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画稿溪文学编辑部宣传分部的美篇</p> <p>换一种活法</p><p>木子</p><p>很想很想换一种活法啊。不再起早贪黑,不再事必躬亲,不再逼自己不断充电学习提高,不再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文字,不再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索,不再……</p><p>但我不能,至少眼下不能立即切换我的生活模式。</p><p>封面能再精美些吗?封底还可以改进吗?排版能提高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吗?宣传组织能再有效些吗?组稿工作可以搞得有声有色吗?没有多少实际待遇的编辑部义务工作怎么推进?这些问题萦绕于脑海,困惑着我,也困惑着和我一样行进在民刊道路上的人。</p><p>绝大多数民刊发不起稿酬,成了个别文学爱好者眼中的刺。怎么理解这个问题?作者辛劳创作,准备采用,如果有雄厚资金可发稿酬,哪个民刊会故意不发稿酬呢?民刊都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文学产物,他们会有各项开销,能够有恒心坚持办下去,办的下去,已经非常不容易。如果是官刊,或者有企业支持的民刊,会活的挺好。如果是个人独资,限于组织者的经济条件和能力,往往是苦苦支撑。我了解到一个民刊的组织者,几年时间亏损十几万,今后道路怎么走,他有些茫然,而最关键的是家里面的人也不再支持,至少态度上也持坚决反对意见。我写作这些,不是试图获得某些人的理解,因为,能理解的终究会理解,不理解的,哪怕面对面倾诉都如对牛弹琴。</p><p>大多数民刊都没有实力免费为每一个作者赠送样刊。有实力能够为每一个作者赠送样刊的,基本都是获得了外部资金注入的刊物。这道算术题其实很简单,以一期邮寄出100本期刊为例子,每本假如是40元,一期开销不包括其他支出就需要4000元,相当于普通工作者一个月的工资了,也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开销了。这也就不难理解,有些民刊活得挺累,难以长久支撑。也就不难理解,部分作者需要支付一定的工本成本费才可得到样刊。绞尽脑汁,部分作者发表作品,还需付一定费用,这也就成了个别人眼中的刺了。但至今为止,我还没有听说有哪个民刊会强迫作者付款或强迫作者投稿的。</p><p>现在流行一个词语,据说是“众筹出书”。什么意思呢?换言之就是文学爱好者说的自娱自乐。自己的作品要变为铅字,变为纸张上的文字,作者共同出资来出书,组织方提供一定便利,众人拾柴火焰高,书籍得以顺利出版。</p><p>个别人眼中的刺,其实是自己可以拔的。不愿投稿发不起稿酬和为每个作者免费赠阅书籍的期刊,怎么办?那就不投这些刊物,专投自己感兴趣的、发的起稿酬且为每个作者都能免费赠阅样刊的刊物即可。正如有的文友所说,眼不见为净,眼中无这些刊物,则烦恼不会来。个别人眼中的刺其实是有特殊含义的,那就是:我写了作品要发表,那么天下所有准备采用我作品的刊物都应该免费赠阅样刊,都应该发稿酬给作者。众筹之类出书应该全部枪毙,消失于历史。这个理想我们不能说是错误,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p><p>世上有些事情本无对错,各执一词也无判官。就让想走独木桥的去走独木桥,让想走大桥的去走大桥吧!换一层境界,换一个角度,换一种交流方式,或许,于大家都有好处。</p><p>让愿换一种活法的人去开展新的人生吧,让继续活在梦中的人为自己瑰丽的梦去奋斗吧,明天的朝阳依然很美好!</p><p>(木子2020年11月18日原创于水尾)</p><p><br></p><p>●豆花饭散打</p><p>◇苏平(四川叙永)</p><p>四十年间,说豆花,闻名川内外。小到本镇,大到泸州、成都,均有店铺。能做豆花者多,然令乡人身在外地仍心系豆花者,唯水尾佘家豆花是也!特色糍粑蘸水,配绵杂、滑嫩、甜香、豆香浓郁之豆花,是为一绝!甑子饭散酥,自助配多种佐料蘸水,未入口即有想吞下喉咙之快感!更有附近好食者,慕名自驾车而来,饭后赶回上班,是为铁杆粉丝也!泡水菜,正宗四川泡水菜,时而吃上一嘴,最是惬意!老店主刘子英尤在,几十年技术更新,宝刀不老!女儿待人热情,服务周到,顾客云集!简雅古朴之环境,饭随便添,豆花任你加,即如大肚者也可饱餐也。故堂内各色人等汇聚,时有小镇热点话题探讨!疫情预防与饮食,出入限制与解禁,在此略见一斑。也有国际大事之议论,大嘴特朗普之最新动向,华为手机芯片的解决方案,此起彼伏。店不大,追随者众矣,小本生意如此,也算极致哉!</p><p><br></p><p>【作者简介】苏平,中学图书室管理员,画稿溪现代诗歌传承人。笔名木子,字白山,号顽石,洗经堂入室二师兄。1973年生,四川叙永人。1999年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今西南大学)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著有作品集《第一缕阳光》。中国作家网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认证诗人,泸州市江阳区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四川省诗歌学会会员,画稿溪文学社的创始人和组织者,现任纸刊《画稿溪文学》的创始人和负责人,兼任省刊《文学百花苑》编委,正申请加入泸州市作家协会,诗作见于各级各类网刊报刊纸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