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每一次归来都是为了收获别样的经历。再一次踏上前往沈阳的列车,有幸参加“辽宁省中小学德育系统化建构与高质量实施项目推进会暨2020年辽宁省中小学班主任育人能力提升网络培训”开班仪式,近距离的听专家讲座,与全省的优秀班主任代表一起汇聚思想,提升能力,成长进步,感谢师父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向更好的自己迈进了一步。</p> <p>一天的时间,分别听了迟希新教授的报告《新形势下学校全员育人的理念与有效实施》和傅维利教授的报告《道德的构成结构及道德教育的基本规律》。</p> <p>作为一线的班主任老师,个人对迟教授的讲座更加感兴趣。迟教授用冰山模型比拟德育教育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漂浮在水上的冰山是1,犹如德育教育中的显性教育,以课程为载体,广泛存在与各种学校和班级组织的活动中。而藏在水下的部分是9,犹如德育教育中的隐形教育,它的隐含性包括学科教学、师生交往、班级文化、校园环境。</p> <p>他在报告中提到各科授课老师要在课堂上、在活动中有自己明确的育人目标,而不仅仅是把德育教育都留给学校管德育的老师或是思政课老师,强调了学科育人的重要性。作为班主任要把班级育人的目标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去实现它,而不要只是落实在口号上。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意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并有效落实,因为文化课的知识是可以补课的,而德育的教育是不能补课的!</p> <p>迟教授对《背影》这篇课文同课异构,让语文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也让育人的情感目标达成了。他在一节课结束之前预留十分钟嵌入微课,内容即为生活中“与父亲有关照片”,用这十分钟做感恩教育,虽然不能达到有效的感恩教育效果,但至少会让孩子们对父亲的情怀有所触动。是啊,这样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正是我们要思考和学习的,语文学科如此,其他学科亦如此。我们不用每节课都有德育教育,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加入德育教育,教人的同时育人,这就是学科育人。</p> <p>教学和教育是不冲突的,应该是有机的融合,而不是各自独立的,正如赫尔巴特的这段话:</p> <p>育人不是学校或者老师能够独立完成的,更需要家校合作。玛丽考赞的诗歌《你以为我没有看见的时候》让作为家长的我很受触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我们不自觉地已成为影响孩子的榜样或成了孩子的借鉴。正如迟教授所说:道德是感染而成绝不是教会的,例如关爱、同情...</p> <p>校园环境这样育人:</p><p>走廊文化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集思广益,锻炼思维的同时更让学生感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p><p><br></p> <p>好的德育是: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p><p>德育工作中教师的高素质不代表高效能,师德队伍建设中教师要有三爱:</p><p>热爱,对教育的热爱</p><p>喜爱,对班级的喜爱</p><p>关爱,对学生的关爱</p> <p>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句:“没有活动就没有教育。”迟教授强调要将活动课程化,让活动真正发挥育人的效果。这和我们金钥匙班主任工作坊的“体验式”微班会设计理念不谋而合。师父说我们要把道理镶嵌在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明理、明理后导行。而迟教授也说要进行以活动为载体的育人策略变革</p><p>把老师告诉学生的话变成学生自己的真实体验。(体验教育)</p><p>把老师要灌输的观念变成学生自己悟出的道理。(自主建构)</p><p>把老师反复的要求变成学生自己自觉的习惯。(活动养成)</p><p>这即是:I do and I understand!</p> <p>德育教育不都是设计好的,也有很多随机教育,一如学生教育视角下的疫情。“疫情之后学生会收获什么?”我们金钥匙班主任工作坊在疫情结束复课期间,师父和高姐也组织了此类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分享,姐妹们开学后在班级开展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而迟教授关于“疫情”的活动设计及变式让我深受触动。从初始设计到变式设计,让学生更深层的参与到活动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学生从活动中深刻的体会到了图片中的精神和情感。这也让活动的交互性和深刻性得到了加强。更让我觉得一个活动的设计值得我们多花时间去思考和实践,并且在实践后再思考,这样才能让活动达到更好地教育效果。</p> 案例:“莲”老师的莲文化 <p>通过这个案例让我更加感受到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班主任老师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班主任不仅要做活动,还要更深层次的做德育策略的研究、班级课程的研究。像“莲”老师那样将莲“挖透”、“吃透”,用孩子喜欢的有个性话的尝试将学习变成潜移默化的育人过程。</p> <p>迟教授深入浅出的讲解,一个个贴近实际的案例剖析让我感受到了德育教育的力量。学得越多越知道自己要学的越多!通过学习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学习进步的信念,一辈子做班主任,一辈子学做班主任。迟教授分享的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里这样写:“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作为班主任,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那么我们不妨这样想: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呢?我们想让我们孩子的班主任怎么培养我们的孩子呢?那么我们就照这样去培养别人家的孩子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