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行(五)仍在大山的他(她)们……

《易》乾元

<p><br></p><p><br></p><p> 我和宋梅香、景秀琴3人要提前返回太原,在离开大山前一天(11月8日),上午大家一起包饺子,中午热热乎乎吃饺子,谢亚非(左1)不经意几句感慨:“你们三个走了,我队列训练就训不成了,留下的三个人——高建英是我家里的领导、石厅长是我单位的领导、张老师更是领导,我成了真正的兵,只能挨他(她)的训!"</p> <p> 他煞有介事一番心里话,差点让大家把嘴里的饺子喷出来,哈哈哈……哈哈……!他却不笑还一脸忧愁……又是一阵“哈哈……!”宋梅香(左前2)抿着嘴,强忍着站起来说:“我出去呀……受不了……肚子疼……!”</p><p> 第二天(11月9日)早上走了我们,肯定冷清了,他们干什么呢?照片发到了“安徽大山群",噢!散步时发现山上有不少榛子落的遍地都是。</p> <p><br></p><p> 第三天(11月10日)谢亚非发了一个视频,我设想的“大山四重奏”正在排练实施中。</p> <p><br></p><p> 第四天(11月11日)“石厅长上午干活了——“哇塞”!真是撸起袖子加油干!"</p> <p><br></p><p> 下午张老师在树林里练声“啊……”</p> <p><br></p><p> 第五天(11月12日)他们有了新的生活习惯,变成真正的大山人,每天早上一杯茶,慢慢品,细细咂!</p><p> 谢亚非(下图右)说:“人家叶卫民的堂叔(下图左)给了好茶叶,总不能带回山西才喝吧!要多喝大山的水,弥补身上缺的哂!”</p> <p><br></p><p> 午后高建英拿了两件衣服到河边,谢亚非调侃:“你这不为洗衣服……是为拍视频!”</p> <p><br></p><p> 笫六天(11月13日)他们去卫民父母家了,卫民的妈妈正在做“米松”,张老师(上图戴帽)认真的观看,就是用玉米和大米面做的一种薄饼,蒸熟然后晾晒,春节时用食油一炸,就成了香脆可口的锅巴一样的小吃,是晥南大山人待客的佳品!</p> <p><br></p><p> 午休起来,他们溜达到了卫民父母家的菜地里抜罗卜。</p> <p><br></p><p> 第八天(11月14日)他们4个人去了一趟神龙谷,张老师和石厅长是头一次,而谢亚非和高建英已经是第三次了。</p> <p><br></p><p> 下午张老师在河边吹陶笛</p> <p><br></p><p> 笫九天(11月15日)叶卫民领他们到大山最深处寻看水源头,问到活水的来处,亦一乐也!</p> <p><br></p><p> 晚上高建英(左)和石厅长(右)二重奏,我转发到"厅合唱团群",一片点赞声!</p> <p> </p><p><br></p><p>  </p><p> 我为什么不厌其烦的从笫一天罗列到笫九天,只是在说明,这样的旅游——是真正的深度休闲旅游,即现在流行的“深旅游”。</p><p> 今天(11日19日)房东叶卫民家的农家乐挂牌“德贤居”,为祝贺特编辑这一期美篇!</p> <p><br></p><p> 从安徽行(四)可见叶卫民是个有德之人,其妻叶仙莲人品贤惠,可谓德贤居也!</p> <p> 张老师(左一)是中国音乐医疗协会理事,石维景(左二)与张老师是一家,她是我们单位的前任副厅长;谢亚非(右1)是我的同事贽友,退休前是单位机关党委副书记兼工会主席,高建英(右2)是谢亚非的内助贤妻,他们有德有贤,此时住卫民家,是最恰当的德贤居——居德贤 ,“德贤居"名至实归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