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融合,同行同感悟

HXT

<p>  2020年11月19日,流花路小学举办第三届书韵教育“同行杯”语文科教学大赛。本次活动我们邀请了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名师,广东省小语会副理事长桑志军教授亲临现场指导,还有来自贵州毕节市毕节九小的行政和骨干教师,连州市三水民族小学黎清校长和骨干教师全程参与本次活动。大赛以“学科融合理念下大阅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研究项目为载体,在一三五年级进行了为期5周的备课、磨课、说课、上课等活动。三个年级围绕着跨学科融合的主题进行研讨,坚持全员参与,团队合作,共同攻关,将常规管理、日常教研、集体备课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最终形成了一个成熟的大阅读与学科融合的课例在今天向全校进行展示。</p><p><br></p> <p>  一年级级组通过前期磨课研讨,制定出语文与科学相融合的基本教学模式,最终由陈晓君老师为大家带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次第七单元第九课《明天要远足》课例展示。课上,陈老师引导孩子展开想象,说说“大海都有什么颜色?”,自然融入科学小老师的科普视频,解答了孩子们关于“为什么大海有那么多种颜色”的疑惑,从而感受大海的美,也体会到了文中小女孩对大海的期待之情。</p><p> 三年级级组结合小学语文课本图文并茂的特点,以及学生很喜欢画画的年龄特征,确定了既符合三年级语文学习特点,又能体现跨美术学科融合的课型进行研讨和实践。在张苑玑老师带来的《望洞庭》课例展示中,孩子们进行诗配画的分享交流,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了画面意境的补充,既加深了对洞庭湖的了解,又激发了学习课文、积累语言的兴趣。通过“语文+美术”的跨学科融合学习,学生对具体情境的体验、领悟更深,认知和情感发展也更协调。</p> <p>  朱嘉倩老师代表五年级带来了《松鼠》一课的课例展示。在课堂上,如何提炼、梳理课文中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呢,朱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好方法:同学们可以通过画作或思维导图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于是,当搭窝的小松鼠、在高处活动的小松鼠、正在吃食的小松鼠,出现在不同小组的作品上时,跨学科融合的教学效果已经达到了,学生学会了抓住特点来说明一种事物。</p> <p>  三个年级的课例展示完毕,下午,我们迎来了各个年级的评课环节。在评课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既肯定了三位老师的辛勤付出,也结合自己的听课感受从朗读、评价、古诗教学、学生展示环节等各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p><p> 各年级评课完毕,谭秀英主任和黄瑞杏科长的总结将本次评课推到了高潮。黄瑞杏科长提到,三个年级都能契合大赛主题进行大阅读与学科融合、线上线下双线融合,准确把握教材重难点,把教学目标落到实位。不仅如此,三个年级都很重视朗读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也给大家呈现了低——中——高三个年段指导朗读的梯度。课堂教学中,每个老师都重视了课后的拓展,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做到了“大输入”与“大输出”。当然,黄科长也强调,统编版教材的特点是一到六年级的教学环环相扣,所以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有 “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理念。在对“跨学科融合”这一主题的理解上,老师们要认识到,目前阶段的跨学科融合,语文要占主导地位,其他学科的融合都是为了学好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或语文要素服务。</p><p> </p> <p>  谭秀英主任提到,为准备本次大赛,年级呈现了老中青传帮带的良好风貌,感受到了浓浓的团队精神,而群策群力也带来的课堂价值最大化,每个老师从磨课——上课——评课中有反思,有启发,这样的收获会应用到各个老师的课堂当中,团体力量发出的光芒会照射进每一间教室,每一个孩子心中。</p> <p>  为期五周的 “同行杯”教学大赛伴随着夕阳落下了帷幕,但是团队合作,共同攻关的流花精神已深深印在了老师们的心中。相信本次大赛后,我们向“学科融合理念下大阅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又迈近了一步。</p>

融合

老师

年级

跨学科

课例

评课

语文

大赛

松鼠

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