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人类的好朋友,能驮能背,适于山区背负驮运,具有体质健壮,适应能力强,性情温驯,吃苦耐劳、听从指挥等优点。<br> 而在当今的户外运动界,许多喜欢探险、爬山、穿越,热爱大自然,勇于挑战自我,具有坚忍不拔的顽强毅志和较强团队合作精神的户外爱好者也自豪地把自己称为“驴”。但要成为一头真正合格的“驴”,必须是有着一定的户外经验,穿越过一些经典的户外线路,经历过艰难险恶的户外考验。<br> 秦岭深处,就有着这样一条经典的成“驴”之路,它风光旖旎,景色优美,山高路长,崎岖坎坷,一路上你会在高海拔中漫长爬升,在狂风里艰难行走,在竹林树丛中无休止的穿行,一天半的时间,要徒步38公里,累计爬升1700米,下降2600米,它就是秦岭大寺穿越,一条户外人的成“驴”之路。<br> 大寺,终南山下的一个古村落,隐藏于秦岭深处的一处世外桃园,这里山势巍峨峥嵘,溪水清秀柔美,高山草甸、奇花异石、黄树翠竹,让你为之赞叹称奇,这里已成为驴友们心中向往的“香格里拉”,户外人必去的打卡之地。在户外驴友界,没有走过大寺都不敢称作驴友,只有走过大寺之路,才算是真正的“驴”。<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岭秋韵</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岭深处,世外桃园</span></p><p><br></p> 2020年的深秋之季,我们这群志趣相同、热爱登攀的户外爱好者,在临汾海水户外的带领下,踏上秦岭大寺的成“驴”之路。<br> 我们一行11人,经过6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秦岭沣峪的鸡窝子村。当天下午安排好住宿后,先步行来回8公里游玩了秦岭分水岭。这里是长江水系和黄河水系的分界线。正值深秋之季,群山层林尽染,五彩缤纷,分外妖娆,白房、绿竹、金松、红叶,错落有致,让你目不睱接,流连忘返,完全地被大自然的美色陶醉。忘情之中,一不小心踏空崴了脚,钻心的疼痛让我产生了放弃的念头。<br> 第二天起来,脚的疼痛略有好转,细心的快乐姐为我的脚打好绷带。考虑再三,我毅然踏上了大寺之路。<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鸡窝子村</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秦岭山间的省道</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五彩斑斓</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长江水系与黄河水系的</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分水岭纪念墙</span></p><p><br></p> 我们这次的穿越线路是:鸡窝子村——光头山——麦秸垛——大寺——苍头岔——高冠峪——成驴桥——高冠风景区。<br> 第一天:鸡窝子村——光头山转播站——麦秸垛——大寺。<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一天的路线轨迹</span></p> 清晨7点,吃饱喝足后,我们整装出发。从我们住的川嫂农家屋后的一条小路,沿高压线塔,向山顶的电视转播站攀登,大家精神饱满,神采奕奕地踏上了这条成“驴”之路。<br> 这一路段海拔高,爬升强度大,坡陡路滑,长约4公里的路程,爬升就达到1000米,最高海拔2838米。许多地方坡度近50、60度。因为起点海拔就在1800左右,高海拔爬升比较吃力,爬到半山腰就已经气喘吁吁。回首远望,远处群山绵延,云海流动,太阳偶尔洒出金光,穿透树丛照在我们身上。抬头仰望,云层间透出片片蓝天,蔚蓝通透,山顶的电视转播站仿佛仙境宫阙,在蓝天白云间若隐若现。越往上风越大,狂风吹得树丛竹林呼呼作响。快到电视转播站这段,已无大树遮挡,多是矮小的箭竹林和高山草甸,我们几乎完全暴露在狂中,越往上爬,海拔越高,呼吸越困难,每前行几步就要停下来休息一下,就这样走走停停,4公里的路程用了近4个小时才到达光头山顶的电视转播站。<br> 站在光头山巅举目四望,四周是大片高山草甸和一些棱角分明的巨石,东北为凤凰咀,东南是分水岭,西北有麦秸垛,西南见鹿角梁。远处的冰晶顶还堆满积雪,云雾缭绕在山间,天空云层低近,仿佛魔幻世界。<br> 山顶的风更大了,刮得我们都立不稳。在风中行走就像是在扭秧歌。行走间我们不知何时已分为三组,小草好似飞毛腿走在最前面,海水四人在中间,我和鹏六人在最后。转播站的西北方五六百米还有处配套用房,屋后不远就是鹰嘴崖,翻过垭口沿山梁走是通住大寺最近的路。崖上的风更猛烈,刮得大家都站立不住,感觉随时都有可能被风刮飘到空中。风声几乎盖住了对讲机的声音,从对讲机中隐约听领队海水说崖后全是积雪,约已过膝,且泥泞难走,建议我们向下切绕道,跑在最前面的小草也在对讲机里让我们下切到大路上再沿大路绕过去,我们几个就从鹰嘴崖的左侧下插,这一插就害得我们多走了三四公里,多用了近两个小时,等我们三个组全部汇合时已是下午一点多了。<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山顶的电视转播站</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一览众山小</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打卡石</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远眺网红石</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远眺冰晶顶</span></p> 简单用过午餐后,继续出发。因为多耽误了两个小时,后面的路我们必须在林中穿插抄近道,否则到了大寺天就全黑了,在大山中走夜路是件很可怕的事情。<br> 后面的路全是下坡,我们前面爬升了多少就下降多少,后面十公里就要下降1000米。这一路的下切几乎让我们崩溃,不管是树丛还是竹林,不论是道路泥泞还是厚厚的落叶,全都不理会,只是一个劲儿的沿着路标狂奔。我也顾不上脚伤的疼痛,和小草带着君语、快乐、灵魂像风、圣易生辉等走在最前面,海水、鹏、屏海、一凡姊妹几个紧跟后面不远,细心的海水怕我们前面遇到熊瞎子还给我了一瓶催泪喷雾防备。