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二O二O年十一月十九日,第一站游览刘三姐大观园</p> <p class="ql-block">刘三姐大观园原名桂林刘三姐景观园,是一座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各民族文化经典的民族风情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桃花江路,东靠西山,西望甲山,占地一百多亩,总投资5000多万元人民币。</p> <p class="ql-block">歌仙一一刘三姐</p> <p class="ql-block">自从20世纪50年代的一部电影《刘三姐》在中国公映,广西有一个刘三姐的传说便开始在中国国内流传。刘三姐大观园始建于2002年,景区的主要景点有金蟾对歌台、梦幻歌圩、侗家歌台、六米高的汉白玉刘三姐塑像、硕大的多种石雕绣球、刘三姐与阿牛哥定情誓约的百年古榕,还有风雨长廊、壮寨干栏、瑶寨木楼、侗族鼓楼、苗族吊脚楼等各类民族建筑及广西各种民族服饰。</p> <p>大榕树,阿牛哥与刘三姐订亲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刘三姐景观园位于桂林城区西部狮子岩,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桃花江畔,东靠西山,西望甲山,前临漓江的支流桃花江。景区以壮族歌仙刘三姐命名,是一座展示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经典的主题游园,在这里游客可以零距离领略和体验刘三姐文化及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精粹和乐趣。园外山清水秀,倒影如画,有桂林古八景“西峰夕照”、桂林续八景“阳江秋月”;园内亭台楼榭[xiè]、峰峻洞幽,有桂林生态乐园之最百鸟园;有电影《刘三姐》的壮楼、莫府。</p> <p>对歌台</p> <p class="ql-block">广西是山歌的故乡,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喜欢对唱山歌,对歌已成为壮族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对歌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因此对歌台的类型也各具特色。“金蟾对歌台”造型就非常奇特,它由一只巨大的金蟾驮着一只小金蟾构成。所谓金蟾就是青蛙神灵的化身,在壮族人民心目中,青蛙是神圣的动物,被称为蛙神。壮族人民视蛙神为“天神之子”、“雷公之子”,因而蛙神身上的颜色也就变成金黄色了。</p> <p class="ql-block">侗寨鼓楼</p><p class="ql-block">鼓楼是侗寨老年人教歌、青年人唱歌,幼年人学歌,民间老艺人传歌编侗戏的集中场所。侗乡被称为“歌的海洋”,是名副其实的。侗族大歌不仅曲调优美动听,而且在曲式上紧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泼多样,特别是合唱中自由和谐地出现多音部,在我国各民族的民歌中是罕见的。侗戏就是在大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为广大侗族人民所喜闻乐见。</p> <p>祭祀活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侗家歌台,以侗家木楼为造型,风格独特,充满浓郁的侗族风情,可以倾听传承千年、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久负盛名的侗族大歌,那原生态神奇的天籁之音,将人带入到美妙的境界。还可看到侗族“坐妹”等奇特风俗的各种情景,分享侗族阿哥阿妹坐在火圹[kuàng]边相互逗趣、火辣传情的欢快与喜悦。</p> <p class="ql-block">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姑娘,她自幼父母双亡,靠哥哥刘二抚养,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鱼为生,相依为命。三姐不但勤劳聪明,纺纱织布是众人夸赞的巧手,而且长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绝伦。