:《日照绝句》“拔地万里青嶂立,悬空千丈素流分。共看玉女机丝挂,映日还成五色文。”</p><p>世人和历史学家对王安石的功过是非,褒贬不一。梁启超对他的评议最中肯;“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正所谓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便是王安石的写照。</p> <p>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约345一一347年,王羲之任江州(江西九江)刺史,在庐山山南建别墅,并在此养鹅、观鹅、从鹅的动态中获取书法结构的灵感,经过几十年来锲而不舍地刻苦努力,他的书法艺术已达到了超逸绝伦的境界。曹植曾在《洛神赋》中赞美王羲之的书法是遒媚劲建的美。现庐山博物馆还珍藏有他的“鹅”字墨宝。后来王羲之又将别墅赠予西域僧人耶舍为寺,称归宗寺,可惜归宗寺在战火中被毁,它旁边的一棵樟树却历经千年风雨,仍枝繁叶茂、古木参天地存活下来,这棵茂盛的樟树,树龄约1600余年,传为王羲之亲手种植。归宗寺遗址旁还有个“羲之洞”。现庐山归宗寺等地留存众多王羲之的遗迹。王羲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首选《兰亭序》,我从未见过《兰亭序》的墨迹和文言,如今机缘巧合见识了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墨文,自是全文阅读记载:“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p><p>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p><p>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p><p>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可借这部作品的真迹早已失传,只留下一些古人的临摹本。</p> <p>陶渊明江西九江人,东晋著名诗人,散文家,田园诗派之鼻祖。唐诗有个重要的流派叫山水田园诗派,他和谢灵运是开创者,对诗派的发展开拓,引领流传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1岁时不为五斗米折腰,辞官隐居庐山。他喜欢自然曾坦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他爱的那个山首先就是庐山,他的诗词中虽然没有出现庐山二字,但庐山的确嵌入了他的生命里,他生在庐山,长在庐山,隐在庐山,死在庐山,葬在庐山便是佐证。庐山至今留有其众多的遗迹,他创作了大量的田园诗和文学作品,传世佳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饮酒》,《归园田居》,《五柳先生传》等。是一位有着道家和儒家两种修养的人。</p> <p>朱熹,别名紫阳先生,江西婺源县人。是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鼻祖,他建立了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理学体系。一生都在致力教学,还遍游庐山,重建庐山白鹿洞书院,并在此设坛讲学。与长沙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衡阳石鼓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可叹石鼓书院在</p><p>1944年毁于日寇战火,1998年国家邮政部发行“宋代四大书院”邮票时来此考察,终因只见山石不见书院,而另扶持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上位代之。朱熹在文学上的造诣是极高的,为后人留下大量诗文和遗迹。他写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便是我们最熟悉的诗句了,更是入选课本最多的一首诗。</p> <p>唐寅字伯虎,明文学家、画家,江苏苏州人,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并称“明四家”。作庐山图和诗文。明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应明宗室宁王朱宸濠之聘,从苏州来到南昌。不久窥探出宁王谋反企图,乃装疯求去。唐寅乘船经鄱阳湖,登庐山。被庐山缥缈的云雾和倾泻的瀑布所折服,提笔画画作诗。诗篇有;《题观瀑图》“一派银河倾碧落,耳根于此洗尘器。要知近日知吾处,五老峰前三峡桥。”</p><p>《登庐山》;“匡庐山高高几重,山雨山烟浓复浓。移家欲往屏风叠,骑驴来看香炉峰。江上乌帽谁涉水,岩际白衣人采松。古句摩崖留岁月,读之漫灭为修容。”</p><p>最值得一提的是唐寅的一副《庐山观瀑图》字画,在2013年9月19日纽约苏富比拍买公司举行中国古代书画拍卖专场,以3亿美元起拍,经过120轮叫价,最终以5.9亿美元的天价成交,刷新了唐寅书画拍卖的世界纪录。足见庐山在世界山水书画界的顶级份量。</p> <p>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我国历史上的一代医圣。他为了完成药典巨著《本草纲目》来到庐山,几出几进绵绣谷,还住在东林寺。他不顾生命危险在荆棘中跋涉,在悬崖上攀岩,采集远穷僻壤之产、险峻山麓之华的神奇药草。谷中生长的瑞香、石耳等十几种药物都载入了《本草纲目》中。盛产药材的庐山深深地吸引着他,其实石耳其它地区也有,但属九江庐山最佳。他认为石耳的营养价值不可低估,有着丰富的肝糖、胶质、铁、磷、钙和各种维生素,是一种高蛋白滋阴润肺之补品。他在绵绣谷采药的经历,对丰富他的药学理论,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他多次探险庐山、武当山,历经27年,才完成了巨著《本草纲目》。</p> <p>庐山之所以名扬天下,世界瞩目,它是有原始的历史故事做铺垫和引领的。庐山最早传颂的当属匡俗的故事了,周武烈王时代,一个叫匡俗的人,他“生而神灵,求仙得道”,进庐山潜心修炼。天子慕其才学想请他出山,匡俗拒不肯从,当人们找到匡俗的住处,却只剩一间茅草屋了。匡俗从此不知所终。庐山之所以叫匡庐,就是因为这个叫匡俗的人。最早将江西庐山引入人们视线的,始于一位书写历史的汉朝人。公元前126年,汉武帝时期,一个年轻人在远离中原的庐山上,进行着他人生的探索,他站在山巅,眺望传说中大禹治水疏理过的九江,思绪万千。三十年后,他为这次经历写下了十字的感慨;“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他就是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官居太史公的司马迀。而那部写下庐山名子的奇书,便是被誉为史家绝唱的《史记》。《太初历》一书也是司马迁主修的。直到今天,司马迁所登主峰大汉阳峰上,仍有“禹王台”的遗址,及后人碑刻追忆大禹的对联。庐山第一次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就是由这位伟大的人物和一部经典的史书来为它报幕传播的。正因为这十个字,庐山永别了蛮荒蒙味的时代。不仅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的眼球,还猎艳了众多英雄豪杰的驻足。让全人类爱上了庐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