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南昌大栎树原址的地标参考建筑物――令公庙</p> <p> </p><p> 八年后,宏宇再次下江南,赴江西寻根,张康和我应约同行。</p><p> 庚子(2020)冬月,我们三人带着三万后裔的百年情节,踏上了问祖行程。</p><p> 到了南昌,我们在南昌大学见到了江西民俗专家,历史研究会委员,中华姚网首席记者姚绍弦先生,南昌电视台文台长。宾主落座,两位资深专家询问了一些情况,知道我们此行的目的后,为我们寻根问祖提出了行动方案。之后,共进晚餐。</p><p> 第二天一大早,姚先生又约他叔叔,南昌姚氏宗亲会会长同行,一起趋车访问了南昌县塘兰镇的张溪村,渡口村,令公庙,南昌县城中的张燕村。在张溪村党支部张书记的荐举下,我们结识了县城中的张燕村原党委书记,现南昌禁燕制衣厂董事长,江西张氏总会副会长张件保先生,又在张先生的介绍下,认识了江西省办公厅退休干部,当代江西谱志专家张红女士。</p><p> 四位专家一起,领我们走进了“江西张氏件保副会长办公室”,张副会长招呼大家坐下后,吩咐秘书取来了清代嘉庆年代编修的《南昌张氏族谱》,江西张氏通谱目录,让我们查阅。张红女士还把《南昌清河张氏世流》电子资料,传给我们参考。张宏宇捧出我氏民国族谱,皖广支谱,让张红女士查阅,帮我们把脉。</p><p> 经过几个小时的翻阅,议论,专家们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只要确立了迁祖出发地点,就能界定祖先世流,建议首先查地址。</p><p><br></p><p> </p> <p>江西省民俗专家姚绍弦先生</p> <p>江西张氏总会第一副会长张件保先生</p> <p>谱志专家张红女士</p> <p>姚氏斗山宗亲会会长卿堂先生</p> <p> </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走进 幽兰镇 造访大栎树</span></p><p><br></p><p> 下午,我们在专家们的陪同下,来到了古镇幽兰,直冲目标大栎树,了解他的前世今生。</p><p> 南昌府南昌县的大栗树,是多少湖南湖北人问祖寻根的圣地,令人魂牵梦萦,甚至魂牵梦饶,几百年来,让我们这些后代浮想联翩,思绪万千。</p><p> 姚先生说:"散见于湘鄂两地的族谱,都记载其先祖出自南昌县大栎树,其记录的名称略有差异,如称“大栗树”,“大栗树弯”,“大栗树村”,“大栗树土地”。南昌县是否真有大栗树这个地名,抑或只是象征性的地名,尚无定论。"</p><p> 近些年来,许多氏族把修谱之事提上了日程,就把求证祖籍大栎树的信息发向了南昌县,准备到老家寻根问祖。</p><p> 江西民俗专家,中华姚网首席记者姚绍弦先生,见到了这些求助信息,他以职业的敏锐性,责任感,奔走了南昌各个村落,终于在古镇幽兰发现了“大栎树”的史迹。</p><p> 原来,有关多个氏族老谱记载的“大栗树”,在南昌这地方应为“大栎树”。它是生长在北半球的一个树种,在我国海南岛以北均有这种树,树杆粗壮,枝叶茂盛,可长成高25米以上的参天大树,树龄可达一千多年,其果实能做豆腐,是一种食材。</p><p> 我们来到幽兰的胡陶村, 姚先生说,大栎树这个古地名,经考证,它地处幽兰镇内的胡陶村,竹林树一带。幽兰镇滨临湖畔,是抚河流域通往鄱阳湖的大通道。幽兰古镇历史悠久的刘氏,汉景帝之子刘非为豫章牧,开枝了南昌刘氏,相传刘非有9处陵墓,其中一处就在胡陶树,守墓人祖祖辈辈号称“栎门”,这个栎门成了当地千年的老地名。这个老地名之所以延续至今的缘故,则是这家守墓人祖辈世代没有离开这个地方。听完了介绍,我们实地见到一处大壁画,题曰“栎门刘氏”。</p><p> 出胡陶村,我们来竹林村去看三棵栎树桩。这是姚先生在这里考查时发现的,村里的九根族长当时告诉他,这三棵栎木桩,其中最大的一棵己有一千多年,可惜它被毁于1958年大办钢铁时。我们惊讶,这棵树在我们自公离开故土时就己长了五佰多年,怪不得这地方叫大栎树呢!</p><p> 走了这两个村,我们疑惑地问,怎么没发现张家村呢?“有”,卿堂会长说,它在黄坊村中,是个自然村落。于是我们又风风火火地来到了“张村”,在这里见到了一家卖生产资料的,店名叫“张友印生资专卖”,店前有许多老人在这里聊天,我们下车,询问起老板张友印夫妇,他告诉我们,他们在这里己住了千把年了,对岸(指塘兰镇)有我们的祠堂,前几年续谱是祠堂派人来登记的。几位聊天的老人还告诉我们,他们村口前还挂有木牌,上书“清河世家”。大栎树有张家村,一下子就打消了我们的疑虑。</p><p> 我们考查临近黄昏,便过抚河,回到南昌市。</p><p> 晚上,我又打开中华姚氏网,在上面看到了姚绍弦先生发表的《南昌县大栗树考》这篇文章。他在文章最后写道:“我从鄱阳湖移民出发地瓦屑坝这个地名得到启示,外迁的移民把这个地名记成了瓦西坝,瓦燮坝,也有记成瓦硝坝”。“其实,都是指向同一码头的同一区域。南昌大栗树与南昌大栎树,或许就是幽兰镇的胡陶,竹林,张村这一带,靠近鄱阳湖的个码头。</p><p> 我们想,大栎树能长成千年大树,以它的特征给地址命名,这里又有百年张氏村,大栎树这个地址在历史上的存在,我们深信无疑了。只是鄱阳湖湖畔经过长时间的围垦,抚河改道,地貌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昔日的“大栎树码头”不复存在了。就象今天我们看不见磨盘州原址“郧城”,看不见张家坪渡船码头“塴头坎”一样</p><p> 我们的族谱记载的“大栗树”,在我们当地也是一种乔木,也可长成参天大树。