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山涧——人一生要去的地方

玉树临风

<p>  利山涧田园综合体是在原利山涧古村落的基础上设计打造的。该景区位于“红歌之乡”“长寿之乡”——费县城南5公里。小溪流水,绿树环抱,一座千年古村落,宛若世外桃源。建于元代大德年间,因位于利尖崮北侧的山湾里,故名利山涧。</p> <p>  利山涧村原来有30多户人家,由于交通不便,大多数人家都陆陆续续搬到了温凉河西岸的大村子里居住。人们搬下山后,原来居住的石头房子大都因年久失修而坍塌,村里也变得树木杂乱,荒草丛生。但村子的整体布局和街道院落,至今还保留着几百年前的模样,成了一座露天博物馆。</p> <p>  进入景区大门不远,即是一片水塘。岸边立一巨型喇叭,上写“喊泉”。对着喇叭,肺活量越大、声音越洪亮,水塘中就会喷出越高越粗的水柱。</p> <p>  顺着水边用旧时磨盘铺设的小道,便进入景区深处。</p> <p>  小道边、林荫下,在吊床上躺一躺,在秋千上荡一荡,体会别样情趣。</p> <p>  儿童乐园里跳一跳、滑一滑,瞬间年轻了许多。</p> <p>  就地取材,垃圾桶既古朴又实用,和周边环境相得益彰,融为一体。</p> <p>  这个庭院绝对不是村里最古老的,但墙壁、灶台都烙印了曾经的辉煌和历史。</p> <p>  第二次到利山涧正值雨季,树木清翠,溪水潺潺。不经意间还收获了一小把鲜嫩的木耳。</p> <p>  这两位老人都是费县退休工作人员。老先生是从县政协副主席职位上退休的。健康健谈,热心热情。在自己的工作室里专心写字绘画。</p> <p>  从金灿灿的杏树下走过,伸手摘一个,即便不吃,满足感已油然而生。</p> <p>  处处都能唤起儿时美好的记忆。</p> <p>  初冬,雨后放晴。水清天蓝云白,古村更加幽静迷人。偶尔才会遇到几个游客,使我们有充足的时间细细品味令人流连忘返的利山涧。</p> <p>  利山涧古村落是美丽新农村建设的记忆,承载的是沂蒙乡村构筑、发展、变迁的历史,是山区人们生存、繁衍、奋斗的见证,更是他们改造恶劣生产、生活环境,摆脱贫困的宣言。在不久的将来,随着利山涧知名度越来越大,利山涧一定会重新释放出生机活力。</p> <p>  部分文字摘自网络,谢谢原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