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年11月19日下午第1节,陈巧艳老师携手六年级(6)班的孩子们在学校录播为我们呈现了一节精彩的公开课— —《数与形》,数学工作室成员参与了此次教研活动。</p> <p> 《数与形》这一节课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数形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可以使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使抽象的问题变得更直观。</p> <p> 陈巧艳老师执教的“数与形”一课充分体现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经历直观的“形”解释抽象的“数”,抽象的“数”理性表达直观的“形”的过程;提供多条途径沟通“数”与“形”的联系,引导学生感悟数学学习中“数”与“形”的相融相助的关系。</p> <p> 首先,通过复习小棒,图形,线段图等引入新课——数与形,共同探索其中的奥秘。</p> <p> 然后,探究新知,感受“数与形”的联系。出示例1,观察图形,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数每幅图有几个小正方形?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要问题。</p> <p> 接着开始小组活动。瞧!六(6)班的孩子们讨论的多认真呀!</p> <p>活动完毕,小组汇报结果。引导学生得出“从1开始的几一个连续奇数的和正好是几的平方”这样一个规律。</p> <p>知识运用环节,出示针对性的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p><p><br></p> <p>最后环节让学生谈谈收获与感想并启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要见数想形,见形想数,数形结合可以很方便的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p> <p> 课后在录播室进行评课。全体数学工作室成员针对陈巧艳老师这节《数与形》进行了教学研讨。首先,陈巧艳老师对自己的备课过程进行解说,本节课是重点引导学生经历由形到数的过程,结合图形,引导学生看到数能准确表达形,看到形能准确表达数。并对课堂效果进行了反思。</p> <p> 接着进行了成员对这堂课的评课,黄雨芳老师对课标、教材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引导老师们对数与形这节课更深度的研讨,并赞扬了陈巧艳老师很好地把握了教材,抓住了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充分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规律,课堂上,教师“以数解形”,“以形助数”,在重难点上,能够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指出还可以在平时课堂上注意一些小细节,例如训练学生发言规范,背挺直,脚立正,声音洪亮,说话有层次。</p><p><br></p> <p> 蒋章林老师指出整堂课环环相扣,陈巧艳老师语言多样化,表扬多样化,陈老师的这堂课由数到形,用形来进行验证,又由形到数,体会数可以表达形的规律,学生沉浸在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文化的熏陶中。</p> <p> 郭夏老师提到《数与形》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借助形理解数的运算,运用数解决形中的问题。本节课陈老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通过课件演示、小组讨论等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整堂课与学生互动非常融洽,</p><p> </p> <p>李伦老师主要针对六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数与形》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交流。她认为教材在编写这部分内容时,并不是要学生去掌握某个特定的规律或模型,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体验与总结,培养学生自觉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意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探究过程,以及关注数形结合的两方面,即用“形”辅助解决“数”的问题和用“数”辅助解决“形”的问题。再次是要重视小组合作的培养,她认为这是一种长期的培养,组长首先安排任务,然后通过分工安排大家独立思考后一起交流,谁先说谁后说,这就需要组长对小组合作学习有组织有安排,而且有控制力,把组员的凝聚力牢牢抓住,要做到几个孩子一起做任务,没有一个孩子是走神的。</p> <p> 最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老师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对这些课堂进行深度思考,陈老师给全体成员留下了一些思考:如何扩展到学生全体?如何把握学生学习的深度?学科内外的关系如何处理?如何增加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p><p><br></p> <p> 对于数与形,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却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这正如,一个教师的个人教学跟集体研讨间的关系,通过教研进一步发现自身的不足,以促自身进步。数学工作室成员将继续在研修的道路上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做有深度的教师,努力构建有深度的数学课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