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给孩子幸福,自己也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幸福。

铃铛

<p>  11月中旬,我们和数学刘玉敏老师利用休息时间,深入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面对面的家访能增进老师与学生家长的交流,学校的各项工作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p> <p>  学生李锦云的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一时之间不知如何招待我们才好。我们给锦云妈妈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孩子在校的表现情况。妈妈表示非常希望老师们经常到家里来坐坐。</p> <p>  陈思同学的家长说:“回家总是听到孩子说起语文老师温柔智慧,数学老师认真负责,美术老师本领了得,今天终于有机会见‘真人’啦。”面对面促膝畅谈,了解到孩子的家庭氛围民主宽松,父母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信任孩子,真想给如此优秀的家长点个大大的赞。</p> <p>  学生黄迪宇见到我们,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们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p> <p>  潘颜勋、黄欣怡算是留守孩子吧!但是他们的奶奶告诉我们,孩子在家有很多好习惯:一回家就写作业,经常帮奶奶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对待长辈、同伴彬彬有礼……只是在学习上对自己要求不严格,但是特别听老师的话,希望老师能多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p> <p>  张蒙----我们班“蒙娃”,据前任老师介绍,学习上孩子一不“做”二不“听”,课堂上就一无事人,就一“钉子户”。这学期孩子坐在了第一排,上课也慢慢学会听讲了,偶尔也会做做笔记,但是作业还是有不完成的现象。他是我们本次家访的重点对象,我们到“蒙娃”家的时候,家长还在外面忙农活儿,他把饭煮好了就坐在一边玩手机,一看到我们,连忙把手机塞进兜里,请我们进屋坐。我们和“蒙娃”的妈妈汇报了孩子这学期的进步,孩子坐在一边特得意,还拿出了今天发的奖状给妈妈看,看来孩子想向好的方面转变,于是我们当即来了个约法三章:一回家就写作业,作业写完了再出去打球;周一到周四不允许玩手机,周末玩一个小时;每天看半个小时的课外书。希望孩子做个说到做到的小男子汉。</p> <p>  潘不凡家长非常热情,我们的到来让他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同时孩子也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心中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他还表示,老师的这次家访,给了他很大力量,让他更加自信,他决心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p> <p>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p> <p>  本次家访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p><p> 总之,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p> <p>图片:陈体康</p><p>文字:王玲</p>

孩子

家长

家访

我们

老师

学生

教育

作业

学习

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