坡很陡,路很滑,落叶很厚,竹林很密,虚虚的落叶很容易打滑踩空,不小心就会跌倒,竹叶树枝不时划在脸颊手面,很疼。一路下切,直切得大家两腿打颤,两肩酸痛(撑登山杖用力的过),终于走出了树丛竹林,眼前豁然开阔,我们在天黑前到达了大寺三组的石头家。<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寺三组石头家</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徒步后的拉伸运动</span></p> 大寺是秦岭深处的一个古驿站,是古时西安通往陕南宁陕县古驿道中的村落。四周群山环抱,中间山凹里有两三户人家,即大寺三组、四组,还有一组和二组离这里还有几里。在盛唐时期,此处因地势优越,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条古驿道上曾修建有著名的大谷寺(简称大寺),因此而得名大寺。后来因战乱被破坏,已经没有任何痕迹,寺庙已无踪影,只有几处村民的土坯瓦房,如今农村脱贫易地搬迁,村民都已迁到山下的大寺新村定居,只留有几户作为驴友接待站。<br> 我们住宿在大寺三组的石头家。在我们之前已有几位西安的驴友先我们到达这里。这里不通电,有两块太阳能板发的电勉强能够照明使用,吃的水是存下的山泉水,因前几天的下雨使水略带混浊。做饭是农村特有的大柴火灶。驿站老板石头为我们准备了土豆、白菜和面片汤,海水亲自掌勺炒菜,我则帮着烧火。晚餐很丰富的,大家都拿出了各自带来的酒水菜肴,猪蹄、牛肉、香肠、花生米……,还有汾酒、西凤酒和石头自酿的葡萄酒。大家高谈阔论,开怀畅饮,谈笑声回荡在山谷的夜色里。我们住在同一间屋里的大通铺上,男女各占一边,山里晚上很冷,且无信号没网络,大家早早地钻进被窝,聊天讲故事,渐渐进入梦乡,此起彼伏的鼾声把我从梦中叫醒,脚上的伤也更加疼,一夜几乎未再入睡。<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明码标价</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石头</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海水和小草主厨</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农家柴火灶</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丰盛的晚餐</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为同甘共苦干杯</span></p> 第二天:大寺——中庙——苍头岔——成驴桥——同岔沟——高冠景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第二天的路线轨迹</span></p><p><br></p> 凌晨五点起床,爬上山坡数星星。夜空中繁星点点,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撒在硕大的墨玉盘中,明亮而美丽,又似一盏盏悬挂的明灯,勾起无限的遐想和憧憬,把我的梦想与心愿,化作星辰,融入这浩瀚的星河。启明星闪烁,东方露出鱼肚白,鸟儿的鸣叫在山谷中响起,天慢慢亮了起来……<br> 热情周到的石头已为我们准备好早餐,馒头、糊糊、小菜……。饭后,天还未大亮,我们就出发了。从石头家背后的一条羊肠小路翻过山梁,再下到沟底,几上几下,约三、四公里,到达了大寺二组的高小林家。途中还经过一处围着篱笆的院子,已人去屋空。回望来时路,渐渐升起的阳光照在远山,有日照金山的感觉。山林间秋意正浓,红、绿、黄交错,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上帝打翻的调色盘,绚烂多姿,色彩斑斓。高小林家的门也锁着,屋旁的喇叭里隐约有佛堂声(这里是中庙)。过了二组再翻一山梁,下到沟底,就看到了高冠河,沿河一路下行,跨河过桥,不久就到了大寺一组,这里也是房门紧锁,家中无人。在这里遇到了二组高小林的父母,他们是回大寺新村,在此休息。一组也只有一户人家,环境很不错,屋前小河流过,四周群山环抱,院子挺大,干净整洁,屋旁还有几棵柿子树。这里更胜世外桃园,宁静安详,与世无争。<br> 简单休整后,继续沿高冠河前行。河水越来越大,河面时宽时窄,河水时缓时急。我们攀崖壁,跨巨石,翻山梁,过垭口,穿行在这千年古道上。上上下下,使我的脚更疼了,右脚的伤使得左腿吃力过多,走路不平衡,动作变形,又造成了左膝拉伤,上坡还好,下坡只能撑着登山杖一点点向下挪动。大家的关心和鼓励给了我力量,终于来到了“成驴桥”。这里是大寺穿越的标志打卡点,到了这里算是毕业了,我们也都累成“驴”了。从成驴桥还要再走四五公里才能到同岔沟,到了同岔沟就可以有车了。到同岔沟时已下午两点五十分,领队海水已提前联系了小交通,为我们节省了四公里的路程和时间,于下午三点半出了景区。<br>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二组高家林家</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大寺一组</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路遇高家林父母</span></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秦岭古道</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成驴桥合影——我们毕业啦!</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全体队员与领队</span></p> <p> 秦岭大寺,这条成驴之路,在我的户外生活中添上浓浓的一笔,让我难以忘怀。每一次的户外徒步都会有不一样的收获,都会对生活有新的更深的感悟,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滋味,只有你经历了才会明白,这就是户外运动的魅力所在,这也是我热爱户外运动的原因。秦岭,一个来了百遍也不会厌倦的地方,我会再来深情拥抱你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