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在这秋末冬初,我和李星星老师、邵娟娟老师一同来到风景秀美宜人的江城芜湖,开始为期五天的2020年安徽省小学道德与法治骨干教研员专题研修班短期集中培训。</p><p> 11月1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孙彩平教授做了报告,主要围绕“为什么要上好《道德与法治课》”“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好课的关键是什么?”展开。在报告之前,孙教授的一番话很是触动我:育比教难。做人比做事难。教人做人比教人做事难。培养德行远比传授知识要难。作为老师的我们,要思考:进入课堂之前,面对学生之前,我们要带给学生什么?要留下什么?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在国家越来越强大的今天,我们的教育是不是走的太快了,应该等一等落后的灵魂?《道德与法治》就是要播种新的时代精神,育有格局的人,重构新的中国文化。</p><p> 什么样的一节课是好课呢?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度解读,教学目标的精准设计,教学内容的透彻选择,课堂活动的智慧实施。如果能达到这四点,那么我们的课就达到中等水平。如果想要优秀,或者说,一节优秀的课,更要关注德育意义的巧妙通达,也就是我们说的德育味,还有教学伦理的自觉彰选。如果能达到这两点,就是一节优秀的德育课。这个“德育味”,让我不自觉的想到了“语文味”,我记得一开始上语文课,为了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我总是注重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教着教着,感觉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后来语文进行了改革,在不断学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后,现在更注重语言的功用性。德育味,就是不要把《道德与法治》上成了地理课、法律课、历史课等。</p> <p> 11月17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秘书长张翔教授带领我们学习了“宪法基本知识”。张老师带我们了解了宪法语词的演变、宪法概念、宪法特征、宪法的历史、宪法的主要内容。《说文解字》中对宪法的解释:敏也,从心从目,害省身。许建切。中国文化中早有宪法的观念:孟子提出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宪法,限也!控制国家公权力是宪法的基本理念。保障人权、限制国家是立宪主义两个核心观念。这一点纠正了我的错误认知。宪法是法,宪法是根本法。宪法有根本性,它的指定和修改程序有特殊性,它有最高权力。并且,宪法有和普通法律规范的基本结构:法律事实—法律后果。违反宪法也要受到相应的惩罚。宪法是法律的法律,任何违宪的法律都是无效的。</p><p> 张教授的宪法基本知识的普及,让我们的对宪法基本知识有了更深更细致更全面的了解,提高我们的宪法修养。</p><p> </p> <p> 11月17日下午是华南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部《小学德育》杂志社主编王清平教授,给我们做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的专业自信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训。小学德育老师是缺乏专业自信的,因为不是专业老师,因为没有教学参考,因为没有标准……上完下午的课,我更觉得德育老师比语文老师真是难多了。</p><p> 在《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规定,以宪法教育为核心,以权利义务教育为本位,在小学阶段着重普及宪法常识,养成守法意识是和行为习惯,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法、身边的法,培育学生的国家观念、规则意识、诚信观念和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同时,《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提出: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重教学方法,必要时可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真实法治案例引入课堂教学。</p><p>最后,王教授对写作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指导,坚持写作对我们专业成长有更大的价值。我们的专业成长,一直在路上。</p> <p> 11月18日上午,统编教材核心编者、研究员、特级教师陶元红老师授课,从故事引出思考“教师的一辈子”,接着从研究型备课、如何有效上课、有效上课的几点提示展开。备课、上课这是我们一线教师每天都在做的事情。通过学习,我更深刻地认识到了课前备课的重要意义:只有充分的备课,才有上好课的前提,才可能有精彩的课堂。然而,这也是目前很多老师公开课出现问题的地方,主要原因就是没做到老师提到的“备教材”“备学生”“定目标”“预设教学活动”“板书设计”。 课堂是教学主战场,一端连着老师,一端连着学生,最有效的教学便是学生主动学习、快乐学习。上课时新奇有趣新型的导入能唤起儿童注意、引起儿童关注、抓住儿童兴趣。好的开始,就成功了一半。教学互动,注意教育性、探索性、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最后的结尾可以采取总结方式,老师总结,学生总结,或者师生共同总结。最好的结尾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兴趣离开课堂。</p><p> 陶老师学识渊博、高屋建瓴,从心理层面、专业素养、科学的教育技术方面告诉我们如何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做好道德与法治老师,这短短的三个小时,满满的干货,让我受益匪浅!</p> <p> 我最近在读曲建武教授著的《爱是教育的灵》这本书。曲教授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利用每天的零碎的时间,坚持给学生发微信,从不间断。短短四年,他给学生发了两百多万文字,他用每天的坚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每天的爱与文字中,引导学生成为有理想有目标的当代大学生。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边佩服一边羡慕,如果我也当年遇到曲教授这样有雄厚扎实的理论知识,有思想有情怀有格局,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要培养学生的国家之爱、民族之爱的老师,我该是多么幸福与骄傲!人生有两条起跑线,一条是知识的起跑线,一条是品德的起跑线,最先到达终点的一定是品德起跑线上不输的人。</p><p><br></p> <p> 结合这几天的学习,我有了更深的认识。我们面对的是懵懵懂懂的小学生,更需要指引。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主持全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讲话,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引导栽培,要给学生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对思政课老师要求就更为严格。思政课老师有六方面的基本要求:把“政治要强”放首位,“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体现对教师品德的要求,“思维要新”“视野要广”体现对教师能力知识方面的要求。思政课,是属于综合课程,核心是教学生“学会做人”,重在培养学生的七种重要理念和技能。道法课根本目的不是知识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阿德勒曾说,我们对一个人提出的最高要求和给予其最高荣誉就是:在工作中,是一位好员工;在朋友中,是一个好伙伴;在爱情和婚姻中,是一个好伴侣。总之,一个人应该证明自己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思政课既要关注技能层面的“会生活”,更要关注价值层面的“会生活”。</p> <p> 教师的一辈子,应该是读万卷书的一辈子。</p><p> 教师的一辈子,应该是行万里路的一辈子。</p><p> 教师的一辈子,应该读懂学生,了解学生,和每个学生做朋友的一辈子。</p><p>教师的一辈子,应该不断学习新的理念、方法,在不断反思中改进、创新的一辈子。</p><p> 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需要用自己的一辈子备课、上课,以教促学,终身学习,保持空杯心态,让自己一直走在学习成长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