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石传道 丝竹化雨 —— 记2020年江西省高中音乐优秀课例民族音乐课题展示有感

兔小兔

<p>  盛会在佳期,逐梦正当时。2020年11月18—20日全省基础教育高中音乐优秀教学课例现场展示交流活动在余干第一中学如期举行。</p> <p>  此次赛课是一种全新的模式,由省教研室在赛前一个月公布比赛的三个课题,分别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第三单元"鼓乐弦动" 丰富的民间乐器《锦鸡出山》和丝竹相和《娱乐升平》,以及第十四单元"文人情致 " 高山流水志家国《广陵散》,各地市从三个课题当中任意挑选一个课题。这三个课题都是平常老师认为比较难上的课题,每位选手都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准备,并以同课异构的方式呈现,让赛事更加激烈,同时也更具有教研意义。</p> <p>  我们景德镇团队到达美丽大气的余干第一中学,来张合影为王亚华老师加油打气!</p><p><br></p> <p>  省音乐教研员杨文立老师召集各地市的选手、评委开会,宣布比赛规则和评分标准,正式拉开了赛事的序幕。 </p><p> </p> <p>  会后,省音乐教研员杨文立老师与我们合影留念。</p> <p>  </p><p> 19日晚,景德镇市教研员冯晓敏老师组织观摩团队为王亚华老师进一步磨课,做最充分的准备,争取最好的呈现!</p> <p>  </p><p> 来自全省的13位优秀的高中音乐参赛选手齐聚余干,他们都是全省各地市、县经过层层选拔出来的精英,十三节精彩纷呈的音乐课,让我们享受了音乐教学的饕餮盛宴。</p><p>​</p> <p><br></p><p>课题一:【 锦鸡出山 】</p><p> </p><p><br></p><p> 第一节课:萍乡的刘凤老师以一曲家乡民歌《萍乡春锣》引出课题,瞬间学生被亲切深情的刘老师所感染,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p><p> 整堂课,既有老师的示范,也有学生体验,更有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的多形式教学,在学生小组展示后,老师给予学生当地明信片作为奖励,将民族文化与音乐相融合,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喜爱。</p> <p>  第二节课:南昌蔡易池老师以“艺术源于生活”开场,让学生通过观看三组不同场景图片引出打击乐逐步引出课题。教学设计以音乐要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把学生们都吸引到他的课堂中,本堂课是一节有深度高质量的课!</p> <p>第三节课:九江刘思怡老师以“寻找鼓乐传承人”视频导入引出课题</p> <p>  第四节课:丰城鄢敏老师嘹亮的歌声把我们带入到土家族的风土人情</p> <p>  第五节:瞧鹰潭的戴玮老师穿上了土家族的服饰,带来一段土家族的舞蹈。</p> <p>  第六节课:吉安的胡淑华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土家族的帽子,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聆听乐曲</p> <p><br></p><p>课题二:【 广陵散 】</p><p> </p><p><br></p><p> 第七节课:赣州卢斌老师用浑厚嗓音吟唱《蒹葭》瞬间将我们带入到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意境,把我们带入悠悠千年古国,从而引入众乐之首古琴。</p><p> 他先介绍古琴的样貌,音色特点与基本弹奏方法,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古琴的魅力,再进入课程主题《广陵散》。卢老师巧妙地以音乐三个要素来剖析《广陵散》片段返魂狥物及冲冠长虹,再与学生探讨历史与音乐的关联。延伸的古琴曲《高山流水》以学生表演的情景剧方式呈现,让学生很是喜爱。</p><p> 最后卢老师为学生准备的小礼物——古琴小模型,让学生爱不释手。</p> <p>  第八节:抚州 潘琳老师的 《广陵散 》,从中国古汉字“乐”的演变入手,引出古琴。通过多媒体教学,自然习得中国古琴音乐是一门具有深刻历史文化背景的艺术。&nbsp;</p><p> 课中,潘琳老师介绍古琴,亲身抚琴演绎,帮助学生引导学生在 古曲《广陵散》中去辨别三种音色“散音、泛音、按音”。古琴演奏的《广陵散》则完美的诠释了“心物相合、人琴合一、天人交融”的绝美意境和人文情怀。