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

Nelly

<p>  逛古镇游老街一直是自己的最爱,来到贵州更止不住脚步走进青岩古镇和镇远古镇!先说说青岩吧。</p><p> 青岩古镇座落在贵阳南郊,从住地驱车大约40分钟便可到达。</p><p> 青岩~~~因周边多处青色岩石而得名。</p> <p>  青岩古镇建于明洪武十年(1378年),原本为屯兵之地,后因独特的地理位置,大批军队进驻屯田,不仅成为了军事防城要塞的贵阳南大门,也由山地兵城逐渐演化成了军民同驻的“青岩堡”。因此,古镇四周筑有城墙,分成了内城和外城。城墙上巨大的方石垒砌着敌楼、垛口、炮台,虽经后期修复,恢宏的定广门城楼延绵着残存的古城墙遗迹,依稀可见当年屯田驻兵的威武雄姿。</p> <p>  拾级而上穿过定广门,几步之遥的“赵理伦百岁坊”便伫立眼前。这座石坊高9.5米,宽9米,呈四柱三间式。四柱两面都有石狮做抱鼓石(抱鼓石的作用寓于抱住立柱),且打破以往呆板的石狮蹲坐式,取自上而下的跳跃式,在彰显狮子威严的同时,更突现民间狮子起舞的浓厚生活气息。石坊没有基槽,仅靠四根石柱立于地面经百年风雨竟纹丝不动!刘海粟大师曾盛赞石坊是“罕见而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p> <p>  石坊的正面镌刻着道光皇帝钦赐的“升平人瑞”,背面是“七世衍祥”的字样。</p> <p>  走过石坊,漫步在青石铺就的石板路上,几经冲刷、磨砺的石面泛出青黑如镜的光芒。街巷两侧老屋旧居交错密布,飞角重檐相间,尽现青瓦石墙的古朴沧桑;雕刻着各种祥福吉禄纹饰图案的窗棂、隔扇、框门,既是百姓的祈愿寄托,也是巧匠良工的精湛技艺。虽有高挂现代生意招牌的咖啡屋、古董店、茶道馆在狭长的街面经营,却依然散发着沉睡百年而不衰的古色古香的浓浓气韵。</p> <p>  在青岩古镇必吃“状元蹄”,也就是卤猪脚。相传一书生上京赶考,饥肠辘辘中吃了店家的卤猪脚,店主说:“蹄”就是“题”,好兆头。而后书生赴考,果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回家祭祖时,重礼相谢了店主。此后,卤猪脚就被誉为了“状元蹄”。</p> <p>  其实,古镇的特色美食比比皆是,只要你喜欢,一定是饱腹的吃不了兜着走……</p> <p>  静坐在红灯高悬的夜幕下,隐约可听见绕古镇而流过的潺潺溪水声。没有了白日里的人流接踵,欢言喧嚣,安详恬淡倒是古镇独有的自在。</p> <p>  回望几百年前这里商贾云集,青瓦木屋,古街石巷。仅方圆三平方公里的古镇,宫阁寺庙、天主教堂、基督教堂肃穆并立。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在这里四教共处,足以想见当时深厚的宗教文化历史。</p><p> 抗战时期这里也安置了许多革命家属:周恩来的父亲、邓颖超的母亲等都疏散于此,名人的故居今天依旧尚在。</p> <p>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代办信局”也开办于古镇。</p> <p>  美丽丰饶的青岩古镇是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及革命传统文化为一体的多民族聚集地。古镇以无尽的文化底蕴放飞着远古悠长的情愫,恍如在梦境的时空中信步徜徉……</p> <p>镇远古镇</p> <p>  镇远古镇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舞阳河畔,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古镇四面群山环抱,河水以"S"形蜿蜒流淌,将古镇划分成了北岸与南岸。北岸为旧府城,顺山势而建屹立于石屏山,筑有高5米,长2000米的城墙~~~府城垣。