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遇见

<h3>  ——中小学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研修</h3> <h3>  2020年11月10日,我来到美丽的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参加中小学骨干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提升专项研修,开启了为期10天的学习之旅。</h3> <h3>  11月11日,来自粤东西北的49个中小学骨干教师相聚一堂,我们相遇、相识、同学习、共进步。</h3> <h3>  在开班仪式上,亲切又贴心的殷珍妮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学习形式、课程概况、学习纪律等,让我们对接下来的学习有了大概的了解。热情的吴院长对我们的此次培训提出希望,希望我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能有所得。</h3> <h3> 在刘美凤教授的《教学模式:原理与实践》中,我知道了讲授法、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8种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哪种教学模式是万能的,它需要教师结合师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评价方式等进行选择。</h3> <h3>  11月12日,通过参观佛山市禅城区东鄱小学,我们发现从万象岛、可持续发展绿色长廊、百草园到“知行”古灯博物馆等“十园十区”均可看到其创新创意教学痕迹,是基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让我对跨学科融合教学有了初步的了解。而通过佛山市第二中学的知隐博物馆的馆长苏永善老师的介绍,则让我对跨学科融合有了进一步的了解。</h3> <h3> 11月13日,通过王珏老师的《知识可视化原理和PPT视觉化排版》,我知道了PPT设计的三个层次:逻辑设计、视觉设计、艺术设计,其中视觉表达更高效,因为视觉能直接创造经验,视觉化记忆最高效,它比听觉更容易理解,也更擅长表达的复杂关系,因此我们在设计PPT时,要根据视觉表达的高效性将PPT进行视觉化排版,如通过典型的图片、思维导图等能帮助学生对信息进行加工、建构关系,从而转化为易于学生理解的表征形式的知识。</h3> <h3> 11月14日,周钧教授告诉了我们何为行动研究,何为课例研究,并且给我们讲解了如何进行研究设计,让我对做一个课题产生了强大的兴趣。</h3> <h3> 11月15日,曹金华老师的《跨学科融合的课堂教学实践》给我指引了前进的方向,让我知道未来的教师是能胜任信息化时代全新人才培养要求的数字化教师,在此过程中要完成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积累、自我挑战、自我构建,摆脱“看来很忙碌,感觉很充实,专业没成长”的现状。</h3> <h3> 11月16日,广州市白云中学的高伟光老师演示了激光切割技术在创客教育中的应用,让我们初步了解如何用LaserMaker搭建模型,如何用激光机切割机切割模型。</h3> <h3> 广州市培英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我们不仅参观了校史博物馆、开放式图书馆等,还听了黄桂荷老师精彩的编程课,在此期间与老师、同学互动式交流、评论,在交流、评论中思考、成长。  <br></h3> <h3> 11月17日唐烨伟老师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多学科融合方法研究》和《学科融合创新教学案例解析》告诉我们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 +”、虚拟仿真等技术支持下,能解决学校教育中所存在瓶颈问题的全新教育体系,构建起“人网融合”的新形态教育,从而达到教师为学生的学而教,学生能够选择更多样的未来的教育教学新形态。</h3> <h3>  11月18日,深圳实验学校光明部校长田祚鹏田校长给我们分享了深圳实验学校的课程体系及取得的辉煌成绩。田校长说:“每一项学校活动,都要发挥活动本身的教育功能,达到教育功能的最大化。”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们的每一项教学活动是否发挥出了它的教育功能,每一次的活动过后是否反思了,学生是否达到了有效的学习教育,是什么原因,以后哪里需要改善?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思索的问题。而让每一次的教学活动都能达到教育功能,是我们一线教师接下来要努力达成的目标。</h3> <h3>  相逢是缘,我们在一起学习,一起吃饭,一起散步。</h3> <h3>  感恩与你们相逢,感恩北师大和教师发展中心给我们提供平台,感恩领导的信任与栽培,让我们有这么一个相聚在一起学习的机会。缘聚缘散,带着满满收获的我们踏上返程之旅,期待相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