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亲爱的家长,您好!</p><p> 秋冬季节来临☁☁,气温骤降💨💨,雨雾天气多发,这样的天气让宝爸宝妈开始担心孩子的健康及保暖问题。突然寒冷的天气也增加了宝贝们患病的可能性。秋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多发季节,要谨防冬季易流行的呼吸道传染病,如水痘、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等。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幼儿计划免疫工作。秋冬季容易患哪些疾病?该怎样预防?下面为宝爸宝妈们推荐一些疾病预防小知识。</p> <p>一、手足口病</p><p>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p><p>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5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患病。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 </p> <p>二、腹泻</p><p>腹泻主要发生在9月到11月为高峰。</p><p>主要症状:小儿腹泻常见的病原体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幼儿急性感染腹泻的病因大多数为病毒感染,以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最为常见,细菌感染常见为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等。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除感染因素外,其他如饮食因素、过敏因素、药物因素、气候因素等,也是引起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p> <p>建议家长:</p><p>1、周末放假尽量少带孩子出去暴饮暴食,注意饮食卫生,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p><p>2、建议家长在早上入园前不要给孩子在家吃零食或早点,避免孩子在家吃过东西后进园不吃幼儿园的早餐,教师不好把握孩子的进食量,时间长了对孩子的营养健康造成影响。</p><p>3、幼儿园一日三餐两点的食物是按膳食带量要求来制定的,保证孩子每日的蛋白质和热量达到90%以上。</p><p><br></p><p>三、水痘 </p><p>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2-10岁儿童。 </p><p>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p><p><br></p><p>主要症状: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p><p><br></p><p>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p> <p>传播途径:本病毒在唾液中通过飞沫传播。 </p> <p>飞沫传播,只要接触到水痘病人的飞沫,就会很容易被感染。直接接触传播和水痘患者共用餐具或共穿衣服都会被传染病毒。</p><p><br></p><p>四、流行性腮腺炎</p><p><br></p><p>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p><p><br></p><p>主要症状:发热、头疼、乏力、食欲不振、一侧或两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行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触痛。7至10天消退,1至2周痊愈。</p> <p>五、流行性感冒</p><p>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力强,常呈地方性流行。 </p><p><br></p><p>主要症状:突发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及呼吸道炎症,咳嗽、咽痛等。婴幼儿和老人易并发肺部感染。</p> <p>六、疱疹性咽峡炎 </p><p>疱疹性咽峡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p><p><br></p><p>主要症状:潜伏期3~10天。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度~41摄氏度,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p> <p>七、麻疹</p><p>麻疹通常先出现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发热、咳嗽、流鼻涕和红眼,随后症状会越来越严重,可能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40℃,几天内脸上会出现红色皮疹,发热将在皮疹首次出现后持续2~3天,皮疹将会自上而下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p> <p>八、诺如病毒</p><p>主要症状: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泻。儿童患者呕吐是很普遍的,成人患者以腹泻为多,24小时内腹泻4~8次,粪便可以为稀水便或者是水样便,没有粘液和脓血。</p><p><br></p><p>原发感染患者的呕吐症状明显多于续发感染者,有一些感染的患者仅仅表现出呕吐的症状。