(府城垣经专家考证后誉为“南国苗疆的塞外长城”)南岸为跨五云山的旧卫城,全长有3公里。 </p><p> </p> <p> 两岸的城池皆为明代所建。</p> <p>  住居在北岸镇中的民宿公寓,来不及回应店老板的热情,便急切推开窗扇望山见水。温暖的喜悦,自然的呼吸,在倚窗而坐端起手中香茶的那一刻全然释怀着悠游惬意……或许只有这样才不负古居、古巷、古码头、古城垣的氤氲之息!</p> <p>  五元钱船家便撑舟把我们从舞阳河的北岸带到了南岸的杨柳弯码头。杨柳弯码头是因成行成排的柳树而得名,更是因古老的卫城垣而闻名。</p> <p>  镇远自古就是水陆交通要冲,是西南大通道上的重要驿站,扼守着黔东门户。码头作为水陆两路通畅的交通衔接点,固然在军事和贸易上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沿河的古码头不仅是昨日百舸争流,汇尽繁华的见证,也是今天古镇独有的景观。</p><p> 至今留存的古码头遗址共12座~~~南岸有卫城大码头、吉祥寺码头、上北门码头、杨柳弯码头、老西门码头;北岸有大河关码头、府城大码头、冲子口码头、城隍庙码头、禹门码头、天后宫码头和米码头。</p><p> 大河关码头的这组雕塑再现了当年码头收租的场景。</p> <p>  走在兴隆街便可见古时为运输粮食停靠的米码头。继续前行是冲子口码头,冲子口码头对应着冲子口巷。</p><p> 不同的码头担负着不同作用,每一个码头都与街巷相连。</p> <p>  在这里,几乎每条街巷口都立有牌坊做标记。爬坡上坎,巷中有巷,互为通达。古老的深宅大院隐蔽其中,交织错杂,好似生生相惜的血脉流淌于古镇的每一处巷道里。</p> <p>  眼前的老屋是几代人生活、生存的记录。屋内饱含着风雨岁月的斗笠蓑衣以及经时光打磨过的陈旧条桌长凳,在荧弱的灯光围裹下浸透着苍远而古朴的幽幽过往……店主老伯端来了祖传的石磨手工豆花,一边看着我们细细品尝,一边娓娓道说着他们的过去与现在。</p><p><br></p> <p>  如果说明丽的日光下,古镇是缓缓舒展开的一幅山水清幽,碧波万千的画卷,那夜晚的古镇则是霓虹闪烁,光影涟漪的醉人世界。</p> <p>  由于疫情防控要求,古镇的一些古庙、寺、馆、祠、院等都没有开放。不过驻足在青龙洞古建筑群脚下,仅从外观就足以令人震撼,惊叹不已。</p><p> 这组古建筑群占地21000平方米,由青龙洞、紫禅书院、中禅宫、万寿宫、祝圣桥和香炉岩六个部门组成,整体建筑与峭壁、巨岩、洞穴、悬崖合为一体。背靠青山,面朝绿水,将楼阁、飞檐、梁栋、雕画贴壁凌空于中和山上。</p><p> “峭嶂嵯峨蛰龙踞,一朝破壁横飞去”,正是这巧工妙思建筑的宏大气势。</p> <p>  镇远遗存的楼、阁、殿、宇、寺、庙、馆以及古民宅、古码头、古巷道、古城垣、古驿站,无一不展示着古镇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悠久历史。这里的每一块青石板,每一块青砖,都泣诉着千年古镇的沧桑,记载着先人叱咤的遗迹。</p><p> 红日东升,晚霞西沉的时光间,不再有争先进城入市的船只熙攘云集的景象;街巷静寂人稀,也不再有卸货的吆喝声、抛锚的叮当声和人群的吵杂声……历史留给了过去,历史留住了“中国最美十大古镇”荣膺第五位的美誉!</p><p> 当我们把专属的“㵲阳河”简化为“舞阳河”的时候,我们不该忘记“㵲”与苗语母亲的"母”同音~~~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抚育、滋养了沿岸的百姓,造福了我们世代共襄传承的文明。</p><p> 晨曦秀水碧灵山,春江渔火诗盎然。朴素的珍奇与淡雅的神韵相融汇,就是镇远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具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