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加强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促进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提高语文教师实施新课标、新教材的能力, 11月17日至19日,海南省2020年高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暨教学观摩活动在三亚举行 ,来自全省各个市县的近500名老师参加了这次活动。这次活动由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举办,谢炜主任组织,主题是“以具体情境为载体的高中语文课堂建构与实施”。各市县单位经过初赛,共推荐28位选手参加省级课堂教学展评微型课复赛,复赛按分数确定具体排名,选出前7位选手参加课堂教学现场课决赛。决赛展评课由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组成评选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委由我省7位正高级教师组成,其中6位是特级教师。大众评委由各市县推荐,共20位。11月17日开始,各市县初赛推选出的28位选手进行了微型课复赛,来自北师大海口附属中学的邹燕妮等七位老师脱颖而出,获得了决赛资格。11月19日,七位决赛选手在海南中学三亚学校为我们带来了七节各有其美,各有其彩的现场课。</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品青春之美,闪青春之光</b></p><p> 海南师范大附属中学的张晶老师带领学生走进《沁园春.长沙》、《百合花》、《哦,香雪》中的青春故事,赏青春形象,悟青春之美,从文本中各美其美的青春之境过渡到学生当下的生活之境,和学生一起品读当代优秀青年杜富国“临危岂顾生”和黄文秀“兰谷遗芳远”的青春之歌,在课堂上生成自己的青春寄语。整堂课围绕着“青春”这一情境,让文学形象和生活形象的青春之光在课堂的四十分钟内尽情绽放,通过真实的师生互动,给学生的青春底色添上靓丽的一笔。</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借诗之无邪,画汝之纯真</b></p><p> 海南省国兴中学李小琴老师以一句“思无邪”开篇,用“为《诗经.静女》设计插图”、“通过插图设计品说静女的美”、“走入诗歌画廊,感受女子性情美”三个层层递进的情境任务,紧扣语文学科文体的基本特征,抛弃琐碎零散的问题,将及时有效的提问化作课堂不竭的驱动力,在典型内容的学习中呈现出典型的学习效果,引发学生逐层递进的高阶思维活动。我们看到不仅是课堂上学生对诗歌中女子性情美的品悟过程,更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完善过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火眼金睛识文字,调理分明辨真假</b></p><p> 海南中学洪艳祺老师以舒缓的歌声将学生带入课堂,并用一则《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虚假新闻瞬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基于真实生活的情境创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小组活动归纳虚假信息的语言特征、梳理辩识虚假信息语言的方法、紧跟热点的实战演练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在生活化的语境中帮助学生从“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的维度提升语文素养,在“指向现实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境”中,让学生获得鲜活的语文知识和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摆脱集体无意识,不做思想的囚</b></p><p> 文昌实验高级中学刘相云老师的教学紧贴文本,温婉的语言更是有效地消解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最难能可贵的是刘老师尤其善于发现学生回答时的亮点,并根据学生的现场回答去调整、推进教学流程,教学过程中能够关注后排学生,展现出语文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全局意识。在这个需要发声,而又轻易发声时代,刘老师用《祝福》中祥林嫂的死亡悲剧和《悲伤逆流成河》的校园霸凌事件的比对让所有师生认识到走出集体无意识,成为尊重他人的思考者,才能为中国之声筑起理性的河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诗歌共分享,青春耀课堂</b></p><p> 海南中学三亚学校董洋老师带来的是一节形式独特的“青春诗歌创作分享会”。课堂中学生写、学生读、学生评,董老师将课堂的主舞台交给学生。另一方面,老师及时有效的点拨又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了悟自我创作和教材文本的关联,真正落实了情境课堂“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基于学生已有的经验,符合学生的情感需求”的具体要求。青春之味不仅在诗歌创作中,更在学生沉浸式的课堂参与中。</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吟唱生情韵,对比悟悲情</b></p><p> 海口市第四中学的罗明蔚老师无疑是所有参赛者中最特殊的一位。带着肚子里的宝宝上阵的她既有为人母者的温和,又有为人师者驾驭课堂的从容,一段京剧版的《短歌行》吟唱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曹操诗歌的慷慨悲凉。课堂上,罗老师紧扣“悲”、“凉""二字,引导学生对《短歌行》和《蒿里行》进行对比阅读,寻悲凉之情、品悲凉之味,识曹操其人,在环环相扣的情境任务中让学生读懂了悲天悯人的情怀和改变世界的气魄。</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探伤疤来由,寻人性之善</b></p><p> 北师大海口附属中学的邹燕妮老师的课由祥林嫂的伤疤谈起,从“看得见的伤疤”和“看不见的伤疤”两个层面带领学生解读文本,化繁复为单纯,摒弃了空洞的、教条式的概念,实打实地去钻研文本。学生读、对比读、师生互动读,读中有理解,读中有发现,读中有升华,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反而得到了最高效的教学成果。邹老师用始终不急不缓的教学态度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也用最直接形式证明情境课堂无须花样百出,文本就是语文课堂最真实而有意义的情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名家点评照前路,课标引领亮心灯</b></p><p> 展评活动结束后,三亚市教培院教研员卢丽燕老师作为此次活动的主持人对此次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出总结,感谢省教培院谢炜主任给我们搭建了这个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感谢七位经验丰富、积淀深厚、学术造诣高深的专家评委三天来的辛苦付出,感谢七位积极上进、身经百战、刻苦磨砺进入现场课决赛的优秀选手给我们展示了精彩纷呈的优质课堂,感谢前来参加现场课的同学们和观摩老师的积极配合。并期待着省教培院能为我们搭建更多这样高质有效的学习交流的平台。</p> <p> 海南省特级教师邢益育作为评委代表进行了总结发言。邢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此次展评活动彰显出的海南语文人在实践新课程理念过程中的执着探索的精神,接着对微型课和现场课的亮点和不足做了全面而深刻的梳理,指出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建构应该是一种“学用语文”,语文教师要学会从生活中去发现语文教学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契合点,让语文教学更好地为实践服务。最后,邢老师向现场所有的语文老师表达了自己的期望:“最好的备课就是阅读!要教好学生,语文老师自己就应该去阅读,让阅读照亮我们语文教学的道路!”</p> <p> 其后,海南省教培院谢炜主任则从理念上做出了深入浅出的阐释:“素养定标”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指向归根结底是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情境搭台”不是虚无缥缈的拼凑,而是紧扣“个人体验情境”、“学科认知情境”、“社会生活情境”三个方面去建构真实而有意义的语文课堂。谢主任的话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通俗易懂的案例,帮助在场的老师厘清了对于“大单元教学”、“1+X群文阅读”的困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颁奖仪式激人心,留白期语展未来</b></p><p> 总结结束后,忙碌一天评委们终于卸下了一天的重担,展露出愉悦欣慰的笑容。在振奋人心的背景音乐中,评委们为本次展评活动的获奖者颁发获奖证书。如同艺术创作中的留白一样,评委们用精简的话对海南省语文教学的发展表达了期许,而后的空白将在未来由更多的语文人去填写。到场老师用热烈的掌声表示了对获奖老师们的祝贺和赞许,留影环节的互动是这次展评活动的余韵,也是下一次前行的起点。</p><p> 课改正当时,每一个语文人都是学习者,更是实践者!</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评委们为获奖者颁奖)</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认真学习的样子真美!)</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天的劳累后,迎来的是最灿烂的笑容)</b></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