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deep="11"> 泉沟,位于金昌市金川区北部草原,距离市区大约40公里左右,最低海拔1901米,藏于群山怀抱之中,如果你站在最高处登高远眺,俯瞰四周风景,就可以感悟古道西风,零距离就近观赏远古植物化石,历尽沧桑的烽火台,奇骏雅丹地貌,探访牧羊人留下来的遗址,惊叹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除了怪石林立的妙姿外,竟然还在大漠戈壁深处发现有一股涓涓细流汇聚在一起而形成的“泉水”,清澈见底,喷涌而出,从不干枯,并且就像母亲的乳汁一样,常年累月滋养着这片神秘的土地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野牦牛,骆驼,羊群等等野生动物以及其它生物,使周边区域水草生长旺盛,绿意盎然,芦苇轻轻摇曳,婆娑的杨柳随风翩翩起舞,野鸟欢快的飞来飞去,叽叽喳喳的唱着迎宾曲,一年四季,毫不疲倦的迎接着前来到访的每一位远方客人,把大美金昌,祖国镍都的最好一面,呈现在大家的面前,一时间成为省内外游客争先恐后探秘的“网红”打卡之地。</p> 这里的山好像被丹砂染过一样,远远望去,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的山脉显现着人们熟悉的褐红色,应该属于喀斯特地形,如果天公作美,顺应人意,经过一场透雨的清洗,我觉得这里完全可以与张掖市,临泽县的丹霞地貌相媲美,成为更多游客竞相旅游观光打卡的首选目的地之一。 成群结队的骆驼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在空旷的戈壁滩上,就像绅士一样,优雅的觅食着自己喜爱的食物,不时的向路过这里的行人和车辆行注目礼,它们似乎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迎接这些远道而来的陌生朋友。 “泉沟”二字其实在我心中早已“如雷贯耳”,无论是微马队友还是身边的同事,老乡,喜欢户外运动的驴友们在我们闲谈之中就经常提起它,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发有关去泉沟骑行,旅游的照片,美篇,诗歌之类的文创产品,在我心中荡起了小小涟漪,在脑海中勾起了秘境中无数极美的画面,使人萌生了抽时间想去“玩一趟”的冲动。 <p> 几天前的立冬之日,周末休息的战友盖军恰好有时间,他和我一样,由于交通工具的限制和闲暇时间比较少,一次都没有去过,但是却对朋友口中的泉沟美景可谓是“垂涎三尺,羡慕至极”,我们俩不约而同的萌生了想去一探究竟的好奇心,于是我们俩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又打电话约上老大哥杨虎顺夫妇,四个人驾车出发,前往泉沟,来一次探险之旅,满足和实现了我们两个多年未曾付诸实施的夙愿。</p> <p> 以前去泉沟游玩,基本上没有一条像样的公路,基本上就是越野车在浩瀚的戈壁滩上碾压时间长了,自然形成的一条崎岖不平,颠簸起伏的土路,如果汽车沿着山脉跑起来,车后面扬起来的尘土腾起数丈之高,就像拖着一条长长的土灰色尾巴,并且向四周迅速扩散,大有排山倒海之势,瞬间就把身后的绿草,动物,行人都淹没在尘土之中,伸手不见五指,对于没有到过大漠戈壁的人是想象不出来这种巨大画面的,</p><p> 也许看官们只有在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通过“赵云大战长坂坡,张飞吼断当阳桥”的章节故事描述中才能见到这种宏伟场景,故事大意是蜀主刘备兵败退至一个名叫长坂坡地方,遇到了曹操强大的追兵,整个部队处于敌军的包围之中,由于敌众我寡,战局处于非常被动的局面,情急之下,张飞急中生智,命令军士在骑兵的马尾巴之上捆绑上树枝,喊着冲杀的口号,一起奔向敌阵,战马在向前奔跑的同时,尾巴上捆绑的树枝带起了数丈尘土,随着喊杀声,就像千军万马一样,奔袭而来,魏兵看见之后大惊失色,误以为敌军的援兵到了,探子也打探不到具体的确切人数和来源,于是魏主曹操下令撤兵,解了刘备之围,大将张飞也在历史上留下了“粗中有细”的美名。</p><p> 如今通向泉沟的路已经今非昔比,呈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条标准的现代化柏油大道,前往泉沟骑行的人络绎不绝,成为新的一道靓丽风景线。</p><p> 这是金昌市市委市政府为了发展镍都旅游业而于去年开始,前几天刚刚完工而新修的一条便民之路,受到了广大骑行、旅游爱好者以及全体市民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大家纷纷翘起大拇指点赞。