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静安雕塑公园自2010年首届雕塑展始,今年已是第6届次,每个双年都有新的作品展示,也有一些作品一直摆放在那里,已经很陈旧。今次特点是不再将老旧作品统一编号,所有的编号作品均为今年新增。而自2016年那届起,展示作品中有部分是能与观众互动的,它们增近了作者与大众的距离。</p> <p>01 地球之声 </p><p>Sound of the Earth</p> <p>02 假山石176# Artificial Rock No.176</p><p><br></p> <p>03 向内坍塌的立方体</p><p>Imploded Cube</p><p>一具残损的不锈钢遗体。</p> <p>04 染色体结合范例和显微科学 </p><p>Sinapsis Paradigms and Micrologies (VI/VII/IV)</p> <p>05 I#10 I#12 I#13</p> <p>06 青春粉丝俱乐部(巨怪) </p><p>Teenage Fan Club (Giant)</p> <p>07 四向 Four Ways</p> <p>08 彩虹5#、6#、7#号 </p><p>Rainbow No.5,6,7</p> <p>09 同ZHOU共济 </p><p>We Are the Would</p><p>同舟共济、世界一家都可以,为什么取此不伦不类的汉字加拼音?</p> <p>10 月亮湾 Moon Bay</p> <p>11 银色曼波 </p><p>Silver Mambo</p> <p>12 团结 </p><p>Unite</p><p>今年展品里的高大上。</p> <p>13 种子基建站 </p><p>Seed Infrastructure Station</p><p>围绕四周的树木严重影响着作品的表现,本来已是抽象的演示,在明显不足的视线里,要不是后期为图像增加了模糊,你能辨出主题吗?</p> <p>14 自我介绍 </p><p>Self-introduction</p><p>讲台歪了,介绍能正?</p> <p>15 碎影 </p><p>Tangible Shadow</p> <p>16 嚯!祛病 </p><p>Exorcist</p><p>按拉丁原文的意思是“异域”,有什么不好呢?非得赶个时髦“霍去病”。</p> <p>17 自由之外 </p><p>Beyond Freedom</p><p>同一作品的正、侧两面,对自由之外有感觉了吗?将透视做极致了。</p> <p>18 想要做点什么,而又什么都不想做</p><p>Wanna Do Something, Wanna Do Nothing</p><p>吾思:想要感悟点什么,却什么也感悟不到。</p> <p>19 左耳进右耳出No.4 </p><p>Go in One Ear and Out the Other No.4</p><p>近期,此类焊接构建的作品太多了,后来者就算不上创意了(同一作者的作品还有22号)。</p> <p>20 80's 星期二</p><p>80's Tuesday</p> <p>21 空气II 空气III</p><p>Air II, Air III</p><p>一个与观众能互动的作品。</p> <p>22 空心体</p><p>Hollow Bodies</p> <p>23 无回响</p><p>No Echo</p><p>躲在一凉亭中的告示牌?能有什么回响呢?作者想取此意?</p> <p>24 思想者</p><p>The Thinker</p> <p>25 会说话的树 </p><p>Arbre a palabres</p> <p>26 水果</p><p>Fruit</p> <p>27 永恒之门</p><p>Ever Time Gate</p> <p>28 世界之树</p><p>Would Tree-II</p> <p>后记:</p><p>本期还有几个作品在园外。</p><p><br></p><p>一直关注一个问题,关于作品名的翻译,作者和策划人的理解会有不同,意译和直译可以各取所需,尊重作者应更多直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