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及以上的中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很容易见到“颈动脉斑块形成”字眼。有的患者听说“颈动脉斑块”脱落后就会发生中风,还有的患者连转个脖子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斑块“啪”的一下就掉下来……<br><br>颈动脉斑块真的有那么恐怖吗?亳州市中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马奎军为您介绍颈动脉斑块的相关知识,让大家正确地了解此疾病。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No.1</b></span></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inherit;"><b>颈动脉斑块是什么?</b></span></div></h1> 斑块分为硬斑块、软斑块、混合斑块三种。<br><br>硬斑块也叫稳定性斑块,已经钙化变硬,表面有一层比较厚的纤维帽,不容易破裂继发血栓。这种斑块一般通过不断增大的方式造成血管狭窄堵塞,影响血管的供血,进而影响大脑供血,但成长速度不快,诱发卒中的风险就相对较小。<br><br>软斑块也叫不稳定性斑块,由于纤维帽薄,就像薄皮馅多的饺子,很容易破裂继发血栓,一旦血栓堵塞了颈动脉或者脱落随血流进入了颅内动脉,就会影响大脑供血,诱发脑卒中。<br><br><b>混合斑块就是“软斑块”和“硬斑块”的混合体。</b><br>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No.2</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颈动脉斑块与哪些因素有关?</b></div></b></h1><br>颈动脉斑块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目前认为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炎症反应、凝血机制等机制有关,常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br><br><b>第一, 血脂代谢的异常。</b>高脂血症是公认的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br><br><b>第二, 高血压。</b>高血压主要是通过损伤血管的内皮细胞导致和加速动脉粥样硬化。<br> <b>第三, 糖尿病,包括糖耐量异常。</b>糖尿病是血糖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进斑块的形成。<br><br><b>第四, 吸烟。</b>吸烟会造成血小板功能障碍,进而破坏血管的内皮细胞。<br><br><b>第五, 遗传因素。</b>动脉粥样硬化有家族聚集现象,多种基因均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br><br><b>第六, 年龄。</b>动脉粥样硬化随年龄增长而增加。<br><br><b>第七, 其他一些因素,</b>包括大量饮酒、肥胖、微量元素缺乏、高纤维蛋白血症等。其中年龄在60岁以上、长期吸烟者,更容易出现颈动脉斑块。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No.3</b></div><b><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inherit;">发现颈动脉斑块,如何改善和治疗?</b></div></b></h1><br>那如果形成颈动脉斑块,可以缩小或者消除吗?<br><br>马奎军医生表示:可以缩小,软斑块变成硬斑块后,体积会相对小一些,但基本不能消失。同时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br><br><b>第一, 要改善生活方式及控制饮食,</b>改善饮食的结构,适当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br><br>第二, 若患有高血压或糖尿病,<b>要积极合理地控制血压、血糖。 <br></b><br><b>第三,积极合理地应用他汀类药物。</b> 他汀类药物治疗实现斑块逆转的报道并不少见,对多数患者而言,只要能够耐受,应该长期或甚至终身服用他汀类药物,间断用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br><br><b>第四,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达标,是实现斑块逆转的关键。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特别是整体心血管危险水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他汀类药物治疗使其达到目标值以下。<br><br><b>第五,颈动脉斑块的治疗:</b><br>● 如果斑块较小,血管狭窄在50%以下,无大脑缺血的症状,血脂在正常范围内,一般不用担心;<br><br>●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血管狭窄在50%以上,可能会出现斑块破裂或大脑的供血不足,需要药物强化治疗,并严格控制危险因素以及基础病;<br><br>● 如果颈动脉斑块较大,血管狭窄在70%以上,一定会对脑供血产生明显的影响,此时,即使没有大脑缺血的症状,也需要积极治疗,甚至需要考虑手术。 本内容仅供健康知识科普之目的,不能替代医生诊断,不属于医学诊疗建议,也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请谨慎阅读。本文为因数科普原创文章,未经本平台授权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如需转载或引用请后台留言,征得平台同意后才可进行,转载或使用请务必注明来源。若本内容存在侵权行为,请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