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段锦(六)两手攀足固肾腰

美友313387681

两手攀足固肾腰,是八段锦中的第六式,通过弯卷腰部把双手放与双脚,从而达到锻炼腰部的作用,弯腰的同时肾脏受到牵引按摩,也起到了增强肾气的健身功能。 动作一:接上式。两腿挺膝伸直站立;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图45)。<br> 动作二:两臂外旋至掌心相对,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目视前方(图46)。 动作三:上动不停。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掌指顺腋下向后插;目视前方(图47)。<br> 动作四: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抬头,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图48)。 做完六遍后,上体立起;同时,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图49)。随后松腰沉髋,身体重心缓缓下降;两腿膝关节微屈;同时,两掌向前下按至腹前,掌心向下,指尖向前;目视前方(图50)。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领<br><br> 1.反穿摩运要适当用力,至足背时松腰沉肩,两膝挺直,向上起身时手臂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br> 2.年老或体弱者可根据身体状况自行调整动作幅度,不可强求。<br> 易犯错误<br> 1.两手向下摩运时要低头,膝关节弯曲。<br> 2.向上起身时,起身在前,举臂在后。<br> 纠正方法<br> 1.两手向下摩运要抬头,膝关节伸直。<br> 2.向上起身时要以臂带身。<br> 要领:本动作要点在于前俯时从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一节一节从上往下弯曲,好像卷地毯一样从上往下次第卷起,细心体会脊柱每节椎骨松开弯曲的感觉;直立时从下往上,将尾椎、骶椎、腰椎、胸椎、颈椎一节一节由弯曲而竖直,细心体会每节椎骨由弯曲而变竖直的感觉,直立后体会整个脊柱贯通一气的感觉。<br> 此外,要保证在两膝直立情况下,俯身前屈,这样才能充分刺激脊柱、督脉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位。在身体充分前屈中,两掌尽力向下推摩,如果由于韧带原因,不能推至脚跟时,可在脚跟之上小腿处完成余下的导引动作,切不可弯曲膝关节。锻炼得法,会感到腰部温暖发热,整条脊柱轻松通畅而阳气充沛。<br> 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整个动作配合呼吸缓慢柔和。<br> 收功:身体直立,气沉丹田,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静养片刻。<br> 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动作要领体悟方法<br> 动作方法:两腿挺膝伸直站立(两脚约与肩同宽),同时,两掌指尖向前,两臂向前、向上举起,肘关节伸直,掌心向前,目视前方。接着,两臂外旋至掌心相对,屈肘,两掌下按于胸前,掌心向下,指尖相对,目视前方。随之,两臂外旋,两掌心向上,随之两掌指顺腋下向后插,然后两掌心向内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随之上体前俯,两掌继续沿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抬头,动作略停;目视前下方。接着,两掌沿地面前伸,随之用手臂带动上体起立,两臂伸直上举,掌心向前,目视前方。<br> 本式一上一下为1遍,共做6遍。<br> 综观其动作方法,如何去体悟其动作要领呢?根据功法动作导引对命门及肾的作用原理,以及本人练功体会和教学心得,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体悟:<br> 1、中指领劲,形松意远<br> 在全身心放松的状态下,以中指领劲,引领两掌指尖向前无限远处、牵动两臂向前、向上举起,犹如两手触摸到远处天际。这样运用意识引动手臂等形体的运动方法,能有效使动作准确到位,而且身体自然舒适,是达到三调合一的有效方法。