另外还可以看到头痛、寒颤和肌肉痛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以出现脱水的症状。</p><p><br></p><p>传播途径:诺如病毒是病毒性腹泻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传染源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进行传播,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导致易感者感染。另外,人与人接触以及吸入含有病毒的气溶胶也导致感染。诺如病毒感染后临床症状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为主,每日排便数次或十数次,部分患者还伴有轻度发热、头痛、寒战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脱水,死亡病例十分罕见,成人以腹泻症状为主。儿童患者先出现呕吐,然后出现腹泻症状,体质较弱者、老年人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症状本身较为严重。目前本病尚无特效的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腹泻及脱水的对症和支持治疗,重症患者纠正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p><p>预防措施</p><p>诺如病毒具有传染性,平时一定要注意勤洗澡,不吃生冷的食物,而且尽量避免使用公共的用品,尤其是照顾病人的时候也要谨慎。</p><p><br></p><p>1、正确洗手。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接触垃圾和动物后,要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揉搓至少15秒。</p><p><br></p><p>2、不吃生冷食物。不吃生冷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生吃瓜果要洗净,避免食用未熟透的海产品,一般病毒容易附着在贝类等海产品的腮和肠道,无法用水洗净。</p><p><br></p><p>3、清理患者个人物品。如家中有感染者,最好用公筷或采用分餐制,患者用过的被子、衣物、地板如沾染呕吐物,最好用漂白剂或消毒液浸泡清洗。</p><p><br></p><p>4、减少到人员密集处。患者发病后的1-3天,体内的病毒含量最大,粪便和呕吐物中会排出大量的诺如病毒,病毒依附于灰尘上在空气中飘浮,如果被其他人吸入,就会引起传播。因此,要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且封闭区域,要注意卫生清洁。</p><p><br></p><p>5、确认症状及时隔离。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应及时送医诊治,特别是幼儿及体弱者。确诊后,从患病到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内须居家隔离,避免传播给他人。患者居家期间尽量不要和家人近距离接触。</p><p>诺如病毒感染的7个误区</p><p>提醒家长提高预防意识的同时,我们在这里着重对孩子中招后,家长那些“坑娃”的护理方式做个排查。这7个让孩子苦不堪言的误区,请拿本本记下来,然后注意绕行。</p><p>1、腹泻一定要禁食</p><p>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腹泻,只要不吃,肚子里没食,就不会再泻了,这是不对的。以前的治疗,确实认为腹泻时要禁食,让胃肠道休息,但现在的观点则认为禁食有害无益。</p><p>特别是在腹泻大量丢失水分的情况下,禁食会加重脱水和酸中毒;同时进食太少, 孩子处于饥饿状态,会增加肠壁消化液的分泌,加重腹泻。在孩子腹泻时,不必禁食,应该多补充水分。特别是营养丰富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米粥、面条等。只要 孩子想吃,能吃,精神好,给予适当的饮食, 孩子即使腹泻次数多一些,也会逐渐好起来的。</p><p>2、腹泻要大量喝白开水</p><p>孩子腹泻后,确实存在体液丢失的问题,需要频频喝水。但如果腹泻严重,一天多于6次以上,则需要补充口服补液盐水。</p><p>因为 孩子持续腹泻,丢失的钾和钠比较多,白开水中并不含这些成分,所以严重的腹泻只补充白开水是不行的。口服补液盐含有钾、钠、氯等电解质成分,能够很好地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盐分。如果腹泻造成 孩子皮肤干燥、眼窝深陷、口渴、尿少等,这种情况要及时就医。</p><p>3、腹泻一定要用抗生素</p><p>实际上, 孩子腹泻约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生素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对于饮食过多、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使用肠道益生菌制剂即可调理。对于没有经验的家长,带孩子看医生是最好的办法,让医生根据情况分析用哪种药。</p><p>4、腹泻一定要止泻</p><p>腹泻其实是机体通过排泄方式在排出病毒,一味止泻,病毒反而对机体造成更大的伤害,且易引发其他病症,比如止泻后易发烧。发生腹泻后,不可一味止泻。另外,轮状病毒引起的腹泻,一般1周才会好转。</p><p>5、治疗腹泻一定要吃药打针</p><p>孩子肠道环境受到侵害,药物并不是唯一的治疗方法。口服补液、食物疗法、精心的护理在腹泻病的治疗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有些药物对此时的肠道来说难以吸收,而打针输液药物有效成分作用到肠胃并不理想。药物治疗腹泻不是最主要的,来自生活和饮食护理最重要。