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引领促进发展 深度学习智慧前行——寿光世纪教育集团首届“活课堂”课堂节崔成林教授专题报告会

清儿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冬雨飞扬,冷风漫舞,</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听着沥沥的雨敲打着窗棂,</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风儿吹过树梢,就像有谁按下了风琴,</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宛如天籁之音,那是人间最美丽的音符。</p><p><br></p> <p>  2020年11月19日,寿光世纪教育集团首届“活课堂”课堂节进入第二天的学习,集团邀请特级教师崔成林在世纪学校科技楼报告厅做题为《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专题报告。</p><p><br></p> 颁奖环节 <p>  崔成林教授对18日“活课堂”课例展示的老师进行了高度评价,并为李春艳、梁潇潇、郭鑫、贾欣娟、王海英、朗杰、张丽、张晓、徐春艳老师颁发了荣誉证书。</p> <p>  颁奖环节结束后,崔成林教授为我们分享了《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的报告,结合大量教学案例,崔教授详细剖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明确了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意义以及设计原则。并分别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进程的设计以及嵌入式评价反馈的高效性进行了深入解读,从而对老师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p> <p>  专家简介:崔成林,正高级中学特级教师、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师培训专家、山东省教育十大创新人物、山东省“中小学新课程远程培训课程专家”、泰安市功勋教师。主持省重点规划课题“‘新双基’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主创“思维碰撞”课堂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长期致力于课堂实践研究,着力深度学习理论转化,推进深度教学改革,取得丰硕的成果。</p> 专题报告 <p>一、教学评一体化的重要意义</p><p>(一)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支架</p><p><br></p> <p>(二)给课堂教学提供一个标准</p> <p>(三)打开了“怎么考就怎么教”的通道</p> <p>二、一体化设计的三个原则</p><p>(一)基于深度学习的理念 </p><p> 基于深度学习理论,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以下教学设计问题:</p><p> 第一个,为什么教?即教学目标的设定。</p><p> 第二个,教什么内容?教学内容是不能直接给孩子的,应该把内容问题化、任务化。让孩子去完成,去解决问题,来实现目标的达成。教什么,实际是问题与任务。</p><p> 第三个,怎么教?即方法问题,方法也不能直接给孩子。必须转化为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方法。</p><p> 第四个,教得怎么样?即教学评价问题。</p> <p>深度学习设计要求回答:</p><p> “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这四个问题。要想达到我们理想的深度学习目标,教学设计就必须抓住这四个元素。</p> <p>(二)基于课标</p><p> 深入地解析课程标准,并以此为依托,进行课程目标以及评价标准的设定。以初中历史和小学数学课例为例。</p> <p>(三)基于逆向设计的方法</p> <p>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的课时教学如何设计方面,崔教授给我们提出了深刻的建议。</p><p> 首先是目标设计,要求可操作,可测评,突出成果性。马扎诺说过,只靠设定目标和提供反馈就能让学生学习产生统计学上显著的影响,由此可见目标设计的重要性。其中,崔教授重点强调了突出成果,从定义上看,教学目标就是一种“果实”,教学目标的撰写要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看的目标要通俗易懂,帮助学生课堂生成。崔教授出示了两份教学目标,通过对比让老师思考哪份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p><p><br></p> <p>  其次是达成评价,制定评价标准,清晰教学达标的依据或证明。崔教授对于如何破解“掌握、理解、规范”等目标词语根据达成评价的四要素进行了标准的解读,并分析了标准的三种评价方法:传统的测试,表现式评价和交流性评价。</p><p><br></p> <p>  最后是嵌入评价,这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重要方面。崔教授表示深度学习基础是从理解新知到内部的关联迁移再到外部的拓展迁移,由此来制定科学的嵌入评价。评价的核心是反馈,崔教授提出反馈是提高教学成绩的第一法宝,有效反馈分为教师评价反馈、同伴评价反馈和自我评价反馈,崔教授根据示例帮助老师们深刻理解如何运用反馈的方法。</p> <p>  肖艳校长做最后发言,肖校长围绕“主问题、能整不拆、产出导向、评价指向、目标精准、学习支架”六个方面谈了自己的感受,并用“厚积才能薄发,寻光我们才能心亮”总结了今天上午的报告。</p> 感悟收获 <p>  刘美君老师:“活课堂”的形成,取决于教师运用教学评的课堂设计。将评价贯穿于整个设计之中,不仅在课堂中、课堂后体现,更要基于教学目标。评价就是建立一个标准,给学生一个框架、阶梯,让学生明确标准,知道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而评价的设计需要教师从多方面考虑,首先要从学生的理解程度上,语言简洁明确,还要逐渐深入,最终达成教学目标。</p> <p>  李莉老师:听了崔教授的讲座,让我对于基于深度学习的教学评一体化设计”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思考。崔老师结合大量教学案例,详细剖析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让我更明确了“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重要意义。同时,通过这次学习,我也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怎样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引向深入。通过崔老师的报告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学习进程的设计以及嵌入式评价反馈的高效性有了一定的理解,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围绕“深度学习”用心设计课堂教学,让学生思维得到更深层次的发展。</p> <p>  高文彬老师:我在本次报告中收获良多,这也进一步加深了对教学评一体化的理解,激励了我在教学中贯彻落实“一核四维八要素”理念,把提高学生学习力作为重点对课程进行设计。在备课前首先确立详细具体的评价标准,目标的设定更是要具体且有逻辑性,更容易让人进行检验,课程内容要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像阶梯一样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环节之间有严密的思维逻辑关系,呈现知识后更要把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而不是直接把内容双手捧送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程标准检查自己如何修正和改正,发挥同伴作用,让课堂结出丰硕果实。</p> <p>  此次专家报告会,与会教师受益匪浅。通过本次“活课堂”课堂节活动,我们坚信,在专家的引领下,凤华小学全体老师一定能再接再厉,在教育征程中续写辉煌篇章!</p> <p>图文:杨玉清 、王小微、杨天心、王燕</p><p>审核:单振香、杨力帆</p><p>签发:苏永成</p>

教学

评价

课堂

学习

设计

目标

深度

反馈

学生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