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老师,张晶晶今天又没交作业。”一组学习组长王勇辉跑到我跟前气呼呼地说。哎!我班上的这名女生,简直就是“欠账专业户”!我生气地问她:“你为什么又不交作业呢?”她眨巴着眼睛怯怯地说:“这次又忘带了,下午就带来”。可到了下午,她又说忘记带了。追问得紧了,她终于说实话了:“没写。”为此,我狠狠地批评过她,也心平气和地和她讲过道理。</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每次批评、教育她,她都承认是不对的,并保证下次一定完成作业。谁知过后,该不写还是不写。我知道这位同学不完成作业已习以为常,我对她的教育批评,她也习惯了。有时我对她真是感到无能为力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面对这样的一个孩子,我该怎么办呢?如果还是一味地责备、批评,只能使其更加讨厌甚至麻木,有点太不明智了。经过细细思考,既然直接批评都不奏效,何不换个方式,换种措施,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我选择了“暂时撤退”,我不再追查、索要她的作业了,只要她做了交来,我就认真检查,若没交,也不再追问。</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这一天,张晶晶又没完成作业。我没去找她,静观其反应。课上,我注意到她在不时地看我,似乎在看老师是否关注她,神情略显恐慌。而我故意不看她,装作什么也没有发生过。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她突然来找我,问我:“老师,你是不是特别生我的气,也不打算管我了?”我告诉她说没有呀,她接着又问:“那我不写作业你怎么不管了呢?上课也不怎么看我了呀!老师,我错了,请老师您还是像以前那样严格要求我,要不,我在同学面前感觉好没面子呀!”看来,这一招还真奏效。暂时失去“监管”以后的孤单处境,让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了。我心里暗暗高兴,随即说:“你知道错了很好,老师最喜欢知错就改的孩子,你可要说话算数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从此以后,张晶晶在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和及时提醒下,渐渐地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有时不会的问题还知道主动问老师。由此可以看出,对待学生经常犯的毛病,采取不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其效果也不同。当学生屡教不改,言而无信时,我们有必要改变一下教育方式,不再批评她,更不当众揭短,对她宽容地“冷淡疏远”一下,让她学着自找台阶下。</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2, 126, 251);"> </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心理学告诉我们,要让学生真正在心里接受我们的批评,就要和学生保持“同体观”的关系,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觉到你是为她好。只有师生双方的心理距离短了,学生才会卸掉心理压力,从内心接受批评。正如这名女生,只有从心里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才会真正的去改正,才会有真正的转变。所以,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学会变通,学会换位思考。这种教育方式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因此,当老师在多次教育学生而难以奏效时,你不妨换种方式,试一试“无声教育”,宽容一点学生,给学生一点自尊,你也许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选择好的教育方式,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创造。</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font-size: 20px;"> 无为,是一种人生智慧,可以静观其变,关键时刻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无为,是一种处理策略,掌握学生更多的情况,有助于更彻底地解决问题;无为,更是一种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与错误做诀别,带给学生最为深刻的教育记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