</p><p>6、腹泻后自行给药</p><p>如果父母是学医出身,可能对腹泻的原因还能分辨一二;但如果仅仅是凭感觉来或是看网上这么说,那还是算了吧!引起腹泻的原因多种多样,有的是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有的是着凉或是饮食不当引起,如果一味的用一两种药物给 孩子治腹泻,那是不对的。最好的办法是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避免药吃得不对症,腹泻没止住,还造成肠道菌群的紊乱。</p><p>7、腹泻停止后马上补营养</p><p>有的父母一看宝宝腹泻好了,就赶快给宝宝补充营养,认为这样能把 孩子掉的肉肉尽快补回来,这是个误区。因为刚刚痊愈的孩子肠胃功能还没有完全恢复,饮食还是要以清淡、适量为原则,如果匆忙进补,则易导致腹泻反复,得不偿失。腹泻过后,要让 孩子有一周的时间,逐步添加多样的食物,可以少食多餐,一般2周后才能恢复到完全正常的饮食。重视敌人,但不惧怕敌人,面对诺如病毒也是如此。冷静应对病毒来袭,家长和幼儿园携手做好预防工作,即使不慎感染病毒,也不惊慌、不盲目,用科学方法合理应对,就可以使病毒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p> <p>冬季对人体的适宜温度是18摄氏度,如高于23摄氏度时人就会感到头晕、疲倦。另外如果室内外温差大则易感冒。</p><p>阳光中的紫外线能杀灭人体表面的病毒和细菌,帮助幼儿吸收钙、磷,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此外阳光也能提高红细胞的含氧量和增强皮肤的调温作用,以及增强神经系统的活动机能和幼儿的体质。</p> <p>冬季地面的温度很低,幼儿坐在上面体内的热量就会大量散失容易感冒。然而冬天到了不要因为怕孩子冻着就不带他到户外去。遇上好天气就要多出去玩,只要有太阳就带他到户外去晒晒。一方面是促进钙吸收,另一方面到户外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冬天有太阳无风的正午前后可在户外散步,时间约为20—30分钟。)</p> <p>在家里给孩子开辟一个玩耍的天地摆上他的玩具、小书,让他自由开心地活动。室内要经常开窗换气,及时加减衣服,睡觉时脱去外套,盖轻暖透气的棉被,晚上最好用背心式睡袋,防止蹬掉被子着凉。注意保暖设施,最适合幼儿的室温约为摄氏25度左右。家中最好能备上一个温度计可随时观察温度的变化。空调或取暖器的暖风口不要正对着宝宝,且最好每隔两三个小时打开一下紧闭的窗户,让空气适当地流通一下。另外,使用空调或取暖器都会使空气变得比较干燥,最好在附近放上一杯水来保持湿度。</p> <p>冬季气温低孩子户外玩耍的机会少了,容易缺维生素D、感冒、上火要给孩子吃鱼肝油增加饮食营养以提高抵抗力。如果已经上火可以吃去火的药,如板蓝根、太极丸也可以用鲜百合熬粥,加点冰糖美味又败火。要多喝排骨汤、鸡汤、鱼汤等汤水,增强抵抗力,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要坚持每天早上用冷水洗脸,要经常开窗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对宝宝健康很有好处。</p> <p>冬天气候干燥而宝宝的肌肤很娇嫩除了多给孩子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外合适的护肤品也很重要。冬天气候的特征是气温低、空气湿度小、多偏北风、冷空气活动频繁。人体头面部的耳、鼻、 口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较多不注意保护就容易产生一些病变。所以还是有必要给宝宝们涂抹一些合适的护肤品防止皮肤干裂。</p> <p><b style="font-size: 20px;">温馨提示:</b></p><p>1.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p><p><br></p><p>经常彻底洗手,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要记得洗手,避免脏手接触口、眼、鼻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流通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防止在医院接触病例感染。</p><p><br></p><p>2.多通风</p><p><br></p><p>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照进室内,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p><p><br></p><p>3.补充营养</p><p><br></p><p>注意多补充些鱼、肉、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多喝水,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p><p><br></p><p>4.避免受凉</p><p><br></p><p>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在春季要注意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注意保暖。</p><p><br></p><p>5.坚持体育锻炼</p><p><br></p><p>受疫情影响,不能外出,但在家也可以适当运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呼吸系统也是一个有益的锻炼。</p><p><br></p><p>6.预防接种</p><p><br></p><p>按照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程序,及时接种疫苗,提高孩子对传染病的免疫力,可有效预防传染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