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秋冬之交,暖阳照拂,昭慧好课堂暨高中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轰轰烈烈地召开了。本次教学观摩活动由高陵区教研室组织,高陵区第一中学、第三中学同台展示,意在通过本次教学观摩研讨探索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谋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我有幸和本校同组教师朱静老师同时执教人教版必修五第四单元《作为生物的社会》。</p> <p> 我的课堂由一组动物图片和人类图片,对比展示导入,引发学生思考生物的群体性活动和人类的群体性活动有无相通之处。接着让学生浏览全文,找出文本中所写的生物的社会活动,并概括生物活动的共性,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观点,加深学生对作者给人类的提醒的理解。</p><p> 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既有理性的思考,又有随机的妙语;既有热烈的合作交流,又有静默的独自思索。</p> <p> 朱静老师的课堂,由图片自然引入文本,先带领学生清除字词障碍,再引导学生揣摩作者观点,之后把学生分为蚂蚁组、白蚁组、蜜蜂组、黏菌组、鲱鱼和飞鸟组,让学生讨论这些生物分别进行了哪些活动,并概括这些活动的共性,由此得出人类应该像生物一样联合起来的结论。</p><p> 朱静老师的课堂 ,学生活动多,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热烈。</p> <p> 课后评课环节,分别由一、三中的点评教师祝卫宁、王花、赵苗、郝丽娜四位老师点评发言。</p><p> 祝老师认为两位老师的课各有特色。朱静老师课堂上极具亲和力,和学生融入得很好;课堂上学生活动多,参与量大;课堂容量大,便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解红娟老师的课堂重视人文教育,联系时事“新冠疫情”“北斗导航”等;尊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重视激励性评价,让学生收获自信。</p><p> 王花老师认为,两节课的共同之处是,都能落实新课程理念,都能带领学生研读文本,都能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朱老师的课由文本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解老师的课由题目入手,推进组织课堂教学。</p><p> 赵苗老师认为,朱静老师的课堂特色之处是组织学生对学、群学,课堂活动多;解红娟老师的课堂从小处切入,大处落实,重视一课一得。</p><p> 郝丽娜老师认为,朱静老师的课堂把知识性和趣味性合二为一,课堂气氛活跃;解红娟老师的课堂张弛有度,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时间。</p> <p> 本次教学观摩活动与朱静老师的同课异构,我的感受如下:</p><p> 1、每篇课文都值得用心去“挖”。《作为生物的社会》是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很多老师都认为这篇课文只是介绍了生物方面的知识,不值一教,其实这篇文章可挖掘的地方很多,如全文富有逻辑性的行文构思,文章幽默讽刺的语言风格,表明观点时含蓄的手法,作者敢于挑战权威,独抒己见的精神,都值得用心去挖掘,这些都是建构学生语言系统,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范本。教材中所选取的每一篇文章都能用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都值得每位教师用心去挖掘。</p><p> 2、每位学生都值得用心去“教”。《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牵扯到理科生物方面的知识,之前我认为对于理科生来讲更容易理解这篇文章,但是通过本次活动,我改变了这一认识。这次教学观摩活动我面对的是三中文科普通班的学生,上课前我做了充分预设,设计教学由浅显到深入,先带领学生了解生物的集体活动,再概括生物的共同特征,再把握作者的具体观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课堂上,我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当学生说没有读懂时,我告诉学生作为教师的我读了很多遍才读懂了文本,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在此基础上,重视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自信地说。整个课堂学生并没有因为文章本身较难而游离于课堂之外,每位学生都能全心投入,积极发言,勾画圈点,有所收获。</p> <p> 这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紧张而有序之中画上了句号,但我们谋求课堂质量提升,探索语文核心素养落实的号角才刚刚吹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