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教研转型与教学变革高级研修班》学习体会

懒羊羊

<p>  2020年11月9日—13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核心素养下的教研转型与教学变革高级研修班》,为期5天的学习,我收获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新了教学观念,这将更好的指导我以后得教学。</p> <p>  5天的学习课程安排的满满的,有理论学习,有参观学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确实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对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也明确了自己教学的方向,对教书育人有个更全新的认识。作为教师的我们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培育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p> <p>  第一个报告是来自浙江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中小学名师明校长工作站站长,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常务副主任的刘力教授,他做了《关于教师发展的十点思考》。</p><p> 在他的报告中,我第一次听说“中国金课”的概念,与“金课”相对应的是“水课”。水课是低阶性、陈旧性、不用心的,而金课是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性的。通过对金课与水课的学习,意识到我们的课很大一部分都是水课,不具有创新性和挑战度,以后的教学应该像金课方向倾斜。</p> <p>  刘力老师强调课堂教学是“金课”的主阵地,我们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生讲生评、以练代讲、案例点评、研讨辩论、项目探究、边讲边练、教师导演学生串演、平行互动、边做边评、生问生答等多种教学形势,让学生成为最优秀的自己!</p> <p>  教师不只是基于经验感受的“听评课”式发展,也要加强实证通过“观察—描述—自我反思”式科学发展,要从指向他人到指向自己,做好自我发展;教师不只是为了上好一节好课而关注“硬技能”发展,也要保障每个孩子的“学习权利”而关注催人奋进式的“软技能”发展;教师不只是指向知识点“分科式”发展,也要综合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多读书,增加自己的知识面。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切实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教师不只是“方法主义”的实践性知识发展,也要以不牺牲知识高度为代价的“并举式”完整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提高专业能力、方法领域的能力、社会领域的能力、自主研修领域的能力,多看专业教材,让自己的专业知识有高度,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有厚度;教师不只是基于集体备课的“主题活动式”发展,也要“面向每一个的定制式”发展,改变学校的第一步就是在校内建立所有教师一年一次在同事面前上公开课的体制;教师不只是基于专业标准划一“被发展”,也要作为终身学习者发挥“专业自主性”主动发展,教师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学习充电更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更加适应学生需求的发展;教师不只是“作为学科的老师”片面发展,也要作为“完整的人”全面发展,教师即课程,人薄课薄,人厚课厚,教师要全面的发展自己,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程更具有厚度。</p><p> 刘老师高屋建瓴的报告,引发了我的思考,要想自我发展,必须改变思想,更新观念,全面发展自己,多学习专业知识,多充电,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人厚,也只有人厚课才能厚,我们的课堂才能更有深度和厚度。</p> <p>  第二个报告是特级教师,杭州萧山区教研室主任、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知名教研专家徐和平老师带来的《1+5行动—校本研修的坚持与优化》</p><p> 徐老师引用了佐藤学:改变一所学校,需要教师们敞开教室的大门。意思就是校本教研是改变学校的根本路径。</p> <p>  保证校本教研就要做到“人人是主角,周周有活动,次次真教研”,这样就能保证人人参与,教研真实有效果。</p> <p>  徐老师也强调教研活动的开展要每个老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公开课,这样的教研才能保证人人是主角,才能让教研更具广度和深度,才能让老教师更新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到真教研。</p> <p>  方张松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价部主任,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业指导委员会考试评价组组长,他着力研究考试与命题的改革。方老师给我们分析了学生在中高考中失分的主要因素,他指出:阅读能力急需提高。阅读能力是从试题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不足,是近些年中高考失分的主要原因之一。</p><p> 他通过大量的调研得出:阅读与藏书的关系,要想提高孩子的阅读习惯,首先必须保证家里的藏书量;阅读与成绩的关系,让我们看出阅读对我们学科教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的教学必须加强学生的阅读,数学的学习也是很需要阅读来做支撑的;他还指出每天阅读30分钟效果最好,如果孩子不喜欢阅读,可以从每天5分钟开始培养。培养孩子喜欢看书可以每次出门带一本书,平时多带孩子去图书馆和书店,让孩子慢慢喜欢上书。