张家坪村的古河道中,就深埋着许多二十米高,直径近米粗的大栗树。至今天,新江口西还活着一棵全市都能看得见的一棵大栗树。南昌“大栎树”在那时是无法考证的,以为就是我们这地方的“栗树”。</p><p> 正是姚先生将南昌大栗树考证为“南昌大栎”,考证了这个老地名存在的方位,才让宜都市松滋市的姚氏大家族,松滋市的周氏家族在去年到南昌问祖寻根,获得成功,迁松始祖与南昌大栎树先祖准确对接,追宗溯源,认祖归宗,族人们皆大欢喜。今后,一定会有更多的江西移民在南昌大栎树找到自己的老家,找到自已的先人。</p><p><br></p><p><br></p><p><br></p> <p>这是抚河流域,大栎树码头原址一段就在对岸幽兰镇的竹林,胡陶,黄坊一带</p> <p>这是当今抚河南岸一个码头</p> <p>竹林村千年古栎树,上个世纪大炼钢铁时被砍。图为村中九根族长脑中的印象。村边还有一个通向鄱阳湖大沙塘,面积约一万亩,如今围堤改田,只剩三千亩了,所以,过去的迹象全非了。</p> <p>大栎树古地名域内陶村“栎门刘村”</p> <p>黄坊村内有个张家自然村,村子挂有木牌“清河世家”,在村中我们访问了生产资料销售店家张友印,他称自己是对河张坊支系人。</p><p> </p> <p class="ql-block">为了百年千年后,方便松滋张氏子孙问祖,我们特以大栎树码头对岸记念张巡公的“令公庙”永久性地标建筑物,作为指路标志,从这里过抚河大桥,直达“大栎树”。</p> <p>令公庙的方向,经伟度</p> <p>这是令公庙渡口历代的拴船锚</p> <p>站在令公庙遥望对岸大栗树原址一带的远景</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老家倾心尽力 我祖源流见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确定了自祖外迁出发点之后,我们开展第二个目标的考查与探究。</p><p class="ql-block"> 我祖自公,大约生于1340年前后,出生军仕。生年正是朱洪武与陈友谅鏖战鄱阳湖年代。洪武击败陈友谅后,大明定鼎。1369年,自公以军籍身份移迁湖广省荆州府石首县,军屯武侯辖,1388年调入荆州府枝江县千户所,驻防仙楼乡。其间殉于王事。</p><p class="ql-block"> 由于很多历史原因,自公生殁准确年月无从考查,只能推测。公的上世各代信息,不见文字记录,也没有耳闻口传信息。弄清自公之前源流成为我们今世续谱难得拗过的坎。因此,我们有试探,考查之责。</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在南昌祖籍张氏的帮助下,从拜访庙于祠堂到询问耆年土老,从走访自然村落到翻阅祖谱资料,从聆听专家见解到求助专家解惑。我们进行了认真地考查,依据民俗专家,修谱专家,姚氏会长,张氏会长给我们传递的信息,依据我们在南昌县幽兰镇,塘兰镇中的18个自然张村中所获的信息,依据1942年日寇在张巡庙中屠杀800多名村民的名单信息,我们认为张挥第115代传人,权柄机三公疑似自公之祖。</p><p class="ql-block"> 一,我氏道光族谱,民国族谱,支谱均称自公出清河,祠曰清河祠堂,谱曰清河族谱。</p><p class="ql-block"> 二,南昌大栗(栎)树地址己查到,属地张氏只有一脉,那就是清河郡孝友堂张氏一孤家。</p><p class="ql-block"> 三,挥公后裔张良第34世溥公由清河迁入江西后,在南昌县,于南宋初公元1010年前后生椿,松,枢,权,柄,机六子。椿松枢三子俱迁上饶。权柄机三子历代仍居南昌。故权柄机三公疑为自公之祖。最俱可能的是权公之后。</p><p class="ql-block"> 四,江西老谱显示,从南宋中期开始直到清嘉庆年间,权柄机三公之后时而外迁,外迁最多的是洪武大移民。</p><p class="ql-block"> 五,距今己有817年的南昌族谱记载,权柄机三公大约生于1010年前后,至今己过1010年。按照修谱世系代差28年为参数,则可推算出其后裔己有35代。照这样推算,我祖自公约生于1340年,离权柄机公生年过去了330 , 算起来是第12代,再加上自公之后23代,恰好也是35代。</p><p class="ql-block"> 六,“街”读gai是江西南昌方言,自公带到了松滋,…… 腊月24日过小年,26日接灶神,三十过大年,是江西习俗。自公传承了,…… 饮酒之后,主人劝饮者“压两颗饭”客套话也是江西南昌土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以上六点,是我们对自公之前的世流考查的说明。江西张氏总会根据我们的求助,一定会认真详考,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毕竟江西是我们的根,我们是根的枝叶,血浓于水,我们静心以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记:</p><p class="ql-block"> 这次南昌行,确定了大栎(栗)树地名的存在,确立了自祖之前世系的疑似祖先。总之,我们对这段历史,要持客观审慎之态度,信以传信,疑以传疑。对于我们家族的历史,可推究,但不结论。当今续谱,我们要正视过去,着重写好今天,把今天写清楚,少留疑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