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浅谈担当绘画运用蒙太奇艺术手法”</p><p class="ql-block"> 明末清初滇南僧人画家担当,是一位诗书画皆通旳艺术家。</p><p class="ql-block"> 2020年9月6日,在山西博物院展览云南画家担当的画展。 意外发现担当的“太平有象”的神秘画像。</p><p class="ql-block"> 担当的“太平有象”创作于1658年9月。画一大象,画一高士,其实就是担当的自画像,水树画的都很简练。我欣赏画,爱扒光了看个究竟。起初,看象,看人都仔细看了一遍。就觉得,有些禅意,没什么特别的。我看了第一单元简介,有一句话“画里何人识董狐”的感慨!我觉奇怪,担当有什么“墨外之意”,画里何人识董狐,他是隐喻着什么。我又把眼睛“钉”在“太平有象图轴上”,仔细又看了一遍,也没发现什么奥妙。我早有“掉到画里入泥牛”的犟劲,不溶入到画里不出来。于是,拿手机拉回画面,直接对准高士的头。突然,眼前一亮,高士的头,往右看,是高士向对岸望去,正好和大象望着前方,是一片太平有象的景象。对正看,是个狐狸头,它在树底下向前方望着,是一片空白,狐狸疑惑不解,又是另一翻景像。担当往右看,太平有象,往正看,前途未卜。担当想表达什么?我新奇发现,这是担当蒙太奇艺术手法的一幅画。我才豁然开朗,原来,担当的感慨是画里有画。他的弦外之音“画里何人识董狐”的秘密才算揭开迷底!</p><p class="ql-block"> 太平有象的视觉冲击力是非常强烈的,一头双面,一面是祥和的高士,一面是聪慧光鲜的狐狸(下图最后一幅)。表现手法独特,独特的视角。视角的新奇,让人耳目一新,艺术的感染力把人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如童话里的美人鱼。一幅绘画既有艺术的审美情趣,又有童话的生动情趣,这是奇特的,这种艺术的重叠表现,是艺术的再创造。</p><p class="ql-block"> 临走时,我又把小魏和小王叫过去,也让她俩看,也没看岀,我用手机拉回来近距,她俩才看清楚。</p><p class="ql-block"> 担当不但是一位高僧,而且也是一位手法独特的画家。他的画有禅意,是我唯一见过的用蒙太奇艺术手法画画的画家。他的艺术手法独特,“太平有象”的艺术手法是令人称奇的。他画的人物一般有两个人的,眼睛看着地,一只手都指着天。他在诗中写到:“天涯不可问,终日上高楼。谁识余怀抱,凭栏一片秋。”也需就是他指的生活。八大山人的鸟,不正眼看人;担当的人物都一只手指着天,另眼看世界。他们俩个人都处在明末清初的那个时代,又都是岀家人。惊似的生平,惊人的艺术表现力,也有着一样的悲凉人生。担当,是值得研究的一位僧人画家。</p><p class="ql-block"> 担当生于1593 年一卒于1673 年。他的蒙太奇手法在1623年至1673年之间,按照画上记年应是1658年。电影发明于1888年,电影蒙太奇手法岀现于19世纪,是俄国导演发展出来的理论,是由普多夫金根据美国电影之父格里菲斯的剪辑手法延伸出来,然后艾森斯坦也提出了相关性的看法。担当的蒙太奇手法要比俄国人提出的手法早200多年至300年。 </p><p class="ql-block"> 担当的蒙太奇艺术手法,给中国画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课题,也为中国画史研究增添一笔重彩!</p><p class="ql-block"> 世界绘画艺术史有无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尚不得知。</p><p class="ql-block"> 艺术往往有弦外之音,景外之景,这才是艺术。一看就看透的画,其实,不能算好艺术。</p><p class="ql-block"> 担当用了平行蒙太奇艺术手法:</p><p class="ql-block"> 他以不同时空发生的两个人物,两条艺术情节线条并列表现,用笔墨分头叙述而统一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结构之中。 格里菲斯、希区柯克都是极善于运用这种蒙太奇的大师。平行蒙太奇应用广泛,这种手法是两个画面平列表现,相互烘托,形成对比,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效果。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p><p class="ql-block"> 担当的蒙太奇艺术表现手法值得研究推新,祖先的艺术成就是瑰宝,不可遗失。今天,令我们有幸览之,是万幸。我们有责任加以发扬。</p><p class="ql-block">注:担当作《太平有象图》,寄中兴之望于永历政权。题云:“永历戊戌九月,绍初寿图,花甲再新,太平有象。”(云南省博物馆藏)</p><p class="ql-block">本文属于原创,转载需注明岀处,盗文者追究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杨俊友2020年9月10日写于太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