看书也是分阶段的:幼儿园到二年级可以选择绘本类的书籍,而三年级以后就要转为文本类的书籍,人物传记和事物、自然科学类的书籍对孩子的成绩最有益。</p><p> 由此可见,如今的考试改革和社会发展方向都对孩子们的阅读能力要求的越来越高,所以培养孩子的阅读刻不容缓。</p><p><br></p> <p>方老师指出学生失分的第二个原因是:核心知识的理解深度不够。就小学生而言,对学业成绩贡献率最大的依次是:学习策略,教师教学方式,兴趣爱好,自我认知,家长的参与等几大方面。由此可见,教学除了知识的教授而言主要学习策略的教学,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排在第二位,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一定要灵活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p><p>第三个失分原因是:独立思考能力欠缺。通过这一年多带低年级的数学,我也意识到了孩子们独立思考能力的欠缺,很多孩子不会思考,对知识只是简单的记忆,不会思考运用,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生欠缺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遇上不会的问题马上就会请教老师或者家长,形成依赖思想,欠缺独立思考。以后在教学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等一等,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发问。对于学生我们知道的太少,我们教的好≠学生学的好!</p> <p>  除了理论学习还安排了参观学校,通过现场的参观学习,我们更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加上学校的报告,让我们深入的更新观念。</p><p> 首先参观的是丁兰实验中学,它是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是浙江省现代化标准学校,获得了很多荣誉称号。</p> <p>  他们学校是杭州农村示范性实验学校,它们利用楼顶的空间种植各种蔬菜水果,把菜园搬进了学校,学生可以更真实的认识各种植物和水果。他们现代化的农业示范,让学生在教室门口就能感受到技术的力量。</p> <p>《西游记》的手抄报,让我叹为观止,这一幅幅手抄报展现了学生丰富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学生用各种形式展现了唐僧取经的路线图,一幅幅图的展现是学生能力。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一流的。</p> <p>  每一所学校都很重视学生体育的教育,课间的体育活动都是跑步。对于初中生而言,体能的训练尤其重要,学校在这方面做的很好,课间活动时学生都是跑步入场,争分夺秒,井然有序,值得称赞!</p> <p>  第二站走进的是笕文实验学校,这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长高琼的带领下,学校办的蒸蒸日上。</p> <p>  高校长指出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从“低阶”走向“高阶”。所谓低阶能力主要是指记忆、理解、思考的能力,而高阶能力主要是分析综合、反思评价、创造创新的能力。</p> <p>  第三站是走进湖州新世纪外国语学校。这是湖州市教育局直属的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寄宿制、现代化、国际化品牌学校,学校以小班化、双语化、精品化、国际化办学特色,让每一个孩子赢在起跑线,美在成长中。</p><p> 校长胡晓华做了《谁是课堂的主人》的报告,胡校长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确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的教学要围绕着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站在学生的角度,让学生学、学生说。</p> <p>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杭州公益学校,阿潘校长给我做了《用心用情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的报告。进门吸引我们眼球的是他们学校的办学理念。</p> <p>  潘校长指出:教师发自内心的喜欢当老师~教室发自内心喜欢学生~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学生喜欢这位老师所带的学科和班级~教师获得成就感更加喜欢学生~学生更加喜欢教师~教室发自内心的喜欢当老师,这是一个“喜欢”良性循环。喜欢来自于亲情,所以潘校长做了亲情教育。他从教育女儿出发,努力做个好父亲,从教育女儿到带领学校成长,这是一位很了不起的校长,一位真正和学生打成一片的校长,学生们亲切的叫他“阿潘校长”,每周四潘校长亲自去厨房为孩子们准备“阿潘汤”,学生们和校长的关系很亲密,这就是亲情教育。</p><p> 阿潘校长带领学生一起编写了《嗨,孔夫子》,他还出版了《50封亲笔信》、《亲情教育》……最受启发的就是他提出要制定孩子培养方案,作为父母我们确实应该为孩子制定出培养的方案,让每一步都有依据不会盲目无方向。我们家长缺的不是理念,是可以操作的方法。</p><p><br></p> <p>  第五站是走进丁蕙实验小学,这是一所高起点现代化小学。它的教学理念是“生命教育”“生态教育”“生长教育”三生教育。</p> <p>  一整栋楼用来建设学生的各项功能室,这是很少见的。在这里我们见识了丰富多彩的功能室。这是一楼的楼道,是依托宇宙为背景设计的,学生们可以带着AI眼镜来感受宇宙的魅力。</p> <p>这是编程教室</p> <p>这是木工室</p> <p>这是书法教室的一部分</p> <p>这是注意力训练的教室</p> <p>这是以海洋为主题的楼道</p> <p>这是阅览室</p> <p>  5天的学习就在满满的收获中结束了,学习结束了,可是我们教学的路才刚刚开始,在专家的引领下,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我要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观念,更好的把我们的育人工作做好,相信我们教育的明天会更好!</p>

学生

教师

教学

教研

学校

老师

能力

校长

我们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