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例研究,探讨核心素养的实施——记报慈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

随遇而安

<p>为更好地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20年11月17日报慈小学数学组开展了学科带头人展示活动,本次活动邀请沈阳教导作题为《帮助学生形成真正体验》的专题讲座。</p><p><br></p> 骨干教师风采 <p>沈阳,女,1984年毕业于江苏省洛社师范学校,1997年8月被评为首批常熟市小学数学学科教学能手,2001年8月被评为常熟市小学数学学科教改带头人,2011年评为中小学高级教师,2015年评为常熟市小学学术带头人。</p> 精彩讲座 <p>沈阳教导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讲座《帮助学生真正形成体验—以“认识千克”为例谈起》,报慈小学数学组全体教师以及部分实习教师全程参与,认真聆听。</p><p><br></p> <p>沈教导以《认识千克》这一课为例,对“教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和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愿学、乐学数学”作出了详细地展开。</p><p>首先,沈教导提出了五个关键词,“认知需求”、“建立表象”、“认知结构”、“实践应用”、“真正体验”,并围绕这五个板块提出如何帮助学生真正形成体验的方法。</p><p><br></p> <p>沈教导提出,第一,创设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导入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为出发点;第二,利用有限的素材,让学生建立真正的表象。比如在感知1千克到底有多重时,老师和学生没法准备众多的教学资源,多方面结合,让学生直接感受和间接体会“千克”,帮助学生逐步建立“1千克”的真正表象;第三,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构建学生的认知结构;第四,通过生活中的实践应用,体验和理解数学知识。认识千克的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研究数与量的关系,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感悟。</p> <p>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当一个人不仅在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自我的时候,就能形成兴趣,没有这种自我肯定的体验,就不可能有对知识的真正的兴趣。”沈教导以此启发教师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帮助学生真正形成体验的价值,使学生乐学、爱学数学。</p> 感悟心得 <p>沈教导的精彩讲座也为数学教学实践指明了方向,几位青年教师们受益匪浅,还写下了它们的一些感悟。</p> <p>王紫琪教师:沈教导根据多年来的实践经验,讲述了如何帮助学生构建认知结构。以“认识千克”为例,重量单位一般比较抽象,因此要让学生从生活出发,认识生活中的几千克,初步构建认知结构,等到了课堂中,才能更快速而深刻地体会“千克”的意义。沈老师的讲座给了我们很多的启发,对我们以后上到类似的课程有很大帮助。</p> <p>毛浩飞老师: 这次教研活动沈教导讲了对《认识千克》这一课的思考,其中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p><p>沈老师讲“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内在需要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在教学前,沈老师让学生了解米袋上的信息,产生疑问,使学生有了学习千克的内在需求。从日常的教学当中,我也感受到学生自己的内在动机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地探究发现能够助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上课内容。</p><p>在《认识千克》的教学中,沈老师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盐、零食等,让学生亲自感受1千克有多重 ,使1千克重量这样的模糊概念具体化。在教学中,我往往可以发现,单纯的讲解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不能快速理解,如果用熟悉的生活实际举例,那么就更容易得到积极的反馈。在以后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将课堂知识与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最终爱上数学。</p> <p>讲座虽然结束了,但给我们的数学教师们留下了满满的收获,相信各位老师会在未来的数学教学中将理论付诸实践,帮助学生乐学数学。</p> End

学生

千克

教学

数学

教导

体验

认识

沈老师

认知结构

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