</p> 车辆载着我们一行四人,在接近目的地不远的地方,路边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和怪石嶙峋的独特造型引起了我们极大的关注,于是把车停靠在路边,几个人下车去近距离接触这些以前在图片中才能见到的奇特地貌,用心触摸大自然的气息,领略鬼斧神工产生的杰作,惊奇之余,利用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手机等拍摄器材留下了极美的画面和各种各样的靓照后,带回家给自己的家人身边朋友一起共同欣赏。 这些围栏是当年牧民放牧时留下来的遗迹。 <p> 涓涓细流顺着山沟缓缓流下,渗入骆驼草,沙棘树等绿植之中,是这里出现了勃勃生机,形成了一片绿洲,奇怪的是其它地方却见不到一滴水,依然是茫茫的大漠戈壁和不毛之地,仅有为数不多的抗干旱植物~骆驼草,战胜恶劣的自然环境,倔强的昂起头,逆势生长,给沙漠地区带来了“生”的希望。</p> <p> 时至初冬,虽然晴空万里,暖阳高照,但是对于身处最低海拔1900多米以上的泉沟来说,已经到了草枯色黄的季节,绿洲已经失去了草原往日的秀色,水滩草丛早已被薄冰覆盖,溪流也只能悄悄的潜伏在冰下唱着欢快的小曲,继续滋润着这块神奇的土地,企图给这里的一草一木带来勃勃生机。</p> <p> 眼前这一排由砖和混凝土结构建造的平房,是泉沟唯一的现代化建筑,也不知道是何人何时所盖,处在白杨树的环抱之中,环境优雅,静谧,如果在炎热的夏天,犹如世外桃源,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但是从遗留下来的器皿来看,估计主人应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放牧者,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昔日的牧民在很早的时候就搬离这里,放弃自己曾经栖息多年的居所,去城镇居住,孤零零的几间房屋里,留下了他们当年挥之不去的往事以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的离奇故事,这一排泉沟唯一的建筑物,今天却已经易主,成为骑行爱好者的临时宿营营地和简易的休息场所。</p> <p> 我们几个人沿着羊肠小道,盘山而行,一路上边走、边玩、边拍照,怀着极大兴趣去探寻泉沟溪水之源,观赏这戈壁上顽强生长的绿植,有杂草,有沙棘,也有旱柳,对它们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逆势生长,渴望生命,播种希望的坚强毅力感到非常的敬重和佩服。,草木尚且如此,作为高级动物的我们人类来说,还有什么不满足,不珍惜目前拥有的美好生活呢?</p> <p> 路上遇到很早就进山徒步归来的几位户外登山爱好者,经过相互短暂的寒暄之后,老杨顺便向他们打听了一下前面比较好的景色和爬山路径。</p> <p> 泉沟最奇特的景观就是我多次提到的喀斯特地貌和山上山下各种造型的奇形怪石,有的像蛤蟆,有的像小鸟,也有像鳄鱼的,奇形怪状,琳琅满目,多姿多彩,让人深切感受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匠心独具的神奇魅力。</p> <p> 这对毛绒绒的小鸟,憨态可掬,似乎在仰望天空,期盼着爸爸妈妈带着她们两喜欢的美食,快点飞回到自己的身边来,共进午餐,享受一家人团团圆圆的日子。</p> <p> 不远处这颗沙棘树,枝干粗大,生长旺盛,枝繁叶茂,最粗的地方大约差不多有将近一米,一个胳膊短的人几乎是搂不住的,估计树龄最少也得有七八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生长史,这在干旱少雨的戈壁滩上是极其罕见的。</p> <p> 在我们后面徒步观景的这几位朋友,从交谈之中才知道,他们是金川集团公司自行车协会的,一路骑行几十公里,专门来这里打卡,领略泉沟自然风光的,应邀给他们几个人拍了美照,留下了精美的画面和瞬间的美好。</p> <p> 据说那最高处像宝塔一样的尖峰 就是古代先人为了抵抗匈奴入侵而建立的烽火台遗迹,虽然历史已经远去,不见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场面以及戌边将士与敌军近距离厮杀的壮观场面,但是边防军人保家卫国的勇猛精神和拳拳爱国之心,却是值得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希望华夏子孙后代,发扬光大这种精神,并且一代接着一代,生生不息,永远的传承下去。</p> 这辆摩托车是也是户外骑行爱好者最心爱的坐骑,载着主人探访遍了金昌市周边的不少地方,人文景观,风土人情,丰富了阅历,见证了奇迹,开阔了眼界,它可谓是功不可没,值得爱惜。 <p> 在这里我们终于亲眼见到泉沟溪流之源,面对涓涓溪水,川流不息,源源不断的流向远方,泉水周边,植被茂盛,还有平原地区都比较稀罕的湿地植物__芦苇,竟然出现在了常年干旱少雨的戈壁群山环抱之中,盖军惊讶的瞪大了眼睛,几乎说不出话来,就像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一样,感觉到大自然真的是太神奇了........</p> <p> 从山顶上俯拍泉沟溪流之源的鸟瞰图</p> <p> 悠闲自得,包餐后静卧休息的骆驼,正在回味着秋草带給它的芳香。</p> <p> 老战友盖军用一只手托起了一座险峰,其功力堪比封神演义里的托塔天王——李靖,我是这样子认为的,你觉得呢?</p> 俗话说得好: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只有高处,才能够看到更远,更美的风景。 <p> 借用毛主席的美诗名句:“纵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泉沟真面目(略有改动),无限风光在险峰”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就再也合适不过了,登高远眺,确实能够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美妙感觉。</p> <p> 一路上遇见了很多徒步登山的爱好者,他们中间有年逾花甲的老人,有妇女,也有儿童,当然也有更多的中年朋友,你来我往,络绎不绝,在这远山之中也可以说是“热闹非凡”,显的勃勃生机,有了人气,就不是那么荒凉了。</p> <p> 映入眼帘的这个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神奇“雕塑”,远远的望去,就像一条凶猛的鳄鱼正在进食,吞咽着到嘴的猎物,享受着美餐带来的快感,栩栩如生,微妙微俏,像极了!</p> <p> 栩栩如生,微妙微俏,巨大的蘑菇石。</p> <p> 几条土褐色的蛇,匍匐隐身在这里,嘴里吐着血红的丝丝长舌,不停的伸缩,(个别地方也叫红信),等待着捕猎路过它们眼前的苍蝇,飞鸟,吗咋,旱鼠等美食,很想利用战利品来美美的饱餐一顿,以解肚腹之饥。</p> <p> 进入视线的这组造型,大家看看是不是很像一头饥饿的小猪,从山上一路奔跑下来,急切的用嘴鼻嗅了嗅它眼前的几朵小白菜,正准备作为一顿美食来享用。</p> <p> 这个自然造型,酷似我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舰队,在宽阔的水面航行,准备时刻保卫祖国, 保卫南海,浩浩荡荡的走向远洋,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p> <p> 传说中这块石头就是女娲补天时遗留下来的石头,总共有两块,这块名叫“飞来石”,另外一块就是被两个“癞头僧”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带到红楼梦贾府中的那块顽石,后来幻形人世,化作“通灵宝玉”,降生在贾府,名曰贾宝玉,坠入红尘,在人间享受着荣华富贵。飞来泉沟的这块也一样,也想来到人世间,历劫红尘,只是没有贾宝玉那么幸运,并没有幻成人形,被两个癞头僧不小心遗落在了大西北,河西走廊中段,荒凉无比的戈壁滩上,它也是无用之材,飘落在这里后,经过风吹日晒雨淋和岁月的无情打磨,吸收天地之灵气,日积月累,倒也显示出来了一定的灵性,因其形状奇特,曾让无数文人墨客观赏,赞颂,也算是无用之材有了可用之处,得到了大家一定的认可,不枉来到人世间游历一遭。</p> <p> 鹰嘴石,一只刚刚落地的雄鹰,正在用敏锐的眼神,凝视着眼前的一堆美餐,不敢冒然享用,机警的处于观望之中......</p> <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我们度过了立冬首日的最美时光,大家尽兴而来,满载而归,既享受了视觉盛宴,也通过爬山锻炼了身体,可谓是收获满满,惬意之极,时至中午,饥肠辘辘的感觉告诉我们,该回家吃午饭了,于是我们几个人告别泉沟,驱车原路返回,期待翻年春暖花开的时候,来一次美丽的踏青,赏花,探险之约,继续来这里打卡,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探访更多的秘境,沐浴春光,享受最美好的生活。</p> <p>作者简介:</p><p> 申贵斌,网名沙漠飞豹,退伍军人,1967年生,中专文化,甘肃省礼县沙金乡申家村人,现居甘肃省金昌市,就职于金川集团公司龙首矿,黑龙江桦南县诗词协会会员,金昌市摄影家协会会员,金川区摄影家协会会员,自幼酷爱文学,喜欢古诗词、现代诗、摄影、户外运动等,有文学和摄影作品散见于《镍都报》、《当代金昌》和《香港东方诗社微刊》《金土地文学传媒》《兰苑文学》《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多家纸媒或网媒公众号平台。</p>