<br> 2、循经导引,适当用力<br> 本式动作除了对命门进行导引的方法外,还运用了肾与膀胱相表里的相互作用原理来按摩膀胱经而起到增强肾功能的作用。因此在循经导引按摩时,应在心静体松的原则下,适当用力摩运,使膀胱经得到有效的良性刺激而达到强肾健腰的作用。<br> 3、命门动气,主宰屈伸<br> 本式动作在两掌摩运至脚面后略停时,要使两膝挺直,并适当运用意识使命门松沉向下蹋腰,使脊柱从腰部节节下沉涌动,形成反弓形的抬头蹋腰态势。这样的前屈后伸对脊柱、督脉、膀胱经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具有更好的刺激作用,是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活动腰关节和筋骨肌肉,使腰部经脉气血调和的有效手段,具有固肾壮腰,防治腰腿痛、生殖泌尿系统等方面慢性疾病的作用。<br> 4、前伸后引,意在命门<br> 本式动作在略停后,运用意识以中指领劲,导引两掌犹如摸着地面向前牵伸,尾闾略向后引拉,形成以命门为中心向前后对拉拨伸的“长引腰”态势,直至起身直立举臂姿势。这样更能增大脊柱前屈后伸的幅度,可有效发展躯干前、后伸屈脊柱肌群的力量与伸展性,同时对腰部的肾、肾上腺、输尿管等器官有良好的牵拉、按摩作用,可有效改善其功能,刺激其活动。<br> 综上所述,可知命门与肾的关系密切,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动作导引,对调节命门和肾的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是强腰健肾、防治腰腿痛的良方。因此,认识和掌握命门学说,对探究健身气功,学好健身气功具有重要作用。<br><br> 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口诀<br><br> 两足横开一步宽,两手平扶小腹前。<br> 平分左右向后转,吸气藏腰撑腰间。<br> 式随气走定深浅,呼气弯腰盘足圆。<br> 手势引导勿用力,松腰收腹守涌泉。<br><br> 两手攀足固肾腰的作用<br><br> 顾名思义,两手攀足固肾腰的含义就是通过两手攀足的动作方法来增强腰肾的功能,预防腰部疾病。两手攀足是功法动作的外形,固肾腰是其功效。那么为什么两手攀足可以固肾腰呢?首先我们来了解肾在人体生命中的重要性。中医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内含真阴真阳,为元气生发之处。肾气的盛衰直接关系到人体的生长发育与衰老,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而始焦……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三八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八八天癸竭,精少,肾藏衰,形体皆极,则齿发去。”从中可见,在人体的各个阶段变化情况,直接受肾气精盛衰的影响。因此,养生祛病的首要任务就是强壮肾精肾气。其次我们来简单分析下腰痛症的病因:中医认为,腰疼的原因很多,有肾虚,有风湿、寒湿,有劳损,有气滞血瘀,有外伤等等,但其共同机理不外乎经脉、筋骨、肌肉的功能失调,以致气血瘀滞,或局部组织失养而引起腰疼。因此,疏经通络,理气活血,使经脉通畅,气血调和,是治疗腰痛的根本原则。<br> 然腰痛病较为常见,总以肾虚精气不足为其根本原因,其它原因多在其基础上才能引起腰疼。例如,清·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指出“腰痛,精气虚而邪容病也。……肾虚其本也,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闪挫其标也、或从标,或从本,贵无失其宜而已。”而肾虚,一般是指肾阳虚。肾阳虚又称命门火衰。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又称元阳,有温煦形体,蒸化水液,促进生殖发育等功能。肾阳虚多因素体阳虚,年高肾亏,或久病及肾,房劳过度损耗肾阳所至。腰为肾之府,肾主骨髓,肾精亏虚,骨髓不充,故有腰膝酸痛等症。治疗这种肾阳虚所至腰痛之病,关键在于补肾温阳,以强壮肾阳。肾阳壮盛,发挥温煦生化功能,则肾阳虚、腰腿痛之症自除。由此可见,防治腰疼,首先在于强肾健腰。肾气盛,肾精足,则腰部功能强健,腰部经脉、筋骨、肌肉自不会被邪所伤,则腰疼病无由而发。再有《索问·脉要精微论》中云:“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也是强调腰部活动对肾功能作用的最好说明。