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周长 —— 轻小三年级数学教研活动

<p>  2020年11月18日,期盼已久的三年级数学公开课展示又来啦,轻工希望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观摩了郭东东老师的公开课。</p> <p>大家看到孩子们都已经坐好等待郭老师上课,孩子们都非常开心能有这样一个机会,去融入课堂,展现自我。</p> <p>  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什么是物体的周长?</p> <p>  小组讨论中郭老师引导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p> <p>  课后老师们积极评课,数学老师们相聚于会议室,进行了课后的研讨活动,郭老师先对自己课的设计及课堂上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说明。</p> <p>  接下来由姜丽老师评课,姜丽老师对郭老师给予高度评价,这次公开课郭老师进步很大,台风很稳,课件制作精美等。</p> <p>  李嘉玲老师指出周长这一概念相对抽象。小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思维能力不强。教学时教师主要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实际,采用了以直观演示为主的主要教学方式方法,由三位同学跑操引入新课,设计了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观察思考、等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周长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质疑、引起思考的手段使学生理解封闭图形,从而深入理解周长的概念,这一点教师做的很好,值得我们学习。</p> <p>  陈于威老师作出评价,老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材料,讨论测量计算方法,再进行展示交流。活动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引导,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进一步深化了对周长的认识,同时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p> <p>  周凡凡老师说认识周长之后,让学生亲自动手研究如何知道一个图形的周长,通过小组操作、发现直边图形可以用尺子量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知道周长。不规则图形可以借助绳子绕图形一周,再化曲为直,测测绳子的长度也就是图形的周长。新课授完老师又围绕这节课的重难点设计了不同梯度的练习,很好地巩固了周长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设计,从“生活-数学-生活”,把形象与抽象结合,帮助学生逐步将“周长”这一概念从生活与实物中逐渐剥离、步步明晰。</p> <p>  郭玉洁老师说郭老师做到了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组织引导学生经历有效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活动是儿童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切实有效地数学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p> <p>  金璞老师说《认识周长》这节课郭老师讲的很仔细认真,做到了学生主体从学生出发,教具准备的也很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调动课程氛围,板书也很认真。</p> <p>  最后由梁婷老师作总结:讲好课的前提是备课,关于备课方老师给出了几点建议:一备课标。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二备教材。对于重难点知识,当学生难接受时,可以试着分散难度,分为一、二、三等几个步骤。三备学生。我们的学生可以说是来自“四面八方”,作为教师,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做到“老师讲到哪里,学生的思维就跟到哪里”。另外,在课堂上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或者是绿色的批评,同时借助于课堂上的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环境、行为等情感与态度方面的教育。</p>

老师

周长

学生

数学

图形

公开课

重难点

课堂

这节

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