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沉睡的千年胡杨林

西域~道人

<p>睡胡杨</p><p> 西域~道人</p><p>胡杨璀璨迎风扬,</p><p>戈壁千年古河床。</p><p>荒芜尘封红尘事,</p><p>睡去醒来金秋上。</p><p><br></p> <p>出一师阿拉尔市往南,驱车行驶50多公里,距离一师十四团20公里处,下217国道,但见荒漠如海,沙丘如潮。再行驶8公里,眼前豁然开朗,就到了位于十四团境内的睡胡杨谷景区。一望无际的没有任何生命特征、但依然屹立不倒的原始胡杨林从眼前向远方延伸,浩瀚辽阔的沙海直抵天际。</p> <p>“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这是关于胡杨的赞美。有人说,如果骆驼是沙漠之舟,那胡杨就是沙漠之洲,更是沙漠卫士。</p> <p>睡胡杨谷景区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勘界面积超过6.8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约3.5万亩,呈东西条状分布,是一师阿拉尔市“塔河十景”之一。景区规划建设睡胡杨谷景区、天鹅湖湿地保护区、昆岗驿站旅游服务区三大主体区域。景区内,枯死的胡杨约占90%以上,每到朝阳初升、夕阳西下,胡杨轮廓分明、形态各异。</p><p>近年来,在一师阿拉尔市旅游产业政策指引下,依托原始胡杨林和“丝路旅游新干线”217国道沙漠公路,十四团以“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为主线打造集饮食、住宿、娱乐、购物等为一体的旅游景区。睡胡杨谷景区按“一路、二园、三区”进行规划建设(一路,即修建一条通往景区的路;二园,即胡杨摄影观光园、昆岗遗址探秘园;三区,即昆岗驿站旅游服务区、大漠戈壁探险区、沙漠生态教育基地)。</p> <p>面对睡胡杨谷这样的画面,我竟然有这样的感觉:令人浮想连篇,像是在和古人对话……</p> <p>睡胡杨,意思是沉睡的胡杨。2013年年初,人们在十四团南部、距217国道约8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古河道中发现了一片保存完好、枯死上千年的大面积胡杨林,因其虽睡犹醒、虽死犹生,故得名“睡胡杨谷”,被专家称为“塔里木原生胡杨标本库”。</p><p>“这是塔河流域目前保存面积最大、最完整、形态最奇特的‘原始’胡杨林。”专业人员介绍说。</p><p>胡杨,维吾尔语叫“托克拉克”,意为“最美丽的树”。千百年来,胡杨以顽强的生命力,惊人的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能力,守护在边关大漠,抵御风沙,被誉为“沙漠英雄树”“沙漠守护神”。</p><p>资料显示,胡杨是第三纪残遗的古老树种,能够在沙漠中生存并天然成林,距今已有6500万年以上的历史。世界范围内,胡杨主要生长在中国新疆的塔河流域,绿色长廊绵延2000多公里,雄伟壮阔。</p> <p>一师阿拉尔市旅游局工作人员介绍,半个世纪前,军垦战士开发塔里木盆地,到这里戛然而止,由于采取了措施严加保护,胡杨林得以完整地保留至今,成了当今生态文明建设的教科书和警示。这里树木构成独特:密度大,一棵挨一棵;大小层叠,有古老的参天大树,也有次生小树,间杂其他类型的树,别于塔里木河流域其他地区的胡杨林,具有更高的观赏价值和研究价值。</p><p>据记载,十四团所在地曾是丝路驿站。公元前60年前后,郑吉将军被派遣到渠犁(今库尔勒一带)屯田,领护当时“丝绸之路”的南、北两道,是首任“西域都护”。当郑吉率部进入昆岗(今阿拉尔)地界,看到茂盛高大的胡杨林一望无际,很是好奇。向导告诉他,当地人叫胡桐树(胡杨),因其耐寒、耐热、耐碱、耐涝、耐旱,又被称为“英雄树”。郑吉哈哈大笑,脱口道:“英雄胡桐树,从此归汉家。”因此,史学家普遍认为,从郑吉开始,才真正实现了中原王朝对西域的实际管控。为了纪念,当地人叫这片树林为“刘家胡桐”。</p><p>睡胡杨谷位于横穿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和田河和克里雅河古道交接处,随着克里雅河断流、和田河改道,胡杨集体逐年干枯。尼雅古城、圆沙故城和昆岗先民家园以及下游楼兰古城消失,史学家一致认为水消失是主因,这片胡杨林成为无言的佐证。死后的胡杨或站或卧,婀娜妖娆,千姿百态。</p><p>2016年,十四团荣获兵团特色旅游名团(镇)称号,2017年,睡胡杨谷景区被评为国家沙漠公园。</p><p>“十四团睡胡杨谷太壮观了,胡杨姿态各异,有的断臂残腿,有的树干被风沙撕裂,依然挺立在戈壁荒漠上,守护着脚下这片干涸的土地</p> <p>一师阿拉尔市是昆岗文化的发源地、三五九旅精神传承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地。