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两手攀足固肾腰功法动作,可发现,通过两手主动上举,带动上体立起,以及两手向下摩运、直膝屈身抬头塌腰,两手按于足背(攀足)等动作,主要目的在于疏通经络(通过攀足的动作,使腰部前屈后伸,可有效刺激脊柱、督脉以及命门、阳关、委中等穴,调节肾经,膀胱经、督脉的经气,起到疏通经络作用),调畅气血,活动腰关节和筋骨肌肉,使腰部经脉气血调和,进而起到防治腰痛的作用。另一方面,从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中可知,通过略闭气(约2秒)及运用意识导引等活动,目的在于作用命门,调动内气,促使经脉气血更加流畅,驱邪外出,营养腰部关节、肌肉以及筋、脉、骨等组织,从而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目的。由此可见,两手攀足固肾腰是强肾健腰、治疗腰痛的一种传统科学的锻炼方法。<br> 作用<br> 1.脊柱的前屈与背伸运动,能增强脊柱相关肌肉力量,提升脊柱的稳定性、柔韧性和延展性,可有效防治颈椎、腰椎部疾病。<br> 2.两掌摩运与俯身攀足,可循经按摩、牵拉膀胱经,刺激督脉和命门、肾上腺、肾俞等穴,加之起身时能有效牵拉足少阴肾经,可取得充盈经气、固肾壮腰的效果。<br><br>两手攀足固肾腰讲解<br><br> 两手攀足固肾腰每天做几次<br><br> 本式一上一下为一遍,共做六次。<br><br> 两手攀足固肾腰呼吸方法<br><br> (1)呼吸方法:①过渡式,两腿挺膝伸直收左脚开步站立,两手经侧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胸前落于体侧(呼)。②两臂上举(吸);两臂屈肘,两掌下按经胸前(呼);两掌心旋向上,掌指顺腋下向后插沿脊柱两侧向下摩运至臀部(吸);上体前俯,两掌沿两腿后向下摩运经脚两侧置于脚面(呼)。<br> (2)说明:每做一组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需要两个呼吸循环。<br> 第二种呼吸方法<br> 动作一:两脚平行开立,与肩同宽,两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br> 动作二:吸气,双手上提膻中前。<br> 动作三:呼气,双手穿腋分向后背,合于两肾区。<br> 动作四:吸气,定后呼气上体缓缓前倾,两膝保持挺直,同时两掌沿尾骨、大腿后侧向下按摩至脚跟,双手攀住脚趾。<br> 动作五:吸气,上体展直,同时两手沿两大腿内侧按摩至脐两旁。<br> 第三种呼吸方法<br> 1、接上式,重心右移至右脚,左足随即略为收回,使两足距离和两肩宽度相等。然后重心再移到两脚中央,身体慢慢上升,成直立站桩的姿势。两手自然下垂,旋转身体两侧。<br> 2、双手掌心转而向上,移至向前,指尖相对,距离一、二寸,然后两手如捧一件很轻的物件,慢慢从前身中央上升到心窝膻中,同时吸气。<br> 3、手掌旋转,掌心向下,掌背向上。然后身体好像鞠躬一样,向前弯腰,头向下(如果是有高血压的,练习这一式要注意血压是否上升?头向下时面部和地面平行,可以略为减轻血压的上升。)<br> 两手下压尽量接近脚背,掌心劳宫穴分别对着两足的涌泉穴,意念亦放在涌泉穴中,两脚挺直,不要弯曲,同时呼气。<br> 4、下垂的身体,应暂时停止不动,以再加一吸一呼为度。意念仍放在涌泉穴。身体切勿刚下垂,便立即上升,回到直立的姿式。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可体会气从尾闾上升到头顶,气到头顶后,手做5、。但有高血压的,则须注意,如因此引致血压增高,便只好不停顿而立即身体上升了。<br> 5、双手手掌翻转。掌心向上,指尖相对,距离一、二寸,然后好像两掌托着很轻的物件,随着上身的慢慢上升,两掌亦慢慢上升。回复直立站桩姿势,两掌停在心窝膻中之前,同时吸气。上升时,感觉有气从头顶缘面部、喉咙、任脉下降至丹田或涌泉穴,便很有成绩了。<br> 6、当身体上升时,意念改守两腰中央的命门。<br> 呼吸:开始时可以自然呼吸,练至熟练后,可配合上身前俯时呼气,直立时吸气,整个动作配合呼吸缓慢柔和。<br> 收功:身体直立,气沉丹田,两手手心相合,扣于小腹,静养片刻。<br> 第四种呼吸方法<br> 1、初级练习水平,掌握动作即可。<br> 2、为增强健身效果,掌握动作以后,应配合呼吸进行练习。配合呼吸的方法是:<br> “动作一”配合缓缓吸气;<br> “动作二”配合缓缓呼气;<br> “动作三”配合缓缓吸气;<br> “动作四”配合缓缓呼气;<br> 做完六遍后,上体立起,两臂上举至头顶之前,配合缓缓吸气。然后,两掌下按至腹前,配合缓缓呼气。

两掌

动作

两手

掌心

攀足固

命门

脊柱

向下

腰部

两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