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论"文",聚焦“主题”——内蒙古地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赴松山区考察交流活动在松山四中附小举行

奇奇

<p>  望窗外,北国风光,初冬已至,深秋未央;观校内,胜友如云,高朋满座,逸兴遄飞。</p> <p>  为促进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间的横向交流,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实现语文教学的深度变革,提高实验教师教学设计、课堂操作的实效性,经北京华樾教育研究院联系,由松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11月17日,在松山四中附小举行了内蒙古地区“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校考察交流活动。</p> <p>  四中附小分会场由松山区教研室郝海鹏老师主持,我校张阔、张艳凤、娄术祯、付美丽四位老师带领一二三年级同学依次进行课例展示。通辽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呼伦贝尔市及赤峰市蒙小、敖汉旗、克旗、元宝山区等学校的300多位专家、领导、老师齐聚一堂谈"语"论"文",聚焦“语文主题学习”。</p> <p>  会议开始,郝海鹏老师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莅临参观指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介绍此次活动的流程安排。</p><p> </p> <p>  第一学段的主题学习,既要依照实验理念,简简单单教语文,轻轻松松学语文,课内扩大阅读量,又因为学段的特殊性,需要扎扎实实打基础。二者怎样达成平衡,在本方面,会议提出来明确的思路和举措。统编教材使用后,丛书怎样与教材配合,以更有效地实施语文要素教学,在一篇带多篇教学中,不同课时各承担怎样的功能任务,活动也给出清晰的分解。</p> 课例呈现展成果 <p>  首先,张阔老师执教部编版二年级上1+x读书指导课《朱德的扁担》第一课时。在新课导入部分,教师从学生认识的领导人毛主席入手,结合人物介绍,自然破题揭题。</p> <p>  本节课集中识字学词环节设计非常巧妙。通过词素分解法理解“会师”,采用联系生活经验、看图等方式理解“扁担”和“斗笠”。字理识记“敌”字进而理解“敌人”。</p><p> 词语理解方式多元,且穿插扩大视域训练,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扎实的基础知识教学,为进一步精读理解课文做准备。</p> <p>  第二节课,由张艳凤老师执教《朱德的扁担》第二课时。本文难理解的词句多,时代背景距离学生远,想借助词句感受领袖形象和了解革命传统,并不容易。</p> <p>  张老师紧扣词句,带着学生或推断意义,或想象画面,用以读代讲的方式,引领学生读懂了课文。最后,她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大家更敬爱朱德同志了?”学生在对话当中,联系上下文,体会到了朱德同志的可敬之处,体会到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崇高风范。</p> <p>  娄术祯老师执教1+x精读指导课《青蛙写诗》第二课时,这是训练“提取信息”的起始课,也是建立句子概念,读出不同标点停顿的启蒙课。</p> <p>  娄老师同样结合词句教学,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学生读出了兴奋宣告、热心、友好等不同语气,期间穿插以语文要素为核心的听说读写训练,再利用语文主题学习丛书的文章《标点符号歌》,迁移练习提取信息,读好停顿的技能,与课文配合相得益彰,完成了教学任务。</p> <p>  最后一节由付美丽老师执教的三年级《怎样读懂自然段》语文技能训练课这一全新课型关注度极高。</p> <p>  这项技能,光通过阅读理解单篇课文的方式,难以达成训练效果。通过多篇配合,集中训练,实效性明显增强。 学生在一节课上,掌握了“归并法”、“中心词串联法”、“中心句概括法”三种方法,体现了由语文知识向语文技能的转化。</p> <p>  郝海鹏老师依次对四节课进行了现场点评并作课型思路讲解。与会老师边听边记,十分专注。</p> 经验交流共分享 <p> 教改深处寻芳径,主题学习香满园!我校教导处于颖奇主任,在大会中做了题为《遇见语文主题学习 回归语文教育正道》的经验分享。</p> <p>  她从我校实验几年来,主题学习实践的推进策略、校级研发的“三大模块”、“七种课型”、丛书使用策略、以及学校构建的“4+1”课程体系等方面做重点介绍。各种实效性做法,全是满满的干货,为参会老师打开了语文主题教学的独特视角。</p> 专家讲解明方向 <p>  下午,郝海鹏老师用了两个小时的时间,提供了《给主题学习施点“要素”的肥》教学讲座。</p><p> 郝老师站在落实语文要素的角度,分析了统编教材阅读教学的内容,并就发挥主题学习的优势,提高教学质量提出具体的思路和建议。</p> <p>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是一条充满探索的路。相信在松山区教育局的行政推动下,在松山区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在兄弟盟市同仁的交流互鉴中,松山区第四中学附小定会坚定不移走下去,将主题学习之路走实、走深、走远……使语文和阅读真正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和未来的幸福奠基! </p><p> 我们坚信,决心在,希望就在;希望在,语文主题学习的生机就在,未来就在!</p>

语文

主题

老师

学习

松山区

教学

学生

郝海鹏

附小

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