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p> <p class="ql-block">拍《刘三姐》电影时取景莫老爷的家,楼上曾关刘三姐。</p><p class="ql-block">景区内的豪宅就是莫怀仁居住的莫府。莫府坐北朝南,东青龙,左傍苍翠秀美的西山;西白虎,右依灵气生生的踩月山;南朱雀,前环美丽的桃花江;北玄武,背靠徐霞客记载过的狮子峰。</p> <p>轿子</p> <p>堂屋装饰</p> <p>卧室</p> <p>铜鼓</p> <p class="ql-block">铜鼓,是壮族与瑶族的神秘的艺术珍品,在国内的许多少数民族风情园中,多以铜鼓象征壮族村寨。它的鼓面代表天空,鼓身代表大地,鼓足代表下界,反映了壮族祖先的宇宙观。壮族祖先认为:宇宙是一个三层的圆柱形的立体结构。上层叫上界,居住着雷王与众神;中层叫中界,居住着人类;下层叫下界,在地表以下,由蛟龙管理。</p> <p class="ql-block">阿牛哥的家是一栋典型的壮家干栏式茅屋。所谓干栏式民居是由2~3层构成,一层架空,用于养牛、养猪;二层住人;三层存放粮食。阿牛哥是穷渔家,以捕鱼为生,故而一层低矮,也没有第三层。干栏式民居是我国南方山区普遍采用的一种建筑形式,只要走进阿牛哥的家里就会发现,它可以防蛇,又干燥又凉爽。最早的干栏式民居是在浙江余杭县河姆渡文化遗址发现的,据专家考证,距今已有7000多年。</p> <p>农家堂屋</p> <p>观看演出</p> <p>观赏斗鸡比赛</p> <p class="ql-block">下午游览訾洲岛,观象鼻山。</p><p class="ql-block">訾洲岛,位于百里画廊漓江核心区,是漓江上最著名的一座洲岛,与漓江、象山水月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千年为伴,是观赏城徽象鼻山的历史起源之地。訾洲岛总面积51.26公顷。訾洲位于漓江东岸,与象鼻山相对。是漓江和其支流小东江之间的沙洲。</p> <p class="ql-block">桂林訾洲岛,千年观象地。</p><p class="ql-block">訾洲岛景区开拓历史悠久,是桂林有史可考最早的园林遗址,始建于唐朝元和十三年(公元818年)。当时的桂州刺吏兼桂管观察吏裴行立,开创了桂林山水园林的总体规划先河。訾洲风景优美,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曾受邀来游览訾洲岛,并写下最早颂扬桂林山水的美文名篇——《訾家洲亭记》,提出“今是亭之胜,甲于天下”,这是第一次把“桂林山水”与“甲天下”联系在一起的评说,比宋代王正功的“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要早384年。</p> <p>王正功提笔写下“桂林山水甲天下”。</p> <p>訾洲岛广场</p> <p>四百年大榕树</p> <p class="ql-block">2008年,桂林市委市政府决策重建訾洲岛;2009年,实施訾洲岛生态景区建设工程,2011年訾洲岛景区重新建成,恢复了“訾洲烟雨”和“訾洲红叶桂林秋”的胜景,形成了飞瀑落虹、诗画汗青、枫叶留丹、烟雨涵碧、竹林清境、香樟拥翠、幽篁伞盖、银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10余个新景观。</p><p class="ql-block">郁郁茐[cōng]茐的竹林小径,一阵风吹过,竹子相互碰撞沙沙作响。这种竹子因叶片尾巴非常像凤凰的尾巴,所以得名为凤尾竹。它竹子修长而且坚韧,可以用来编织很多生活中使用到的工具。</p> <p>梁漱溟</p> <p>岁寒三友,田汉,欧阳予倩,徐悲鸿。</p> <p>柳宗元《訾家洲亭记》</p> <p>有人说象山岛象刺猬</p> <p>三分看,七分想象,你说是什么,就是什么!</p> <p>抬头望明月</p> <p class="ql-block">位于诗画广场上存有一座全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竹简造型石壁,仿佛一幅铺开的古代画卷。石壁上雕刻的诗画,都是历代文人墨客游览訾洲时留下的笔迹。</p> <p>五百年香樟树</p> <p>象鼻山,大象饮水。</p> <p>这是象山公园这边看象鼻山</p> <p>距离近,更形象</p> <p>傍晚入住曼哈顿酒店</p> <p>出去转漓江边</p> <p>两江四湖夹一城,四湖有河道连通两江,有山有水,更添灵气。</p> <p>月儿湾湾照漓江</p> <p>伏波将军塑像</p> <p>结束广西桂林五日游。</p><p>十一月二十日上午,乘机返回成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