</p><p> 课末,采用对比教学法,将古琴与钢琴演绎同一片段,与学生展开中西方音乐表现手法的探讨。从而得出,古琴一器具三籁,可以状人情之思,也可以达天地宇宙之理!</p> <p>  第九节:上饶张蕾敏老师请学生聆听音乐并选择与音乐相符的图片,通过对比聆听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音乐</p> <p><br></p><p>课题三:【 娱乐升平 】</p><p> </p><p><br></p><p> 第十节课:景德镇王亚华老师,用粤语向同学们问好,迅速把学生们带到广东的大环境里。并且带来广东点心,让学生边品边欣赏广东音乐《娱乐升平》,从而巧妙的营造出广东人闲暇自得地音乐生活氛围。</p><p> 引导学生从感受作品的情绪、速度、音响色彩、乐器材质中认识了"五架头"这一广东音乐丝竹乐经典编制;带领学生们感受哼唱《娱乐升品》、师生接唱、拍唱中感受作品中舞狮的锣鼓节奏特点,了解到了广东独特的七音律,以及冒头迭尾的旋律构成手法。以一首广东经典作品《雨打芭蕉》,带大家认识广东灵魂乐器高胡,通过观察外形和聆听音色,认识到了硬弓五架头与软功五架头,并能听辨出其不同音响效果。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深入浅出,很好地将"教"与“学"落实到位。</p> <p>  第十一节课:宜春的朱茜老师演唱广东歌曲《彩云追月》引出八音及丝竹的音乐的欣赏,还把宜春竹琴带入到课堂中,加深学生对丝竹乐的认识,提升对民族乐器兴趣浓厚。</p> <p>  第十二节课:余干的陈颖莹老师以“丝竹是指什么”直入课题,引导学生感受二胡、高胡音色,从听(听觉.音响)-看(视觉.音响)-摸(触觉.体验)-验(联觉),带领学生进入课堂。</p> <p>  第十三节课:新余的肖源老师以乐器视频导入让学生直观发现里面的乐器并模仿乐器演奏的姿势,引出丝竹乐。用民族舞扇子,体验平十六均匀的节奏,感受音乐。</p> <p>  13位老师们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声情并茂的课堂语言,精致美观的课件,以及各自所展示的才艺,吹拉弹唱给我们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让我们赞叹、咀嚼、久久回味……</p> <p>  最后,江西省教育厅教研室音乐教研员杨文立老师进行专家讲座式的点评。</p><p> 杨老师首先充分肯定了每一位参赛教师的辛苦付出和敬业精神,赞许了部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提出了高中音乐教学的一些理念和要求:</p><p> 教师在备课时要做加法,授课时要做减法,授课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尊重学情,教学方法应符合高中生的知识层面和年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少包办,多放手,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并精僻地总结出:"一节高质量的好课需要专业素养、人文素养、教学素养这三者缺一不可。"随后对13节课进行逐一精准点评,每节课的闪光设计,老师的有效处理以及不足之处。</p><p> 专家的精彩点评中有理念、有要求、有方法、有方向,有效地帮助大家理清教学思路、深刻理解音乐教学的本质,很好地指引了我省高中音乐教学的提升方向。让各地市教研员和每位参赛选手了解自己的优势及需改进努力的方向,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真正做到把民族音乐渗透到孩子们的心里。</p> <p>(评委与选手合影留念)</p> <p>  恭喜我市王亚华老师在本次比赛中获得一等奖!</p> <p>  但我们清楚还有很多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从其他地市老师身上也学习到很多。比赛的目的是让我们互相碰撞,找准方向,练好教学本领,提高个人素养,才有可能上好每堂课,最后让学生受益。碰撞、研讨、学习、实践、最后落实到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上。我们将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前行!</p> <p><br></p><p><br></p><p>撰文: 王丽芳</p><p>摄影: 余俊 王丽芳 韩思憧 朱贞哲</p><p>制作:王丽芳</p><p>监制:冯晓敏</p><p>来源:景德镇市音乐中心教研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