十四团具有发展旅游业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p><p>2013年9月,国家林业局(现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驻乌鲁木齐森林资源监督专员刘家顺对十四团公益林调研时,实地察看了睡胡杨谷,对睡胡杨谷的保护提出了建议:“睡胡杨谷的开发要坚持局部开发与保护并举,通过设立观光线路和瞭望塔,减少人为活动对沙漠原生态的破坏,让睡胡杨谷成为人们了解荒漠化的现实教育基地。”</p><p>近年来,十四团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投资修建210省道,建成“昆岗羌人”巨人部落雕塑,规划建设天鹅湖湿地公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集餐饮、住宿、购物于一体的昆岗驿站旅游接待中心、睡胡杨谷景区游客服务中心,着力打造南疆生态休闲旅游示范基地。</p> <p>道人命名的犀牛🦏望月如何?</p> <p>来到睡胡杨谷,游客既可以观大漠原生美景、览胡杨绝美神韵、赏军垦田园风光,还可以驾车驰骋沙漠,体验惊险与刺激。</p><p>未来,一师将继续加快旅游产业发展,以区位优势为依托,以“旅游+农业”为重点,打造塔河源至睡胡杨谷“塔里木河百里画廊”旅游观光带。</p><p>睡胡杨谷内,成片的胡杨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这种胡杨精神已成为兵团人扎根沙漠边缘艰苦创业的象征。</p> <p>自回到新疆工作和生活之后,对植根于沙漠戈壁的胡杨就有一种莫名的敬仰,在惊艳胡杨之美的同时更感叹胡杨不朽的顽强生命力。今天一起带你领略“睡胡杨谷”独特大漠壮美景观,感悟胡杨不朽生命之美。</p> <p>作为一名文字和摄影爱好者,自已有幸多次前往”睡胡杨谷”采风摄影,每一次都让我深深震撼于胡杨的千年传奇。</p> <p>其实,所谓“睡胡杨”,就是老的、死的、枯的胡杨,可能历经几千年的磨砺,由于克里雅河断流、和田河改道等原因,造成这片万亩荒漠上的胡杨干枯而失去了生命。</p><p>一位当地老兵团人曾经这样评价胡杨:“活着的胡杨夏绿秋黄,固然旖旎;死去的胡杨更加壮美,以独有的形态,给人思想的启迪。只有躯干、没有树皮和枝叶——虽睡犹醒,虽死犹生,故得名‘睡胡杨’”。</p> <p>当地人喜欢称呼这儿是胡杨谷,其实我认为叫胡杨丘或者胡杨滩,比较确切一点。因为这儿所辖地貌主要为草甸土、盐土和风沙土,地貌特征主要是沙丘。</p><p>走近睡胡杨谷,映入眼帘的大多干枯的胡杨,或直立、或斜刺、或横卧,形态各异,有的状如雄鹰展翅,有的好像恋人默默相守,有的似横刀立马的武士,威武不屈,倚剑而立,默默守护着家园。有的像婀娜多姿的少女翩翩飘然起舞,掩面垂怜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p> <p>因此,在睡胡杨谷景区,你看到的胡杨是没有整齐而有序的排列,也没有枝繁叶茂的身姿,他们的枝干已被无情的风沙刻划出道道裂痕,有些树干已经拦腰折断,另一头又深深地扎在沙砾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默默忍受着来自沙漠的侵蚀。让人感动的是胡杨在这恶劣的环境中还顽强的生长着,在沧桑的树干上,仍然冒出了稀疏的枝桠,在初秋的映衬下格外醒目,散发着浓郁的生命气息。</p><p>望着绵延三万多亩,形态各异的胡杨躯干,我曾感慨过:他们是不是也曾奋力抗拒过风沙的无情入侵,却以伟岸的身姿傲娇地屹立在绿洲之巅?根植在沙漠戈壁滩上的胡杨,他们是沙漠的卫士,他们没有抗拒来自沙漠的侵害,也无需抵抗,因为他们就是为沙漠而生,他们宁愿将根深深扎在沙漠里,也不愿摇曳在安逸的绿洲之上。</p> <p>生长在大漠的胡杨值得赞美,驻守在边疆的军民让人敬佩。</p> <p>看着一片胡杨,我的脑海中恍惚看到了坚守边疆六十载一代又一代屯垦戍边的兵团人,那一棵棵胡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不正是那些默默坚守边疆戈壁荒滩的兵团人所具有的吗?</p> <p>时间凝固了一般,留下一段不朽的永恒……</p> <p>粗砺壮美,胡杨精神,大漠丰碑!</p> <p>作为兵团人的我们更应该传承胡杨精神,传播兵团文化。</p> <p>风沙茫茫的戈壁滩上需要胡杨,追求美好新生活、展现新作为的新征程更需要弘扬顽强不屈、坚韧不拔的胡杨精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