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indent-1">“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为扎实做好语文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学科素养,南城县第一小学语文教研组于2020年11月19日在本校开展了关于“如何提升学生朗读能力”的主题研讨活动。 </p><p class="ql-indent-1">活动由语文教研组组长吴美花老师主持。</p><p><br></p> <p class="ql-indent-1">古人云“读书百遍,而义自见”。言虽简单,却道出了阅读教学的真谛。只有经过反复朗读,细细品读,感受读的乐趣,方能读出其中的味道,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可见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本训练。就此学校开展“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的专题教研活动,从具体课例《大禹治水》出发,切实研究指导朗读的方法与技能。</p><p><br></p> <p class="ql-indent-1">年轻漂亮的何璐晴老师用她那抑扬顿挫的语调,循循善诱的语言,饱满的精神状态带给大家一堂别开生面的《大禹治水》。</p> <p class="ql-indent-1">她的课堂由浅入深,循循善诱,在看,读,思,想中带领学生们畅游知识的海洋。</p> <p class="ql-indent-1">课堂中何老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式:有个别读,比较读,齐读,分小组读,领读,师生合作读,发挥想象读,对比读……指导学生好好读,细细品,帮助学生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对文本的感悟理解。</p><p><br></p> <p class="ql-indent-1">她善于抓重点词语“淹没”“冲毁”“伤害”“疏导”“驱赶”“安居乐业”等词语指导朗读,通过语句的快慢,轻重,长短等变化,指导学生渐渐形成语感,慢慢体会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能通过朗读的方式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p><p><br></p> <p class="ql-indent-1">何老师巧妙使用教材,将“洪水治理前”与“洪水治理后”通过图片的形式产生对比,引起共鸣,指导朗读。让生与文本对话,与大禹对话,加深情感体验,将教学与育人相结合。</p><p><br></p> <p class="ql-indent-1">课堂上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朗读,他们的语调时而长时而短,语气时而轻时而重,语速时而快时而慢,课堂上书声琅琅,学习氛围浓厚。</p><p><br></p> <p class="ql-indent-1">各位语文老师认真倾听本次公开课。</p> <p class="ql-indent-1">一节优秀的课是一位优秀教师教学理念的展现,是一位优秀教师智慧的结晶。课后何璐晴老师讲述了整堂课的设计理念与思路。</p> <p class="ql-indent-1">全体语文老师从“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这一主题出发,展开了激烈讨论。</p> <p class="ql-indent-1">各年级代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黄有红老师:</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何老师这节课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让学生充分的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方法非常巧妙,感受洪水治理后百姓的幸福生活。在教学中何老师以读代讲,特别重视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读的形式多样。在开课时就有开火车读词语,接着有指名读、小组读重点词、句、段。特别是在对比读方面做得非常好,对比读治水前和治水后景象的句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禹的伟大。最后多次引读“洪水终于退了”,让学生从内心体会到禹治水的艰难。整堂课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出感受,促使学生一步步提升。</span></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章春花老师:</span>何老师的这堂课,课堂安排的很合理,也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采用多种形式的读,只是在老师指导的过程中,缺少了一种示范读。老师可以范读给学生听,也可以播放朗读视频让学生学,因为二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朗读方面的知识和技巧还是比较少的。那么,在这个时候老师就应该更多的示范给他们,让他们去学习,去模仿。另外,对学生的感情的指导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比如指导读“洪水泛滥的景象”,学生的朗读应该是一种很悲伤,很难过的心情,洪水治理完之后应该是一种很喜悦的心情,所以在这里的感情指导还不是很到位,这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去探讨,去学习。</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邱志英老师:</span>今天我们教研的主题是“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这方面何老师的朗读方式有很多种,有男女生对读,个别朗读,还有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比如读“很久很久以前”这个句子时,就运用了抓住重点词语朗读。我建议在学生朗读之前老师范读,这样朗读的效果会更好。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 ,比如讲到“洪水泛滥”时,平时学生在生活中没有见过这种现象,播放视频,这可以让学生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能意识到洪水泛滥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大禹治水》是一篇神话故事,由这个拓展到《女娲补天》和《愚公移山》这些神话故事,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课外阅读,课堂延伸非常好。</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周应林老师:</span>朗读是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既是理解课文的手段,也是提高语文能力的目的。朗读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本堂课何老师的朗读方法多样,突出了重点,特别是读中理解词语做得很到位。如果教师能够发挥自身朗读的特长进行范读就更好了。朗读方法的指导可以从语气,语速和重读等方面展开,如果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评价朗读相信效果会更好。</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付菊老师:</span>何老师作为年轻的老师,一个只有三年教龄的语文老师,能够设计出这样一堂课,非常不简单,教学方式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是一位非常优秀有潜力的老师,但是作为一位新老师,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的沉淀,和学生的磨合也还有待加强,相信假以时日,何老师一定会成长为更加优秀的老师。</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江根林副书记:</span>年轻的何璐晴老师表现出色,从教学设计到课堂调控都是纯熟自如,是一块可塑之才!</p><p> 说说两点感受:第一,何老师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堂上她多次提到“回答问题要完整”,“认真做好课堂笔记”。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经过几年以后,她们班孩子的语文素养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p><p> 第二,朗读指导方面,我觉得何老师设计的朗读指导形式多样,但呈现出来的效果并没有达到老师的预期,究其原因还是指导方法出了问题。所以,我建议语文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范读,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什么是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提高孩子们的朗读兴趣。</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封卫东老师:</span>《大禹治水》这篇课文在原来北师大版是三年级的课文。现在部编版调整到二年级, 内容上我发现有调整,看后面的课后习题,他们的目标是不一样的。这堂课老师重朗读指导,老师的朗读指导方式比较多样,有出示阅读提示指导朗读;有抓住重点词指导重读,还有指导学生分男女对比读等等。如果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做好一些细节的处理,把朗读指导落实到更深入的地方,让学生确实懂得如何读好重音的话, 经过重读的方式理解句子的意思,品味人物的品德。那样朗读指导的效果就会更好。 提出一个建议, 朗读指导的形式很多, 学生需要掌握的朗读技巧也很多,如果老师上课的时候在朗读指导方面也做到一课一得,一节课重点指导一个方面的朗读技巧与方法,不贪多,这样效果才会更扎实。</p><p><br></p> <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朗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几千年来,正是朗读,把学生带入了诗文所创造的优美意境,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此次主题教研活动是一次可贵的思想碰撞,朗读技巧的掌握重在实践,朗读技能的提高重在学习。路漫漫其修远兮, 关于朗读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我们正行进在路上……</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南城县第一小学语文组</span></p><p class="ql-indent-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11月19日</span></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